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晓明专利>正文

一种插瓶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46956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8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适用输液瓶、配药瓶等医药用具的插瓶针,属于医用器材领域,包括直管部分和位于直管部分前端的针尖部分,所述直管部分内部设有管道,所述的针尖部分包括尖点和连接尖点与直管部分的半锥形体,且所述的半锥形体包括斜曲面和平直面,所述的尖点高于直管部分的中心轴线,所述平直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管道相通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为前端位于针尖部分上且后端位于直管部分的管壁上的平切口,使得针头插入密封瓶内时角度缩小防止进针头被堵塞,从而具备流量大、防塞效果好的优点。而且在通过把斜切口改成平切口且通过其角度的配合避免了切口与瓶塞之间的切割,进而避免杂物在输液时随液体进入体内,影响人体健康,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用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适用输液瓶、配药瓶等医药用具的插瓶针
技术介绍
在医学临床应用中,输液已成为抑制病情继续发展,保证人体健康的有效、便捷的医疗途径,使用时通过输液器上的插瓶针插入输液瓶内,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目前,医学领域普通采用的溶药及插瓶针针头基本可分为两个形式,一种为最为常见,其针管的前端为倾斜断面形成的针尖以及进液口,针管的轴向为直通孔,故在插入带有橡胶盖的输液瓶内时,容易造成橡胶盖上的橡胶皮堵在进液口针头内,造成进液口堵塞,给溶药造成一定的影响。另一种为解决上述易堵塞的问题而采用针管的前端内部为空心的锥形体,而把进液口设置在针管的侧壁上,故在插瓶针插入输液瓶内能防止橡胶皮堵塞进液口,但是在加工针管锥形体工艺中,在清洗过程中容置把一些残留物堵在针管内,不易清洗,造成以后输液时影响人体的健康。针对上述的不足,在中国专利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发现一中国专利ZL201110308361.9 —种一次性新型插瓶针,其公开了在针尖部分处设有与管道相通的斜切口,所述斜切口的后端位于直管部分的管壁上,所述斜切口的前端穿过直管部分的轴线位于锥形体上,且斜切口与轴线的交点位于所述尖点的后方。由于该插瓶针的针尖采用锥形状,并且采用在直管部分与针尖部分的交界处设置一个倾斜的斜切口,使得针头插入密封瓶瓶盖内时角度缩小防止进针头被堵塞,从而具备流量大、防塞效果好的优点,而且在加工该斜切口后管内产生的残留物,能轻易的被清洗干净,避免在输液时随液体进入体内,影响人体健康,从而提高了安全性。但是在实际实用中发现,在锥形体上开设进液口,由于其是斜切口,在其插入瓶塞时会导致斜切口对瓶塞进行切害J,进而导致瓶塞的碎料进入输液瓶内,进而对使用的患者带来影响甚至是生命危险。故该产品在使用中还是存在安全隐患的。故还需要对该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平切口的具有安全性能强、流速大的溶药及插瓶针针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插瓶针,包括直管部分(100)和位于直管部分(100)前端的针尖部分,所述直管部分(100)内部设有管道,所述的针尖部分包括尖点(200)和连接尖点(200)与直管部分(100)的半锥形体,且所述的半锥形体包括斜曲面(400)和平直面(300),所述的尖点(200)高于或低于直管部分(100)的中心轴线,所述平直面(300)上设置有与所述管道相通的进液口(301),所述进液口(301)为前端位于针尖部分上且后端位于直管部分(100)的管壁上的平切口。对上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设置:所述的平直面(300)与垂直面的夹角A为80 - 90度,所述的斜曲面(400)的夹角B为67 — 73度。有益效果是:由于该插瓶针的针尖采用半锥形状,并且采用在直管部分(100)与针尖部分交界处的平直面(300)设置一个水平的平切口使得针头插入密封瓶内时角度缩小防止进针头被堵塞,从而具备流量大、防塞效果好、容易清洗的优点。而且在通过把斜切口改成平切口且通过其角度的配合避免了切口与瓶塞之间的切割,进而避免杂物在输液时随液体进入体内,影响人体健康,从而提高了安全性,且适用性广,可适用输液瓶、配药瓶等医药用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球插瓶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球插瓶针的剖视示意图。图中注释:100 —直管部分,200 —尖点,300 —平直面,301 —进液口,400 —斜曲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和图2,一种插瓶针,括直管部分100和位于直管部分100前端的针尖部分,所述直管部分100内部设有管道,所述的针尖部分包括尖点200和连接尖点200与直管部分100的半锥形体,且所述的半锥形体包括斜曲面400和平直面300,所述的尖点200高于或低于直管部分100的中心轴线,所述平直面300上设置有与所述管道相通的进液口301,由于该插瓶针的针尖采用半锥形状,并且采用在直管部分100与针尖部分交界处的平直面300设置一个水平的平切口使得针头插入密封瓶内时角度缩小防止插瓶时针头被堵塞,从而具备流量大、防塞效果好的优点,所述进液口 301为前端位于针尖部分上且后端位于直管部分100的管壁上的平切口。所述的平直面300与垂直面的夹角A为85 — 90度,所述的斜曲面400的夹角B为67 — 73度。而且在通过把斜切口改成平切口且通过其角度的配合避免了切口与瓶塞之间的切割,进而避免杂物在插入密封瓶时进入瓶内,影响人体健康,从而提高了安全性。当然在实际的生产中,优选为所述的平直面300与垂直面的夹角A为89.4度,所述的斜曲面400的夹角B为70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制,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插瓶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管部分(100)和位于直管部分(100)前端的针尖部分,所述直管部分(100)内部设有管道,所述的针尖部分包括尖点(200)和连接尖点(200)与直管部分(100)的半锥形体,且所述的半锥形体包括斜曲面(400)和平直面(300),所述的尖点(200)高于或低于直管部分(100)的中心轴线,所述平直面(300)上设置有与所述管道相通的进液口(301),所述进液口(301)为前端位于针尖部分上且后端位于直管部分(100)的管壁上的平切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直面(300)与垂直面的夹角A为80 — 90度,所述的斜曲面(400)的夹角B为67 — 73度。【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可适用输液瓶、配药瓶等医药用具的插瓶针,属于医用器材领域,包括直管部分和位于直管部分前端的针尖部分,所述直管部分内部设有管道,所述的针尖部分包括尖点和连接尖点与直管部分的半锥形体,且所述的半锥形体包括斜曲面和平直面,所述的尖点高于直管部分的中心轴线,所述平直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管道相通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为前端位于针尖部分上且后端位于直管部分的管壁上的平切口,使得针头插入密封瓶内时角度缩小防止进针头被堵塞,从而具备流量大、防塞效果好的优点。而且在通过把斜切口改成平切口且通过其角度的配合避免了切口与瓶塞之间的切割,进而避免杂物在输液时随液体进入体内,影响人体健康,从而提高了安全性。【IPC分类】A61M5-162【公开号】CN204468881【申请号】CN201420786083【专利技术人】林晓明 【申请人】林晓明【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申请日】2014年12月1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瓶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管部分(100)和位于直管部分(100)前端的针尖部分,所述直管部分(100)内部设有管道,所述的针尖部分包括尖点(200)和连接尖点(200)与直管部分(100)的半锥形体,且所述的半锥形体包括斜曲面(400)和平直面(300),所述的尖点(200)高于或低于直管部分(100)的中心轴线,所述平直面(300)上设置有与所述管道相通的进液口(301),所述进液口(301)为前端位于针尖部分上且后端位于直管部分(100)的管壁上的平切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林晓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