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喆专利>正文

一种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64661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3 1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所述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包括由经编网眼布制成的胸衣本体,胸衣本体可包裹住患者的胸骨;胸衣本体的前胸部位连接V形结构,后背部位连接Y形结构;所述V形结构和所述Y形结构均由定型纱、经编网眼和立棉无纺布制成;胸衣本体的肩部和一侧侧面均为可拆卸式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采用经编网眼制成的胸衣本体,可保证充分的弹性、良好的透气性以及有效的支撑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前胸部位V形结构和后背部位的Y形结构,可对胸骨部分提供有效的支撑保护。本发明专利技术肩部处设置的织带手环方便患者在体位变动时抓握,更好的做出胸廓保护动作,减轻胸骨位移带来的不适感。本发明专利技术肩部以及左侧开口的“胸衣式”设计有利于医护人员术后的操作以及护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按照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的统计,中国大陆地区2013年接受心脏手术的人数为22万人。胸部正中切口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术者需要在手术开始时使用电锯沿胸骨正中线将其锯开,在手术结束时使用钢丝将胸骨捆绑闭合。患者的胸骨需要3?4月的时间完成骨性愈合,在这段时间内剧烈的咳嗽等不当活动,都容易引起胸骨不易或不能愈合。严重的胸骨哆开则需要二次手术,如产生胸骨骨髓炎甚至会导致病人死亡。很多患者由于惧怕胸骨并发症而刻意减少活动,但随之而来的呼吸道并发症及关节粘连,同样影响着心脏病术后患者的安全与生活质量。此外,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患者,由于失去胸廓完整性的保护,术后随着骨骼发育极易形成胸廓畸形,即后天性鸡胸。目前,在国内尚无有效的胸骨保护装置,预防避免上述并发症的产生,需要结合临床需求,设计一种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预期其可以在舒适性与功能性上达到促进胸骨愈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本专利技术能够促进患者的胸骨愈合,并能改善患者的舒适性,并针对成人以及儿童患者进行不同的设计。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它包括一由经编网眼制成的胸衣本体,所述胸衣本体可包裹住患者的胸骨,可对患者的胸骨进行有效的支撑和保护;所述胸衣本体的前胸部位连接一 V形结构,后背部位连接一 Y形结构;所述V形结构和所述Y形结构均由定型纱、经编网眼布和立棉无纺布制成;所述V形结构以患者的前胸正中线为中心呈对称布置,用于前胸局部的支撑保护,所述Y形结构以患者的脊柱正中线为中心呈对称布置,用于后背上半部分的支撑保护;所述胸衣本体的肩部和一侧侧面均为可拆卸式配合。所述胸衣本体的肩部和侧面的可拆卸式配合可保证医护人员在患者平躺的状态下为其轻松穿着,同时也增加了后期护理阶段换药的便利性。所述的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中,所述肩部和所述侧面均可通过粘扣进行配合,方便穿着。所述的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中,所述V形结构的面积不小于所述前胸部位的总面积的90% ;所述V形结构的顶角为60° ;所述Y形结构的面积不小于所述后背部位的总面积的90%。所述的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中,所述V形结构的厚度可为3mm?4_ ;所述Y形结构的厚度可为3mm?4mm。所述的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中,所述胸衣本体的底围由至少2层所述经编网眼布制成,以保证充分有效的支撑性,且贴身部分由棉型网眼材料制作,更有利于患者的穿着舒适度以及健康性。所述的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中,所述肩部处设置有织带手环,所述织带手环方便患者进行抓握,主要是针对咳嗽时方便进行抱胸动作,以减少胸骨的震颤,缓解患者的紧张和不适感。所述的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中,所述胸衣本体的前胸部位设有若干个扣眼,如设置5个宽度为0.8cm的扣眼,可作为心电图电极数据线的通道,以方便对患者进行监测保护,同时也减轻传统由下往上插入电极线带来的不适感。所述的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中,所述V形结构的中部处设有一容纳腔,主要使用于儿童患者,即在心脏部位设置所述容纳腔,并用无纺布增加舒适性,可在所述容纳腔内插入支撑体(金属或树脂),以固定胸骨平面,防止胸廓畸形现象的产生。