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控式海蜇养殖池塘肥水的方法及其专用肥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32671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0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调控式海蜇养殖池塘肥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海蜇养殖池塘内阵列式的布置多个肥水装置(1),每个肥水装置(1)之间间隔40-50m,在肥水装置(1)上设置有透水的肥水袋(2),肥水袋(2)内装有肥水物料,在池水透明度达到>70cm、水色为绿色,水色色级小于15、浮游动物量在<3000ind/m3时,将肥水袋(2)沉入水中,当水体透明度达到40-70cm、水色为黄绿色或浅褐色,水色色级15-16、浮游动物量在3000-10000ind/m3时,将肥水袋(2)从水体中取出。这是一种可根据养殖池塘水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调整和控制的海蜇养殖池塘的肥水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蜇池塘水体的肥水方法,特别是一种可调控式海蜇养殖池塘肥水的方法,同时涉及到该方法中所使用的肥水装置。
技术介绍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ye),是一种大型的食用水母,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四大海区,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海蜇人工育苗工作,那时海蜇的年产量仅为eoooot以上,主要是捕捞产量随着海蜇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海蜇已成为一个崭新的养殖品种。1999年辽宁省海蜇虾池养殖试验获得了成功,从此海蜇池塘养殖有了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养殖品种。2003年辽宁省海蜇养殖规模达到9600公顷,鲜蜇7100t,面积、产量分别比2002年增加93.3%和139% ;2009年东港市海蜇养殖面积达到9万亩,年产量10000t,年产值I亿元;2013年营口地区养殖面积为3万余亩,年产量8000t到9000t,年产值达到1.5亿元。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市场对海蜇的需求量不断扩大,海蜇价格不断上涨,诱使海蜇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海蜇养殖规模的扩大,海蜇养殖中面临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海蜇饲料问题就成为严重制约海蜇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 在海蜇养殖过程中,随着海蜇个体的生长,摄食量不断增加,天然生物饵料越来越少,不能满足海蜇生长的需求,因此海蜇养殖后期必须通过一些外界措施来增加饵料生物的量,从而使海蜇正常快速生长。常见方法是将肥水剂按比例全池泼洒,目前的肥水剂有多种类型:化肥、有机肥、鸡粪等。但这些肥水方法有较多缺陷,一,对养殖池塘施肥费时费力;二,不能控制饵料生物与海蜇数量之间的关系,肥水过大,水体造成污染,影响海蜇生长;月巴水过小,不能满足海蜇对饵料的需求,海蜇生长缓慢甚至负生长。所以,专利技术一种可调控式海蜇养殖池塘肥水的方法对于海蜇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可根据养殖池塘水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调整和控制的海蜇养殖池塘的肥水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调控式海蜇养殖池塘肥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海蜇养殖池塘内阵列式的布置多个肥水装置1,每个肥水装置I之间间隔40-50m,在肥水装置I上设置有透水的肥水袋2,肥水袋2内装有肥水物料,在池水透明度达到>70cm、水色为绿色,水色色级小于15、浮游动物量在<3000ind/m3时,将肥水袋2沉入水底,当水体透明度达到40-70cm、水色为黄绿色或浅褐色,水色色级15-16、浮游动物量在3000-10000ind/m3时,将肥水袋2从水体中取出。所述的肥水装置I包括三个固定设置的、成品字形分布的支撑杆3,每个支撑杆3之间间隔2-3m,在支撑杆3的顶端设置有滑轮4,滑轮4上悬吊肥水袋2,三个肥水袋2内分别装有等质量的豆柏、毛虾和鸡粪。