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式触控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59090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2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触控领域,公开一种光学式触控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上述光学式触控装置包括导光板、至少一对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其中:导光板包括相对的第一全反射面和第二全反射面;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位于导光板中第一全反射面的背离第二全反射面的一侧,且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设置于第一全反射面的至少一对相对的边缘处;每一对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中:光发射单元设置于一对边缘的一个边缘,光接收单元设置于另一个边缘;导光板中,位于第一全反射面与第二全反射面之间的侧面中,与设置光发射单元的边缘以及设置光接收单元的边缘相对应的侧面与第一全反射面的夹角为锐角。上述光学式触控装置的光能利用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式触控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视觉及操作便利性的需求不断提升,新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产品都开始使用触控面板,以此来强调其简易的人机操作,所以触控面板的应用层面将越来越广,不只局限于中小尺寸应用,大尺寸方面应用也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电子白板(IWB)、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数字标牌(Digital Signage)等,极大丰富了人机之间的交互,推动大尺寸触控面板的发展。现有全反射光学式触控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光发射单元3的电路板31上设置有发光单元32,光接收单元4的电路板41上设置有感光单元42,光发射单元3和光接收单元4的电路板采用框贴方式贴于导光板10上,在光接收单元4和光发射单元3对应的导光板10位置设置有棱镜膜6,起到扩散光的作用,使光更多的进入导光板10中并发生全反射,但是,现有的光学式触控装置结构中即使加入棱镜膜6,其光的利用率也只有10%左右,光能利用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式触控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其中光学式触控装置的光能利用率较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光学式触控装置,包括导光板、至少一对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相对的第一全反射面和第二全反射面;所述光发射单元和所述光接收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全反射面的背离所述第二全反射面的一侧,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全反射面的至少一对相对的边缘处;每一对所述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中:所述光发射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全反射面的一对边缘的一个边缘,光接收单元设置于所述一对边缘的另一个边缘;所述导光板中,位于所述第一全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全反射面之间、且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全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全反射面的侧面中,与设置所述光发射单元的边缘以及设置所述光接收单元的边缘相对应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全反射面的夹角为锐角。上述光学式触控装置中,入射光从光发射单元发出,且从导光板的第一全反射面进入导光板中,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在导光板的第一全反射面和第二全反射面上发生全反射从而向前传输,并最终可以从光接收单元对应的第一全反射面的位置出射从而被光接收单元捕获。由于上述光学式触控装置的侧面中,与设置光发射单元的边缘相对应的侧面和第一全反射面的夹角为锐角,所以当光发射单元发出的光线从第一全反射面进入导光板后,一部分在原来的导光板结构中不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光线可以在所述侧面上发生全反射并在导光板内传递,同时,根据光路的可逆原理可知,与设置光接收单元的边缘相对的侧面可以反射导光板内的光线从而使导光板内的光线更多的从第一全反射面出射并被光接收单元捕获;因此,上述导光板的侧面可以使进入导光板内的光更多的留在导光板内部进行全反射传输,同时可以使导光板内传输到光接收单元一侧的光更多的射出导光板并被光接收单元捕获,因此,上述光学式触控装置的光能利用率较高。优选地,所述侧面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全反射面之间的夹角为30?50度。 优选地,所述侧面上设有全反射层。优选地,所述光发射单元全贴合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全反射面;所述光接收单元全贴合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全反射面。优选地,所述光发射单元采用光学透明胶全贴合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全反射面;所述光接收单元采用光学透明胶全贴合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全反射面。优选地,所述光学透明胶的折射率为1.3?1.7。优选地,所述光学式触控装置包括多对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所述导光板的第一全反射面包括两对边缘,且所述每一对边缘的每一个边缘处,所述光发射单元和所述光接收单元依次交替设置。优选地,所述光发射单元包括发射端电路板和与所述发射端电路板电连接的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位于所述发射端电路板朝向导光板一侧。优选地,所述光接收单元包括接收端电路板和与所述接收端电路板电连接的感光单元,所述感光单元位于所述接收端电路板朝向导光板一侧。优选地,所述导光板为玻璃板。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光学式触控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光学式触控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式触控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学式触控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式触控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式触控装置的光能利用率随光学透明胶的折射率以及切面与第一全反射面之间夹角的变化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式触控装置,包括导光板1、至少一对光发射单元3和光接收单元4,其中:导光板I包括相对的第一全反射面11和第二全反射面12 ;光发射单元3和光接收单元4位于第一全反射面11的背离第二全反射面12的一侧,且设置于第一全反射面11的至少一对相对的边缘处;并且,每一对光发射单元3和光接收单元4中:光发射单元3设置于第一全反射面11的一对边缘的一个边缘,则光接收单元4设置于一对边缘的另一个边缘;导光板I中,位于第一全反射面11与第二全反射面12之间用于连接第一全反射面11与第二全反射面12的侧面中,与设置光发射单元3的边缘以及设置光接收单元4的边缘相对应的侧面13与第一全反射面11的夹角Θ为锐角。上述光学式触控装置中,入射光从光发射单元3发出,且可以从导光板I的第一全反射面11进入导光板I中,进入导光板I的光线在导光板I的第一全反射面11和第二全反射面12上发生全反射从而向前传输,并最终可以从与光接收单元4对应的第一全反射面11的位置处出射从而被光接收单元4捕获。由于上述光学式触控装置的侧面中,与设置光发射单元3的边缘相对应的侧面13和第一全反射面11的夹角Θ为锐角,所以当光发射单元3发出的光线从第一全反射面11进入导光板I后,一部分在现有技术的导光板10结构中不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光线可以在与设置光发射单元3的边缘相对的侧面13上发生全反射并实现在导光板I内传输(如图2中的光线a所示);同时,根据光路的可逆原理可知,与设置光接收单元4的边缘相对的侧面13可以反射导光板I内的光线从而使导光板I内的光线更多的从第一全反射面11出射并被光接收单元4捕获;因此,上述导光板I的侧面13可以使进入导光板I内的光更多的留在导光板I内部进行全反射传输,同时可以使导光板I内传输到光接收单元4 一侧的光更多的射出导光板I并被光接收单元4捕获,因此,上述光学式触控装置的光能利用率较高。如图2和图3所不,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侧面13与导光板的第一全反射面11之间的夹角Θ为30?50度。夹角Θ设置为30?50度时,可以使光发射单元3—侧更多的光线在侧面13上发生全发射而留在导光板I内,同时可以使光接收单元4 一侧更多的光线经过侧面13反射后能够射出导光板I并被光接收单元4捕获,因此可以使光能利用率较高。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侧面13上可以设有全反射层2 ;当侧面13上贴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式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至少一对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相对的第一全反射面和第二全反射面;所述光发射单元和所述光接收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全反射面的背离所述第二全反射面的一侧,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全反射面的至少一对相对的边缘处;每一对所述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中:所述光发射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全反射面的一对边缘的一个边缘,光接收单元设置于所述一对边缘的另一个边缘;所述导光板中,位于所述第一全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全反射面之间、且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全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全反射面的侧面中,与设置所述光发射单元的边缘以及设置所述光接收单元的边缘相对应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全反射面的夹角为锐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祥祥杨泽洲张春芳吴忠宝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