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25588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2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线压缩机,包括:外壳,具有分别位于其轴向两端的第一端面区域和第二端面区域、处于轴向中部的周面区域以及介于所述第一端面区域和所述周面区域之间的第一环形过渡区域、介于所述第二端面区域和所述周面区域之间的第二环形过渡区域;和用于为所述外壳内的装置提供外部电连接的接线构件,其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环形过渡区域或所述第二环形过渡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直线压缩机空间布置紧凑,能够避免气缸盖及吸气消音腔与接线柱发生碰撞,无需在长度方向上扩大外壳壳体尺寸,节约空间,减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直线压缩机
技术介绍
直线压缩机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线性压缩部件,其中线性压缩部件可包括动子、弹簧、气缸、活塞、内定子、外定子以及线圈等。当直线压缩机的线圈通入交流电后,内定子与外定子之间产生交变的磁场。动子可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沿轴向方向做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活塞往复运动,进而能够使气缸吸入气体和压缩气缸内的气体。直线压缩机不具有由于运动转换产生的机械损失,从而不仅增强了压缩效率,而且简化了整体结构。随着直线压缩机小型化的发展,如何通过合理布局减小外壳壳体的外形尺寸是本
函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合理利用外壳壳体空间的直线压缩机。此外,现有直线压缩机的插接件和接线柱易损坏,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这是由于现有直线压缩机的接线柱设置在压缩机的邻近气缸盖的端部,直线压缩机本体振动剧烈时造成气缸盖与接线柱以及接线柱上的插接件相互碰撞导致插接件和接线柱容易损坏。由此,本技术的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延长直线压缩机的插接件以及接线柱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线压缩机,包括:外壳,具有分别位于其轴向两端的第一端面区域和第二端面区域、处于轴向中部的周面区域以及介于所述第一端面区域和所述周面区域之间的第一环形过渡区域、介于所述第二端面区域和所述周面区域之间的第二环形过渡区域;和用于为所述外壳内的装置提供外部电连接的接线构件,其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环形过渡区域或所述第二环形过渡区域。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面区域和所述第一环形过渡区域的交界线、所述第二端面区域和所述第二环形过渡区域的交界线在垂直所述外壳轴向的竖直平面上的投影均具有第一几何最小覆盖圆,所述第一环形过渡区域、所述第二环形过渡区域和所述周面区域的交界线在所述竖直平面上的投影均具有第二几何最小覆盖圆,所述周面区域在所述竖直平面上的投影具有第三几何最小覆盖圆,且所述第一几何最小覆盖圆的直径是所述第三几何最小覆盖圆的直径的1/20?19/20 ;所述第二几何最小覆盖圆的直径是所述第三几何最小覆盖圆的直径的1/3?49/50 ο可选地,所述第一几何最小覆盖圆的直径是所述第三几何最小覆盖圆的直径的1/10?4/5 ;所述第二几何最小覆盖圆的直径是所述第三几何最小覆盖圆的直径的3/4?17/20。可选地,所述接线构件包括安装基体和贯穿所述安装基体两侧的多根接线引脚,所述安装基体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第一环形过渡区域或所述第二环形过渡区域。可选地,所述接线构件的中心轴线与垂直于所述外壳轴向的竖直面的夹角为15-90 度。可选地,所述直线压缩机还包括:气缸,其内具有流体压缩空间;活塞,其在所述气缸内进行线性往复运动以压缩流体,所述活塞沿所述外壳的轴向延伸;动子支架,其与所述活塞连接;多个前共振弹簧和多个后共振弹簧,其用于弹性地支撑所述动子支架;定子压板,其沿轴向安装在所述动子支架的前面以支撑所述多个前共振弹簧;以及弹簧压板,其沿轴向安装在所述动子支架的后面以支撑所述多个后共振弹簧。可选地,所述接线构件的所述安装基体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多个前共振弹簧中的至少一个前共振弹簧的径向外侧和/或所述多个后共振弹簧中的至少一个后共振弹簧的径向外侧。可选地,所述气缸的远离所述活塞的端部设置有气缸盖,所述接线构件的所述安装基体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气缸盖的径向外侧。