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围护结构防火抗渗自保温内墙体及其施工工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围护结构防火抗渗自保温内墙体及其施工工法。
技术介绍
我国的墙体材料改革创新已走过近三十年的历程。起初墙材革新的原意,一是为了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特别是耕地熟土的消耗;二是为了减少粘土烧结砖烧制过程中的煤炭能源浪费,节能减排;三是为了开发利用火电厂燃煤形成的粉煤灰等工矿企业副产品,以达到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促进环境保护、恢复良好生态的目的。根据热工计算测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粒轻质混凝土砖、烧结薄壁多孔砌块等新型墙体砌块,导热系数λ≈0.10w/(k·m)-0.20w/(k·m)之间,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性能。作为墙体基材,复合、粘贴上其它保温材料后,可满足我国部分地区(主要为南方)的建筑隔热要求。近年来,我国的工矿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已非仅仅用于制作砌块砖行业。粉煤灰、石屑石粉、高炉矿渣等固废已广泛应用于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建材生产领域。先前的固体废弃物,如今早已成了身价不菲的香馍馍,供不应求、十分抢手。甚至火电厂脱硫形成的废弃脱硫石膏,以前到处堆积如山、无处填放,如今经科研攻关,采用脱 ...
【技术保护点】
建筑围护结构防火抗渗自保温内墙体,其特征是:所述内墙体包括自保温内墙体夹芯板材;所述自保温内墙体夹芯板材包括裸面板(1),在裸面板(1)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钢丝网架(2),所述钢丝网架(2)与裸面板(1)保持5~10mm的间距;在自保温内墙体夹芯板材的两侧表面分别进行如下设置:依次设置抹灰砂浆钢筋龙骨结构层(4)和腻子层(5);所述抹灰砂浆钢筋龙骨结构层(4)包括3~5mm的聚合物界面粘接砂浆层(41)、喷涂在聚合物界面粘接砂浆层(41)上的抹灰砂浆层(42)以及被抹灰砂浆层(42)所覆盖的钢丝网架(2)和龙骨组件(3);所述聚合物界面粘接砂浆层(41)直接喷涂在裸面板(1)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围护结构防火抗渗自保温内墙体,其特征是:所述内墙体包括自保温内墙体夹芯板材;所述自保温内墙体夹芯板材包括裸面板(1),在裸面板(1)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钢丝网架(2),所述钢丝网架(2)与裸面板(1)保持5~10mm的间距;在自保温内墙体夹芯板材的两侧表面分别进行如下设置:依次设置抹灰砂浆钢筋龙骨结构层(4)和腻子层(5);所述抹灰砂浆钢筋龙骨结构层(4)包括3~5mm的聚合物界面粘接砂浆层(41)、喷涂在聚合物界面粘接砂浆层(41)上的抹灰砂浆层(42)以及被抹灰砂浆层(42)所覆盖的钢丝网架(2)和龙骨组件(3);所述聚合物界面粘接砂浆层(41)直接喷涂在裸面板(1)的表面;龙骨组件(3)紧贴钢丝网架(2),所述龙骨组件(3)由井字型交叉或菱形交叉的横向钢筋龙骨(32)和竖向钢筋龙骨(31)组成;浇混凝土结构框架由上梁(81)、下梁(82)、左柱(91)、右柱(92)组成;在上梁(81)处设置2列相互平行的植筋孔组(7),在下梁(82)处设置与位于上梁(81)的2列植筋孔组(7)相对应的2列植筋孔组(7);在左柱(91)处设置2列相互平行的植筋孔组(7),在右柱(92)处设置与位于左柱(91)的2列植筋孔组(7)相对应的2列植筋孔组(7);每列植筋孔组(7)由若干个间距相等的植筋孔(71)组成;当龙骨组件(3)由井字型交叉的横向钢筋龙骨(32)和竖向钢筋龙骨(31)组成时,竖向钢筋龙骨(31)的两端分别对应的插入且固定于位于上梁(81)的植筋孔(71)内以及位于下梁(82)的植筋孔(71)内,横向钢筋龙骨(32)的两端分别对应的插入且固定于位于左柱(91)的植筋孔(71)内以及位于右柱(92)的植筋孔(71)内;从而使位于自保温内墙体夹芯板材两侧面的龙骨组件(3)与浇混凝土结构框架实现相连,实现了自保温内墙体夹芯板材与浇混凝土结构框架的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围护结构防火抗渗自保温内墙体,其特征是:所述裸面板(1)为防火等级达到E级及以上的EPS模塑聚苯板[λ≈0.04w/(k·m)]、XPS挤塑聚苯板[λ≈0.03w/(k·m)]、PUR聚氨酯硬泡板[λ≈0.02w/(k·m)]或酚醛泡沫板[λ≈0.02w/(k·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围护结构防火抗渗自保温内墙体,其特征是:所述抹灰砂浆层(42)为防水型砂浆层、抹灰砂浆层或抹灰石膏砂浆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围护结构防火抗渗自保温内墙体,其特征是:位于裸面板(1)的两...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