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涛专利>正文

一种折叠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2088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1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桌,包括有桌板及位于桌板下方的两组支脚,每组支脚包括有平行的两个脚杆,两组支脚相应的脚杆间交叉枢接;每组支脚还包括有连接于该两个脚杆顶端的一横杆,该横杆与桌板底面间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桌板及该横杆转动连接;桌板底面于所述连接片转动行程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该横杆配合的卡扣,该横杆在折叠桌升降时随所述连接片转动至不同位置的卡扣内固定,可实现多档高度的调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桌子,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桌
技术介绍
现有的折叠桌通常是在桌板下方设置两组支脚,每组支脚包括有两个平行的脚杆,两组支脚对应的脚杆交叉枢接,各脚杆的顶端铰接于桌板底部,展开时将桌板撑起,底端支撑于底面上,形成稳定的结构;收折后支脚靠拢于桌板底部,便于收纳且节省空间。折叠桌由于其收张的灵活性而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上述结构的折叠桌在展开后,高度是固定的,难以进行调整,无法适应多种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桌,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折叠桌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桌,包括有桌板及位于桌板下方的两组支脚,每组支脚包括有平行的两个脚杆,两组支脚相应的脚杆间交叉枢接,其特征在于:每组支脚还包括有连接于该两个脚杆顶端的一横杆,该横杆与桌板底面间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桌板及该横杆转动连接;桌板底面于所述连接片转动行程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该横杆配合的卡扣,该横杆在折叠桌升降时随所述连接片转动至卡扣内固定。优选的,所述位于连接片转动行程两端的卡扣分别是收折卡扣和撑起卡扣,其中收折卡扣位于撑起卡扣的外侧;所述对应两横杆的卡扣于所述桌板的两侧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两横杆于一第一高度档位下分别固定于对应的撑起卡扣内,于一第二高度档位下分别固定于对应的撑起卡扣和收折卡扣内,于一叠合状态下分别固定于对应的收折卡扣内。优选的,所述桌板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框体,所述连接片连接于框体的内侧面上并于该内侧面所在平面内转动;所述横杆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有所述连接片。优选的,所述卡扣具有与所述横杆的外表面紧密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向下,所述横杆由所述开口卡入所述凹槽中固定。优选的,所述两横杆间连接有一弹性件。优选的,所述桌板是通过吹塑成型,其底面设置有若干双环形的加强筋,两环间通过气槽相连。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每组支脚两个脚杆的顶端固定有横杆,横杆与桌板底面间通过连接片转动连接,且在桌板底面连接片转动行程的两端分别设置卡扣,通过连接片旋转而带动两个横杆卡入不同位置的卡扣,可实现多档高度的调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借助其他工具,适于实际生产应用。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折叠桌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仰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侧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高度档位下仰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高度档位下侧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高度档位下仰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高度档位下侧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叠合状态下仰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叠合状态下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桌板未示);图11是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加强筋的正视图;图13是图12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折叠桌,包括有桌板I及位于桌板下方的两组支脚2,每组支脚2分别包括有平行的两个脚杆21、连接于脚杆顶端的横杆22和连接于底端的底杆23,横杆22与桌板I底面间设置有连接片3,连接片3的两端分别与桌板I及该横杆22转动连接。两组支脚的脚杆21之间两两交叉枢接形成两个交叉点,并以这两个交叉点为支点进行相对转动。桌板I底面于连接片3转动行程相对的两个末端分别设置有与横杆22配合的卡扣4,横杆22在折叠桌升降时随连接片3转动至卡扣4内固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横杆22的两端部分别铰接有转动片3。桌板I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框体11,连接片3 —端铰接于框体11的内侧面上并于该内侧面所在平面内转动,转动至抵接桌板I底面时,其另一端(连接横杆22)所在的位置即为转动行程的末端。连接片转动的角度范围为180°,故具有两个末端,设置于两个末端的卡扣4分别是收折卡扣41和撑起卡扣42,其中收折卡扣41位于撑起卡扣42的外侧,例如可设置于桌板I的边缘处。当连接片3转动至转动行程的末端时,横杆22固定于相应的卡扣4内。具体的,卡扣4具有与横杆22的外表面紧密配合的凹槽,凹槽的开口向下,横杆22于开口卡入凹槽中固定。两横杆22分别设置于桌板I相对的左右两侧,对应两横杆22的卡扣4于桌板I的两侧对称分布。参考图4及图5,在第一高度档位下,位于两侧的横杆22分别固定于相应的撑起卡扣42内,由于撑起卡扣42相对位于内侧,脚杆21偏离纵向的角度较小,折叠桌展开具有一个较高的高度。参考图6及图7,在第二高度档位下,位于一侧的横杆22固定于相应的收折卡扣41内,另一侧的横杆22固定于相应的撑起卡扣42内,两个横杆22之间的距离变大,脚杆21偏离纵向的角度亦变大,折叠桌展开具有一个相对低的高度。参考图8及图9,在一叠合状态下,两个横杆22分别固定于外侧的收折卡扣41内,此时脚杆21贴近桌板1,从而实现收叠。参考图10,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横杆22间连接有一弹性件5,弹性件5具体可以是拉簧。在转动过程中,当连接片3与脚杆21之间呈180°时,给脚杆21—个向内靠拢的拉力,从而使脚杆21向内转动,防止出现转动不畅或卡死的情况。参考图11至图13,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桌板I可以通过吹塑成型,底面设置有若干按一定规则排列地双环形的加强筋12,两环间通过气槽121相连。桌板I由塑料制成,更加轻质,便于使用及移动,同时加强筋12的设计提高了其抗压强度,更为稳固。上述实施例是以一层交叉设置的支脚2为例进行说明,此外,亦可设置有上下两层或多层的支脚,相邻层支脚间铰接,并不对此进行限定。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一种折叠桌,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折叠桌,包括有桌板及位于桌板下方的两组支脚,每组支脚包括有平行的两个脚杆,两组支脚相应的脚杆间交叉枢接,其特征在于:每组支脚还包括有连接于该两个脚杆顶端的一横杆,该横杆与桌板底面间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桌板及该横杆转动连接;桌板底面于所述连接片转动行程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该横杆配合的卡扣,该横杆在折叠桌升降时随所述连接片转动至卡扣内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连接片转动行程两端的卡扣分别是收折卡扣和撑起卡扣,其中收折卡扣位于撑起卡扣的外侧;所述对应两横杆的卡扣于所述桌板的两侧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横杆于一第一高度档位下分别固定于对应的撑起卡扣内,于一第二高度档位下分别固定于对应的撑起卡扣和收折卡扣内,于一叠合状态下分别固定于对应的收折卡扣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桌板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框体,所述连接片连接于框体的内侧面上并于该内侧面所在平面内转动;所述横杆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有所述连接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具有与所述横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桌,包括有桌板及位于桌板下方的两组支脚,每组支脚包括有平行的两个脚杆,两组支脚相应的脚杆间交叉枢接,其特征在于:每组支脚还包括有连接于该两个脚杆顶端的一横杆,该横杆与桌板底面间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桌板及该横杆转动连接;桌板底面于所述连接片转动行程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该横杆配合的卡扣,该横杆在折叠桌升降时随所述连接片转动至卡扣内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向利
申请(专利权)人:夏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