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心宽专利>正文

自行车挡膝雨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5028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挡膝雨篷,包括一防雨布、一挂卡装置、一连杆装置和一卡钩件,使用时只需将其固定在自行车的刹把横杆、灯架和前挡泥板支撑杆上即可,还可同雨披配套使用,不使用时可折叠成一小包,该挡膝雨篷解决了传统雨披不能遮挡下身的缺点,具防雨挡风御寒作用,且结构简单、便于携带。(*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篷,特别是一种自行车挡膝雨篷。目前市场上传统的自行车雨披只能遮挡人体上身,雨水很容易顺着雨披流落到下身,从而淋湿了裤褪和鞋袜;另外,在寒冷的冬天骑车时,人们常感到腿部经受不住寒风的袭击。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传统自行车雨披的上述缺点,设计出一种能挡膝的自行车雨篷。本技术的目的是由如下构思实现的一种自行车挡膝雨篷,包括一防雨布、一挂卡装置、一连杆装置和一卡钩件;所述防雨布包括一上片和两互相平行的下片,所述上片和下片互相连接成一“冂”形结构,所述挂卡装置固定在所述上片的上边缘,包括一支撑板和两对称地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两侧的两卡环;所述连杆装置包括一中部具有一平行于防雨布的插口的固定板和一对分别与所述下片固定、而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的连杆;所述卡钩件包括一对卡钩,所述卡钩分别与所述下片的下部内侧相连。本技术挡膝雨篷的优点在于解决了传统雨披不能遮挡下身的缺点,具防雨挡风御寒的作用,且结构简单,能够折叠,便于携带和固定。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一个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特征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卡合装置的放大图3为本技术在自行车上的安装示意图。参见图1,本技术的挡膝雨篷包括一防雨布1、一挂卡装置2、一连杆装置3和一卡钩件4;防雨布1包括一上片5和两互相平行的下片6、6′,上片5和下片6、6′互相连接成一“冂”形结构。挂卡装置2固定在上片5的上边缘,它包括一支撑板7和两对称地固定在所述支撑板7的两侧的卡环8、8′;连杆装置3中部设有一平行于防雨布1的插口9的固定板23和一对分别与下片6、6′固定,而一端与固定板23连接的连杆13;卡钩件4包括一对卡钩10、10′,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中卡钩件4还包括一对弹簧11、11′、弹簧11、11′的两端分别与下片6、6′的下部内侧和卡钩10、10′相连。另外,本技术的连杆装置3最佳实施例中还包括二组各互相平行的支撑骨架12、12′,每一组支撑骨架12(12′)间隔一定距离固定在防雨布1的一下片6(6′)上,且每两个相邻的支撑骨架12的里端分别与一对可弯折的连杆13、13′相连接,连杆的弯折结构为已有技术,在其安装固定后,不会向骑者方向弯折,在此不再赘述。此外,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中还包括一连接装置14,如图2所示,该连接装置14由一对连接板15、15′和一一端具有凹口16(16′)的插接板17(17′)组成,连接板15(15′)的内侧设有一垂直方向的长槽18(18′),连接板15(15′)的外侧设有一下端连接有一榫头19(19′)的卡合拉簧20(20′),连接板15(15′)通过长槽18(18′)可移动地连接在固定板23上,插接板17(17′)与下片6(6′)上端的连杆13之里端相连。另外,卡钩件4的弹簧11(11′)上端可与下片6(6′)下端的连杆13′之里端相连。另外,该连接装置14还可是一一端与固定板23相连,另一端与连杆13里端相连的铰链。另外,防雨布1的上片5制成一袋状,表面可制有尼龙搭扣21,而上片5的周缘另制有拉练22。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挡膝雨篷安装到自行车上时,只需将挂卡装置2的支撑板7上的两卡环8、8′卡入自行车的刹把横杆26,将固定板23上的插口9套入自行车车灯架24,再将连接装置14的插接板17(17′)上的凹口16(16′)卡入连接板15(15′)上的卡合拉簧20(20′)下端的榫头19(19′),此外,受卡合拉簧20(20′)的拉紧的榫头的卡紧和释放结构为现有技术,不再详述,而连接板15(15′)则通过其上的长槽18(18′)固定到固定板23上,该长槽18(18′)的作用是使连接板15(15′)可根据自行车的不同型号而调节固定到固定板23上的位置。最后将卡钩件4上的卡钩10(10′)钩住自行车前挡泥板的支撑杆25。