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礼树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泡茶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69985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4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一种新型泡茶壶,包括壶体、壶嘴及过滤网,壶体侧壁贯穿设有水孔,壶体内侧壁横向设有壁槽,壁槽与水孔相连通且壁槽纵截面面积大于水孔纵截面面积;壁槽包括上壁、下壁以及开口端,上壁上设有上凸条,下壁上设有下凸条,上凸条和下凸条靠近开口端设置且纵向对应;过滤网由滤网本体及两个固接于滤网本体上下边缘的紧固件组成,紧固件内外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上凸条和下凸条相匹配的凹槽;两个紧固件的内端面及滤网本体均与壶体内侧壁相持平,且紧固件分别与上壁和下壁紧密贴靠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过滤网位置稳固,能够保证茶叶不会堵塞水孔而影响茶水外流的效果,且便于在清洗壶体时清除茶叶的新型泡茶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泡茶壶
技术介绍
饮茶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人们的一种物质享受及精神享受,由此产生的茶文化对人们产生了深厚而又悠远的影响。而作为茶文化的泡茶、煮茶器皿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传统的泡茶壶为了将茶叶过滤在壶体内会在壶嘴与壶体的连接孔处设置一层过滤网,该过滤网分为由陶瓷烧制而成的过滤网或不锈钢制成的过滤网。该类型的过滤网能够有效的过滤壶体内的茶叶,但是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有的过滤网在使用过程中位置不定,容易发生移位甚至掉落,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2.由于冲泡后的茶叶体积胀大后会堵住过滤网从而堵住连接孔,影响后续茶水的流出速度;3.茶叶容易夹在过滤网与水孔之间,清除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过滤网位置稳固,能够保证茶叶不会堵塞水孔而影响茶水外流的效果,且便于在清洗壶体时清除茶叶的新型泡茶壶。本技术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型泡茶壶,包括壶体、壶嘴及过滤网,所述壶体侧壁贯穿设有水孔,所述壶嘴一体连接在所述壶体外侧壁并与所述水孔相连通;所述壶体内侧壁横向设有壁槽,所述壁槽与所述水孔相连通且所述壁槽的纵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水孔的纵截面面积;所述壁槽包括上壁、下壁以及靠近所述壶体内部的开口端,所述上壁上设有上凸条,所述下壁上设有下凸条,所述上凸条和所述下凸条纵向对应,且所述上凸条和所述下凸条均靠近所述开口端设置;所述过滤网由封堵在所述开口端的滤网本体及两个分别固接于所述滤网本体上下边缘的紧固件组成,所述紧固件内外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所述上凸条和所述下凸条相匹配的凹槽,且两个所述紧固件分别与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紧密贴靠在一起;两个所述紧固件靠近所述壶体内部的内端面以及所述滤网本体均与所述壶体内侧壁相持平,所述滤网本体远离所述壶体内部的外侧面至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所述壁槽侧端之间留有宽度为3mm~5mm的流通空间。优选地,所述壁槽的上壁水平高度大于所述水孔最上端的水平高度,所述壁槽的下壁水平高度小于所述水孔最上端的水平高度,所述壁槽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水孔的横向宽度。优选地,所述壁槽呈长方形。优选地,所述上凸条靠近所述下壁的下端部在垂直于所述上凸条轴向上的纵截面形状为向下弯曲的弧形,所述下凸条靠近所述上壁的上端部在垂直于所述下凸条轴向上的纵截面形状为向上弯曲的弧形;所述凹槽为向所述滤网本体中心方向凹陷的弧形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在壶体内侧壁上设有壁槽,壁槽与水孔相连通且壁槽的纵截面面积大于水孔的纵截面面积,滤网本体的外侧面至壁槽侧端 之间留有宽度为3mm~5mm的流通空间,如此将茶叶等阻挡在滤网本体靠近壶体内部的一侧,防止茶叶堵塞水孔和喷嘴而影响茶水向外倒出功能,即使茶叶膨胀贴靠在滤网本体靠近壶体内部的一侧时也不会堵塞水孔,影响茶水外流速度。由于壁槽上壁设有上凸条,下壁设有下凸条,过滤网包括滤网本体及两个固接于滤网本体上下端缘的紧固件,紧固件上设有分别与上凸条和下凸条相匹配的凹槽,如此使得过滤网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由于茶水的流动而移位甚至掉落,使得过滤网位置牢固。由于两个紧固件的内端面以及滤网本体均与壶体内侧壁相持平,且两个紧固件分别与上壁和下壁紧密贴靠在一起,如此在清洗壶体内部时可轻易将茶叶从过滤网上清除,茶叶不会被夹持在过滤网和壁槽之间的间隙内,清洗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A-A处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所示B-B处的剖视图(壶嘴未示出)。