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在进行海蜇的池塘养殖时,如果池水中的微生物量相对较少,则会影响海蜇的正常生长,而如果池水中的微生物量相对较多(如水体过肥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会导致池水透明度降低,也会不利于海蜇的生长,有时甚至会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滋生,引发海蜇的大批死亡;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能够根据池水各项参数来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肥水方法,它通过安放在池塘水体中的肥水装置,实时的对养殖水体的水质进行调控,使海蜇数量与饵料生物的量达到动态平衡,能够让池水保持“肥、活、嫩、爽”的状态;本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大幅度提高海蜇养殖经济效益,满足市场需求,宜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肥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控式海蜇养殖池塘肥水的方法,在海蜇养殖池塘内,按照阵列式布置有多个肥水装置1,每相邻的两个肥水装置I之间间距40-50m,所述的肥水装置I包括三个固定设置的支撑杆3,并且这三个支撑杆3呈品字形分布,相邻的支撑杆3之间间距2-3m,在每个支撑杆3的顶端均设置有滑轮4,在滑轮4上则通过系绳悬吊有肥水袋2,并且肥水袋2是透水的,在三个肥水袋2内分别装有等质量的肥水物料,分别为豆柏、毛虾和鸡粪;当池水的透明度达到>70cm、水色为绿色,水色色级小于15、浮游动物量在<3000ind/m3时,解开绑缚在支撑杆3上的系绳,将肥水袋2沉入水底;当水体透明度达到40-70cm、水色为黄绿色或浅褐色,水色色级15-16、浮游动物量在3000-10000ind/m3时,将肥水袋2从水体中取出,并重新将系绳绑缚在支撑杆3上,让肥水袋2悬挂在支撑杆3的顶端。实施例(一)养殖池条件 2014年4-11月,在辽宁省营口市荣发参蜇有限公司选择一面积彡50亩养殖池塘,水深2_3m,池底为沙泥底质,平坦无障碍物,池底为老底,淤泥厚度< 5cm,水质无污染,海水盐度16-26,依靠潮汐进排海水。(二)调控方法 池塘中每隔45m设置一个肥水装置1,每个肥水装置I中都含有豆柏、毛虾和鸡粪三种肥水剂。分别将40kg的上述3种肥水剂放入到透水的编织袋(肥水袋2)中,并将其通过滑轮悬挂在三根长度为4m左右的竹竿(支撑杆3)顶端,将3根竹竿插入到池塘底部,竹竿之间的间距为2m。海蜇养殖中期,随着海蜇个体的生长,摄食量不断增加,天然生物饵料越来越少,不能满足海蜇生长的需求,养殖水体的水质变差,观察、监测水色、水质和浮游生物量,当发现池水的透明度达到>70cm、水色为绿色,水色色级小于15、浮游动物量在<3000ind/m3时,将所有的编织袋沉入水中;数天后,由于编织袋内的肥水物料为养殖池带来的丰富营养盐,导致饵料生物数量骤增,当发现水体透明度达到40-70cm、水色为黄绿色或浅褐色,水色色级15-16、浮游动物量在3000-10000ind/m3时,将所有的编织袋从水中取出,重新悬吊在竹竿顶端;当发现养殖池水体的水色、水质和浮游生物量再一次达到上述触发值时,再次将编织袋移入水中,如此反复,可达到良好的肥水和控水效果。【主权项】1.一种可调控式海蜇养殖池塘肥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海蜇养殖池塘内阵列式的布置多个肥水装置(I ),每个肥水装置(I)之间间隔40-50m,在肥水装置(I)上设置有透水的肥水袋(2 ),肥水袋(2 )内装有肥水物料,在池水透明度达到>70cm、水色为绿色,水色色级小于15、浮游动物量在<3000ind/m3时,将肥水袋(2)沉入水中,当水体透明度达到40-70cm、水色为黄绿色或浅褐色,水色色级15-16、浮游动物量在3000-10000ind/m3时,将肥水袋(2 )从水体中取出。2.—种在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控式海蜇养殖池塘肥水的方法中所使用的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肥水装置(I)包括三个固定设置的、成品字形分布的支撑杆(3),每个支撑杆(3)之间间隔2-3m,在支撑杆(3)的顶端设置有滑轮(4),滑轮(4)上悬吊肥水袋(2 ),三个肥水袋(2 )内分别装有等质量的豆柏、毛虾和鸡粪。【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调控式海蜇养殖池塘肥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海蜇养殖池塘内阵列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控式海蜇养殖池塘肥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海蜇养殖池塘内阵列式的布置多个肥水装置(1),每个肥水装置(1)之间间隔40‑50m,在肥水装置(1)上设置有透水的肥水袋(2),肥水袋(2)内装有肥水物料,在池水透明度达到>70cm、水色为绿色,水色色级小于15、浮游动物量在<3000ind/m3时,将肥水袋(2)沉入水中,当水体透明度达到40‑70cm、水色为黄绿色或浅褐色,水色色级15‑16、浮游动物量在3000‑10000ind/m3时,将肥水袋(2)从水体中取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振林李强王轶南郑斌李向宇陈庭军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洋大学郝振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