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壶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6260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壶架,包括有: 一可供瓶罐置放的架体; 一结合于架体的固定件,该固定件的预定位置处设有数个限位部; 和一调整件,该调整件是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并且其第一端设有一卡掣部,该卡掣部可选择性地伸入固定件的限位部内,从而使该调整件可与固定件产生相对的位移,而该调整件的第二端可结合在瓶罐上。(*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壶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进型结构的水壶架。
技术介绍
在从事的户外休闲活动中,最能体验大自然的舒畅、又能达到运动健康的活动即是自行车运动,骑自行车悠游山林不仅相当惬意,而且在休闲的同时又能运动,是现代人最适合不过的,因此,在休假日常可见到许多汽车皆会将自行车固定在车顶或车后座,携带至户外骑乘,而且自行车骑乘者均会在车架上固定一水壶架,以供装设水壶,这样使用者可在适当时候补充水份。中国台湾公告No.219041号的专利申请提出一种“可调式水壶架”,改水壶架在扣合片的顶端设有朝内弯折的弯折部,而扣合片的片体中央则开设有一道纵向槽孔,由此该纵向槽孔和配合螺丝可将整个扣合片设置于水壶架体的背架上,并可使扣合片上下调整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水壶。但是这种水壶架,如果要上下调整扣合片时,必需使用工具将两螺丝拧松,当扣合片调整至定位时,必需再使用工具将两螺丝拧紧,如果未随身携带工具则无法上下调整扣合片,这样在操作使用上相当费时且不便。而且该扣合片的弯拆部单纯地抵靠于水壶的外缘,并无法使水壶可靠且稳固地夹紧固定,因此需要加以研发改良。专利技术目的鉴于此,本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完全克服现有水壶架种种缺点的改进型水壶架。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壶架,其固定件的限位部与调整件的卡掣部皆设有一导角,故无需再操作任何构件即可直接推动调整件下移,使调整件第二端的结合部结合在各种高度不同的瓶罐上。因此本技术的水壶架结构设计相当简单,操作上非常快速且可靠,并可通过按压调整件的按压部,使按压部内缩而运动卡掣部退出固定件的限位部,即可推动该调整件上移,使调整件第二端的结合部离开瓶罐,而取出瓶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上部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侧剖视图,其中示出操作调整件下移;图5是与图3相似的视图,其中示出按压调整件的按压部;图6是与图4相似的视图,其中示出操作调整件上移;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侧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视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其中图1~图8仅例举出本技术所选用的一种实施例,并不能限制本技术的结构。本技术主要是提供一种改进型结构的水壶架,如图1及图2、3所示,该水壶架包括有一架体10,该架体10是由整体成型的背杆11及底杆12构成并大致呈L型,该架体10的两底杆12大致形成槽框状从而可置放瓶罐;一固定件20,该固定件20沿轴向设有一容置空间21,该固定件20的预定位置处设有数个限位部22,且该限位部22的底壁外缘设有一导角23。该容置空间21可供架体10的背杆11穿过,可利用螺栓25穿过穿孔24并接合住螺帽26,使该固定件20夹固结合于架体10的背杆11;一调整件30,该调整件30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并沿轴向设有一容置空间31,该调整件30的第一端设有一弹性卡掣部32,该卡掣部32可与调整件30产生相对的位移,该卡掣部32的底壁外缘设有一导角33,该卡掣部32的两侧形成斜面并各设有一按压部34,该按压部34可与调整件30产生相对的位移,该按压部34可连动卡掣块32选择性地凸露在容置空间31。该调整件30的第二端以枢轴方式设有一限位部35,该限位部35是可结合于瓶罐。如图3所示,调整件30的按压部34在常态时抵靠于卡掣部32的两恻斜面,而卡掣部32伸入固定件20的限位部22内,从而使调整件30可定位于固定件20,再如图4所示,当使用者将瓶罐40装设于架体10而欲固定瓶罐40时,可推动调整件30下移,因固定件20的限位部22与调整件30的卡掣部32的底壁外缘设有一导角23、33,故无需按压调整件30的按压部34,即可使调整件30下移,而且因限位部22与卡掣部32的顶壁都不设有导角,故调整件30的卡掣部32会限位在固定件20的限位部22内而无法上移,从而使调整件30第二端的结合部35可稳固地结合于瓶罐40。如图5所示,当使用者欲使用瓶罐40而欲上移调整件30时,可按压调整件30的按压部34,使按压部34内缩而连动卡掣部32退出固定件20的限位部22;再如图6所示,当调整件30的卡掣部32受按压部34的连动而退出限位部22时,因固定件20与调整件30之间不再受到卡掣部32的限位,故可推动该调整件30上移,使调整件30第二端的结合部35离开瓶罐40,从而取用瓶罐40。根据本技术的设计,当欲置放各种高度不同的瓶罐40时,因固定件20的限位部22与调整件30的卡掣部32都设有一导角23、33,从而可直接推动调整件30下移,使调整件30第二端的结合部35结合于各种高度不同的瓶罐,由此可见该结构设计相当简单,操作非常快速且可靠,极具进步性。图7示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在许多方面均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故相同的构件采用与先前相同的元件符号,仅另行标注出不同的相关构件。本实施例的主要改变之处在于将固定件20的限位部22及调整件30的卡掣部32的两端都设有导角23、33,故无需再操作按压部34,即可直接推动调整件30上、下移动,使调整件30第二端的结合部35结合于各种高度不同的瓶罐。图8示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在许多方面均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故相同的构件采用与先前相同的元件符号,仅另行标注出不同的相关构件。本实施例主要改变之处在于将固定件20的限位部22’变为凹弧状,且将调整件30的卡掣部32’改为凸弧状,因而无需再设置导角23、33,也同样可直接推动调整件30上、下移动,使调整件30第二端的结合部35结合于各种高度不同的瓶罐。通过上述说明可知,本技术的水壶架的主要优点如下(1)本技术的改进型水壶架,因其固定件的限位部与调整件的卡掣部皆设有一导角,故无需再操作任何构件即可直接推动调整件下移,使调整件第二端的结合部结合于各种高度不同的瓶罐,这样结构设计相当简单,操作上非常快速且可靠,极具进步性。(2)本技术的改进型水壶架,可通过按压调整件的按压部,使按压部内缩而连动卡掣部退出固定件的限位部,从而推动该调整件上移,使调整件第二端的结合部离开瓶罐,即可取用瓶罐,这样具备了产业应用性。由此可见,本技术在产业上具有利用价值;并且其构成结构从未曾在其它公开出版物公开或被公开使用,因此具备新颖特点。应当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技术,而非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畴的前提下,本
人员可根据本技术做出若干种修正与变型。权利要求1.一种水壶架,包括有一可供瓶罐置放的架体;一结合于架体的固定件,该固定件的预定位置处设有数个限位部;和一调整件,该调整件是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并且其第一端设有一卡掣部,该卡掣部可选择性地伸入固定件的限位部内,从而使该调整件可与固定件产生相对的位移,而该调整件的第二端可结合在瓶罐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架,其特征在于,调整件的预定位置处设有按压部,该按压部可选择性地连动卡掣部脱离固定件,从而使该调整件可与固定件产生相对的位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架,其特征在于,架体由背杆及底杆构成,该两底杆大致形成为槽框状从而适于置放瓶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架,其特征在于,固定件沿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士文
申请(专利权)人:极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