附图标记说明:10.壶体;11.水孔;12.壁槽;13.上凸条;14.下凸条;20.壶嘴;30.过滤网;31.滤网本体;32.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泡茶壶,包括壶体10、壶嘴20及过滤网30,所述壶体10侧壁贯穿设有水孔11,所述壶嘴20一体连接在所述壶体 外侧壁并与所述水孔11相连通。所述壶体内侧壁横向设有壁槽12,所述壁槽12与所述水孔11相连通且所述壁槽12的纵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水孔11的纵截面面积。所述壁槽12包括上壁、下壁以及靠近所述壶体10内部的开口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壁槽12呈长方形,所述壁槽12的上壁水平高度大于所述水孔11最上端的水平高度,所述壁槽12的下壁水平高度小于所述水孔11最上端的水平高度,所述壁槽12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水孔11的横向宽度。所述上壁上设有上凸条13,所述下壁上设有下凸条14,所述上凸条13和所述下凸条14纵向对应,且所述上凸条13和所述下凸条14均靠近所述开口端设置。所述上凸条13靠近所述下壁的下端部在垂直于所述上凸条13轴向上的纵截面形状为向下弯曲的弧形,所述下凸条14靠近所述上壁的上端部在垂直于所述下凸条14轴向上的纵截面形状为向上弯曲的弧形。所述过滤网30由封堵在所述开口端的滤网本体31及两个固接于所述滤网本体31上下边缘的紧固件32组成。所述紧固件32内外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所述上凸条13和所述下凸条14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为向所述滤网本体31中心方向凹陷的弧形槽,该弧形槽与所述上凸条13的下端部和所述下凸条14的上端壁凹凸配合,如此使得所述过滤网30在使用过程中位置牢固,过滤效果显著。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紧固件32靠近所述壶体10内部的内端面以及所述滤网本体31均与所述壶体10内侧壁相持平(所谓的“相持平”是指所述紧固件32与所述滤网本体31均分别与同一水平位置的所述壶体10内侧壁处在同一曲面上),,所述滤网本体31远离所述壶体10内部的外侧面至与所述 开口端相对的所述壁槽12侧端之间留有宽度为3mm~5mm的流通空间,且两个所述紧固件32分别与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紧密贴靠在一起,如此防止茶叶滞留在所述过滤网30和所述壁槽12之间,利于清洗所述壶体10内部。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泡茶壶,包括壶体、壶嘴及过滤网,所述壶体侧壁贯穿设有水孔,所述壶嘴一体连接在所述壶体外侧壁并与所述水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内侧壁横向设有壁槽,所述壁槽与所述水孔相连通且所述壁槽的纵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水孔的纵截面面积;所述壁槽包括上壁、下壁以及靠近所述壶体内部的开口端,所述上壁上设有上凸条,所述下壁上设有下凸条,所述上凸条和所述下凸条纵向对应,且所述上凸条和所述下凸条均靠近所述开口端设置;所述过滤网由封堵在所述开口端的滤网本体及两个分别固接于所述滤网本体上下边缘的紧固件组成,所述紧固件内外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所述上凸条和所述下凸条相匹配的凹槽,且两个所述紧固件分别与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紧密贴靠在一起;两个所述紧固件靠近所述壶体内部的内端面以及所述滤网本体均与所述壶体内侧壁相持平,所述滤网本体远离所述壶体内部的外侧面至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所述壁槽侧端之间留有宽度为3mm~5mm的流通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泡茶壶,包括壶体、壶嘴及过滤网,所述壶体侧壁贯穿设有水孔,所述壶嘴一体连接在所述壶体外侧壁并与所述水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壶体内侧壁横向设有壁槽,所述壁槽与所述水孔相连通且所述壁槽的纵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水孔的纵截面面积;
所述壁槽包括上壁、下壁以及靠近所述壶体内部的开口端,所述上壁上设有上凸条,所述下壁上设有下凸条,所述上凸条和所述下凸条纵向对应,且所述上凸条和所述下凸条均靠近所述开口端设置;
所述过滤网由封堵在所述开口端的滤网本体及两个分别固接于所述滤网本体上下边缘的紧固件组成,所述紧固件内外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所述上凸条和所述下凸条相匹配的凹槽,且两个所述紧固件分别与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紧密贴靠在一起;
两个所述紧固件靠近所述壶体内部的内端面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礼树
申请(专利权)人:冯礼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