对于儿童患者的远期骨骼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述的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中,所述胸衣本体的左右侧缝处设有鱼鳞骨,所述鱼鳞骨能进一步提高所述胸衣本体的支撑稳定性。所述的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中,所述胸衣本体具体可为背心本体,更有利于患者的穿着。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主要采用经编网眼制成的胸衣本体,可保证充分的弹性、良好的透气性以及有效的支撑力;2、本专利技术的前胸部位V形结构和后背部位的Y形结构,可对胸骨部分提供有效的支撑保护。3、本专利技术肩部处设置的织带手环方便患者在体位变动时抓握,更好的做出胸廓保护动作,减轻胸骨位移带来的不适感。4、本专利技术肩部以及左侧开口的“一胸衣式”设计更有利于医护人员术后的操作以及护理。5、本专利技术有效针对胸骨部位进行支撑保护,对身体其余部位(腋下、胃部)并无明显不适的压迫感。6、本专利技术在前胸部位设计的扣眼,可方便心电图电极数据线的通过,减轻患者不适感。7、本专利技术中针对儿童患者的可插片设计(容纳腔),能有效减小胸廓畸形的发生率,保护胸廓正常形态,对于儿童患者的远期骨骼正常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的正面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的背面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的肩部连接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的侧面链接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针对儿童患者的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的示意图。图中各标记如下:I背心本体、21V形结构、22Y形结构、3粘扣、4织带扣环、5扣眼、6容纳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包括一由经编网眼布制成的背心本体1,该背心本体I可包裹住患者的胸骨,采用的网眼材料可保证充分的弹性、透气性以及支撑力。在该背心本体I的前胸部位连接一 V形结构21,V形结构21以患者的前胸正中线为中心呈对称布置,以保证心脏部位的支撑和保护,其后背部位连接一 Y形结构22,Y形结构22以患者的脊柱正中线为中心呈对称布置,以保证后背部位的支撑和保护,V形结构21和Y型结构22均由定型纱、经编网眼和立棉无纺布制成。本专利技术中,V形结构21的面积为前胸部位总面积的90%,V形结构21的顶角为60°,Y形结构22的面积为后背部位总面积的90%,且V形结构21和Y形结构22的厚度达到4mm。本专利技术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中,背心本体I的底围由2层经编网眼制成,可增强支撑性。为了防止震颤,在背心本体I的两个肩部均设置一个织带手环4,这样患者可抓握织带手环4以及咳嗽时进行抱胸以增加胸骨的稳定性。为了方便对患者进行监测保护,在背心本体I的前胸部位设计有5个扣眼5,以作为心电图电极数据线的通道。在针对儿童患者的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中,如图5所示,在前胸部位的V形结构21的中部设有一容纳腔6,可在容纳腔6处插入支撑体(金属或树脂),以支撑胸骨,这样有利于儿童患者的发育。为了进一步提高背心本体I的穿着支撑稳定性,在背心本体I的左右侧缝处以及左侧粘扣连接处均设有鱼鳞骨(图中未示)。如图3和图4所示,在背心本体I的一个肩部和左侧侧面均为可拆卸式配合,具体是通过粘扣3进行配合的,比较有利于穿脱。且可根据实际需要,侧面的粘扣3位置灵活调整距离和松紧,应对患者不同恢复阶段所需要的支撑力。当患者接受心脏手术后,胸骨需要进行支撑保护时,可穿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进行支撑保护:医护人员可将肩部和左侧面的粘扣3打开,将其从患者身下缓缓位移,穿着好后,将肩部及左侧侧面的粘扣3扣紧就可以了。【主权项】1.一种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包括一由经编网眼布制成的胸衣本体,所述胸衣本体可包裹住患者的胸骨; 所述胸衣本体的前胸部位连接一 V形结构,后背部位连接一 Y形结构;所述V形结构以患者的前胸正中线为中心呈对称布置,所述Y形结构以患者的脊柱正中线为中心呈对称布置;所述V形结构和所述Y形结构均由定型纱、经编网眼布和立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胸衣式胸骨保护装置包括一由经编网眼布制成的胸衣本体,所述胸衣本体可包裹住患者的胸骨;所述胸衣本体的前胸部位连接一V形结构,后背部位连接一Y形结构;所述V形结构以患者的前胸正中线为中心呈对称布置,所述Y形结构以患者的脊柱正中线为中心呈对称布置;所述V形结构和所述Y形结构均由定型纱、经编网眼布和立棉无纺布制成;所述胸衣本体的肩部和一侧侧面均为可拆卸式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喆
申请(专利权)人:张喆汪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