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胶浆状化工物料的卧式混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24498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1 16:29
一种用于胶浆状化工物料的卧式混料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方的罐体、分别设置在罐体左右两侧的第一搅拌桨机构及第二搅拌桨机构;所述罐体的中部设有贯穿的通孔,罐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的第一搅拌桨机构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旋转杆、第一自转部与第一延伸连接部及均匀设置在旋转杆上的若干对第一桨叶;所述的第二搅拌桨机构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回旋框、第二自转部与第二延伸连接部及若干对第二桨叶;所述的第一延伸连接部与第二延伸连接部均是与外部驱动电机相互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胶浆状化工物料的卧式混料机,在交错布置的搅拌叶片快速搅拌时,能够快速均匀混合大小及比重差异悬殊的颗粒,达到更快速、更高效混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化工混合机械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胶浆状化工物料的卧式混料机
技术介绍
卧式混料机工作原理无重力混合机卧式筒体内装有双轴旋转反向的浆叶,浆叶成一定角度将物料沿轴向、径向循环翻搅,使物料迅速混合均匀,但是物料上有比重、粒径等外界因素的差异,在要求的混合时间内存在混合不均匀,在翻搅时尤其明显,在缸体上缘存在滞流现象,形成滞留区,形成工作死角,无法达到良好的混合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一种用于胶浆状化工物料的卧式混料机,在交错布置的搅拌叶片快速搅拌时,能够快速均匀混合大小及比重差异悬殊的颗粒,达到更快速、更高效混合效果。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胶浆状化工物料的卧式混料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方的罐体、分别设置在罐体左右两侧的第一搅拌桨机构及第二搅拌桨机构;所述罐体的中部设有贯穿的通孔,罐体的一侧上部设有进料口,罐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的第一搅拌桨机构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旋转杆、第一自转部与第一延伸连接部及均匀设置在旋转杆上的若干对第一桨叶;所述的旋转杆设置在罐体的容腔内;所述的第一自转部旋转设置在通孔上;所述的第二搅拌桨机构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回旋框、第二自转部与第二延伸连接部及若干对第二桨叶;所述回旋框的一端设有开口,回旋框的另一端是与第二自转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回旋框内壁设有若干个斜插口 ;所述的第二桨叶插置在斜插口上;所述的第二自转部转动设置在通孔上;所述的第一延伸连接部与第二延伸连接部均是与外部驱动电机相互传动连接。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第一桨叶是三对。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第二桨叶是两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用于胶浆状化工物料的卧式混料机,在交错布置的搅拌叶片快速搅拌下,随着搅拌速度的加快使至重力的缺乏,能够快速均匀混合大小及比重差异悬殊的颗粒,达到更快速、更高效混合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胶浆状化工物料的卧式混料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胶浆状化工物料的卧式混料机的第二搅拌桨机构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机架,2、罐体,3、第一搅拌桨机构,4、第二搅拌桨机构,21、通孔,22、进料口,23、出料口,31、旋转杆,32、第一自转部,33、第一延伸连接部,34、第一桨叶、41、回旋框,42、第二自转部,43、第二延伸连接部,44、第二桨叶,45、开口,46、斜插口。【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2所示的一种用于胶浆状化工物料的卧式混料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I上方的罐体2、分别设置在罐体2左右两侧的第一搅拌桨机构3及第二搅拌桨机构4 ;所述罐体2的中部设有贯穿的通孔21,罐体2的一侧上部设有进料口 22,罐体2的底部设有出料口 23 ;所述的第一搅拌桨机构3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旋转杆31、第一自转部32与第一延伸连接部33及均匀设置在旋转杆31上的若干对第一桨叶34 ;所述的旋转杆31设置在罐体2的容腔内;所述的第一自转部32旋转设置在通孔21上;所述的第二搅拌桨机构4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回旋框41、第二自转部42与第二延伸连接部43及若干对第二桨叶44 ;所述回旋框41的一端设有开口 45,回旋框41的另一端是与第二自转部42固定连接;所述的回旋框41内壁设有若干个斜插口 46 ;所述的第二桨叶44插置在斜插口 46上;所述的第二自转部42转动设置在通孔21上;所述的第一延伸连接部33与第二延伸连接部43均是与外部驱动电机相互传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桨叶34是三对。