不使用时,只需将挡膝雨篷从自行车上卸下,然后将各相邻的两连杆13、13′弯折,使防雨布1折叠,再拉上上片5周缘的拉练22即成一包袋,而防雨布1上片5上制有的口袋则是供放置自行车雨披之用,雨披取出后可与袋口的尼龙搭扣21连接,以配套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挡膝雨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防雨布1、一挂卡装置2、一连杆装置3和一卡钩件4;所述防雨布1包括一上片5和两互相平行的下片6、6′,所述上片5和下片6、6′互相连接成一“冂”形结构,所述挂卡装置2固定在所述上片的上边缘,它包括一支撑板7和两对称地固定在所述支撑板7上的两侧的卡环8、8′;所述连杆装置3包括一中部具有一平行于防雨布的插口9的固定板23和一对分别与所述下片6、6′固定、而一端与所述固定板23连接的连杆13;所述卡钩件4包括一对卡钩10、10′,所述卡钩10、10′分别与所述下片6、6′的下部内侧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膝雨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装置3还包括二组互相平行的支撑骨架12,每一组所述支撑骨架12间隔一定距离固定在所述防雨布的一下片6、6′上,且每个所述支撑骨架12内端分别与所述连杆13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膝雨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3在每两个相邻的支撑骨架12之间处可弯折。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膝雨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装置3还包括一连接装置14,所述连接装置14由一对连接板15、15′和一一端具有凹口16、16′的插接板17(17′)组成,所述连接板15(15′)内侧设有一垂直方向的长槽18(18′),所述连接板15(15′)外侧设有一下端连接有一榫头19(19′)的卡合弹簧件20(20′),所述连接板15(15′)通过所述长槽18(18′)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板23上,所述插接板17(17′)与所述下片6(6′)上端的连杆13里端相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挡膝雨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一分别与所述固定板23和所述连杆13里端相连的铰链。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膝雨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件4还包括一对弹簧11(11′),所述弹簧11(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片6、(6′)下端的连杆13′内端和所述卡钩(10、10′)相连。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膝雨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布的上片5制成一袋状;袋口制有尼龙搭扣21,所述上片5的周缘制有拉练22。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挡膝雨篷,包括一防雨布、一挂卡装置、一连杆装置和一卡钩件,使用时只需将其固定在自行车的刹把横杆、灯架和前挡泥板支撑杆上即可,还可同雨披配套使用,不使用时可折叠成一小包,该挡膝雨篷解决了传统雨披不能遮挡下身的缺点,具防雨挡风御寒作用,且结构简单、便于携带。文档编号B62J17/06GK2139088SQ92231818公开日1993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199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1992年8月28日专利技术者陆心宽 申请人:陆心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挡膝雨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防雨布1、一挂卡装置2、一连杆装置3和一卡钩件4;所述防雨布1包括一上片5和两互相平行的下片6、6′,所述上片5和下片6、6′互相连接成一“冂”形结构,所述挂卡装置2固定在所述上片的上边缘,它包括一支撑板7和两对称地固定在所述支撑板7上的两侧的卡环8、8′;所述连杆装置3包括一中部具有一平行于防雨布的插口9的固定板23和一对分别与所述下片6、6′固定、而一端与所述固定板23连接的连杆13;所述卡钩件4包括一对卡钩10、10′,所述卡钩10、10′分别与所述下片6、6′的下部内侧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心宽
申请(专利权)人:陆心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