可选地,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延伸或附连一个或多个安装底脚部,所述一个或多个安装底脚部具有安装本体,每个所述安装本体的上表面均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接线构件的所述安装基体不低于所述水平面。本技术的直线压缩机空间布置紧凑,能够避免气缸盖及吸气消音腔与接线柱发生碰撞,无需在长度方向上扩大外壳壳体尺寸,节约空间,减低成本。现有技术中接线柱设置在外壳长度方向的两端,占用压机舱长度方向的空间较大,空间的利用率不高;而本技术压缩机占用压机舱长度方向的空间相对较小,具有较尚的空间的利用率。进一步地,本技术避免气缸盖和吸气消音腔与接线柱发生碰撞,延长直线压缩机的插接件以及接线柱的使用寿命。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直线压缩机的示意性俯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直线压缩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直线压缩机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直线压缩机的示意性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直线压缩机的示意性俯视图。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直线压缩机包括外壳10和位于外壳10中用于压缩流体的线性压缩部件。本技术实施例中外壳10的形状不规则,具有异形结构。参见图1,外壳10可具有分别位于其轴向两端的第一端面区域13和第二端面区域14、处于轴向中部的周面区域15以及介于第一端面区域3和周面区域15之间的第一环形过渡区域16、介于第二端面区域14和周面区域15之间的第二环形过渡区域17。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外壳的轴向即为直线压缩机的轴向,或者说是直线压缩机中活塞的运动方向。直线压缩机还可包括用于为外壳10内的线性压缩部件提供外部电连接的接线构件20,其至少部分安装在外壳10的第一环形过渡区域16或第二环形过渡区域17。通过这样设置,可使接线构件20不设置在外壳10轴向方向(即外壳10长度方向)的两端,可避免气缸盖52和消音腔与接线构件20发生碰撞,延长直线压缩机的插接件(图中未示出)以及接线构件20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避免设置在外壳10宽度方向的两端,以免增加外壳10宽度,从而增加外壳10尺寸。此外,这样设置也避免了将接线构件20设置在外壳10宽度方向的两端导致压缩机在其宽度方向上明显不对称,容易造成振动噪音的缺陷。第一端面区域13和第一环形过渡区域16的交界线136、第二端面区域14和第二环形过渡区域17的交界线147在垂直外壳10轴向的竖直平面上的投影均具有第一几何最小覆盖圆;第一环形过渡区域16、第二环形过渡区域17和周面区域15的交界线156、157在所述竖直平面上的投影均具有第二几何最小覆盖圆;周面区域15在所述竖直平面上的投影具有第三几何最小覆盖圆。其中所述第一几何最小覆盖圆的直径是所述第三几何最小覆盖圆的直径的1/20?19/20 ;优选为1/20?3/10 ;进一步优选为1/10?1/5。所述第二几何最小覆盖圆的直径是所述第三几何最小覆盖圆的直径的1/3?49/50 ;优选为1/3?19/2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的几何最小覆盖圆是平面几何中的概念,能完全覆盖某平面图形的最小圆称为该平面图形的几何最小覆盖圆。例如线段的几何最小覆盖圆就是以线段为直径的圆;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几何最小覆盖圆就是其外接圆;钝角三角形的几何最小覆盖圆是以最长边为直径的圆。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某一交界线或者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线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具有分别位于其轴向两端的第一端面区域和第二端面区域、处于轴向中部的周面区域以及介于所述第一端面区域和所述周面区域之间的第一环形过渡区域、介于所述第二端面区域和所述周面区域之间的第二环形过渡区域;和用于为所述外壳内的装置提供外部电连接的接线构件,其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环形过渡区域或所述第二环形过渡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孟成李衡国宋斌闫赛娜赵志强许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