所述的第二桨叶44是两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胶浆状化工物料的卧式混料机,第一延伸连接部33与第二延伸连接部43连接外部驱动电机,通过外部驱动电机控制第一搅拌桨机构3做正转运动,通过外部驱动电机控制第二搅拌桨机构4做反转运动,第一搅拌桨机构3上的第一桨叶34与第二搅拌桨机构4上的第二桨叶44快速搅拌,随着搅拌速度的加快使至重力的缺乏,能够快速均匀混合大小及比重差异悬殊的颗粒,达到更快速、更高效混合效果。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主权项】1.一种用于胶浆状化工物料的卧式混料机,其特征是:包括机架(I)、设置在机架(I)上方的罐体(2)、分别设置在罐体(2)左右两侧的第一搅拌桨机构(3)及第二搅拌桨机构(4);所述罐体(2)的中部设有贯穿的通孔(21),罐体⑵的一侧上部设有进料口(22),罐体⑵的底部设有出料口(23); 所述的第一搅拌桨机构(3)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旋转杆(31)、第一自转部(32)与第一延伸连接部(33)及均匀设置在旋转杆(31)上的若干对第一桨叶(34);所述的旋转杆(31)设置在罐体(2)的容腔内;所述的第一自转部(32)旋转设置在通孔(21)上; 所述的第二搅拌桨机构(4)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回旋框(41)、第二自转部(42)与第二延伸连接部(43)及若干对第二桨叶(44);所述回旋框(41)的一端设有开口(45),回旋框(41)的另一端是与第二自转部(42)固定连接;所述的回旋框(41)内壁设有若干个斜插口(46);所述的第二桨叶(44)插置在斜插口(46)上;所述的第二自转部(42)转动设置在通孔(21)上;所述的第一延伸连接部(33)与第二延伸连接部(43)均是与外部驱动电机相互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胶浆状化工物料的卧式混料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桨叶(34)是三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胶浆状化工物料的卧式混料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桨叶(44)是两对。【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胶浆状化工物料的卧式混料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方的罐体、分别设置在罐体左右两侧的第一搅拌桨机构及第二搅拌桨机构;所述罐体的中部设有贯穿的通孔,罐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的第一搅拌桨机构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旋转杆、第一自转部与第一延伸连接部及均匀设置在旋转杆上的若干对第一桨叶;所述的第二搅拌桨机构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回旋框、第二自转部与第二延伸连接部及若干对第二桨叶;所述的第一延伸连接部与第二延伸连接部均是与外部驱动电机相互传动连接。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胶浆状化工物料的卧式混料机,在交错布置的搅拌叶片快速搅拌时,能够快速均匀混合大小及比重差异悬殊的颗粒,达到更快速、更高效混合效果。【IPC分类】B01F7-04【公开号】CN204447801【申请号】CN201520090608【专利技术人】杨守洁 【申请人】陕西理工学院【公开日】2015年7月8日【申请日】2015年2月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胶浆状化工物料的卧式混料机,其特征是: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方的罐体(2)、分别设置在罐体(2)左右两侧的第一搅拌桨机构(3)及第二搅拌桨机构(4);所述罐体(2)的中部设有贯穿的通孔(21),罐体(2)的一侧上部设有进料口(22),罐体(2)的底部设有出料口(23);所述的第一搅拌桨机构(3)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旋转杆(31)、第一自转部(32)与第一延伸连接部(33)及均匀设置在旋转杆(31)上的若干对第一桨叶(34);所述的旋转杆(31)设置在罐体(2)的容腔内;所述的第一自转部(32)旋转设置在通孔(21)上;所述的第二搅拌桨机构(4)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回旋框(41)、第二自转部(42)与第二延伸连接部(43)及若干对第二桨叶(44);所述回旋框(41)的一端设有开口(45),回旋框(41)的另一端是与第二自转部(42)固定连接;所述的回旋框(41)内壁设有若干个斜插口(46);所述的第二桨叶(44)插置在斜插口(46)上;所述的第二自转部(42)转动设置在通孔(21)上;所述的第一延伸连接部(33)与第二延伸连接部(43)均是与外部驱动电机相互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守洁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