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1779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0 11:41
一种自行车座管,其最薄处的管壁厚度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2mm;其最大的管壁厚度小于2.0mm,且其最大管壁处的长度大于等于30mm且小于等于100mm。以此可减轻该自行车座管的整体重量,以达到轻量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自行车座管有关,特别是指一种轻量化的自行车座管。
技术介绍
自行车的轻量化是现今自行车设计的趋势之一,且轻量化的设计被广泛地应用在自行车的各种零组件上,如车架、轮胎、轮圈、及链条和变速器等。自行车的座管,是指连结座垫和自行车车架的立管的管件,其轻量化的技术主要是在于轻量材质的选用,然而它相对地提高了生产成本。除了选用更轻量的材质之外,缩减座管的管壁厚度也可以相当程度地减轻座管的重量,但它却容易产生座管强度不足的问题。因此,自行车座管如何在不过度提高其生产成本及避免其强度不足的情况下达成轻量化的目标,乃是现今自行车座管的设计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座管,是在不过度提高其生产成本且具有使用上应用的强度的条件下,而具有轻量的特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自行车座管,其一端用以连结一座垫,其另一端则用以穿入一车架的立管中;其中,该座管的最大管壁厚度小于2mm,且该最大管壁处的长度大于等于30mm且小于等于100mm。其中,该座管最小管壁厚度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1.0mm。其中,该座管具有自一端至另一端依序排列的一第一管段、一第二管段以及一第三管段,其中,该第二管段的管壁厚度为该座管的最大管壁厚度,且其长度大于等于30mm且小于等于100mm。其中,该座管的该第一管段及该第三管段的管壁厚度为该座管的最小管壁厚度。其中该座管具有一第一衔接段以及一第二衔接段,该第一衔接段连结该第一管段以及该第二管段,该第二衔接段连结该第二管段以及该第三管段,该第一衔接段的管壁厚度自该第一管段朝向该第二管段递增,以及该第二衔接段的管壁厚度自该第二管段朝向该第三管段递减。本技术其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管壁厚度,换言之,在其因使用而受力的过程容易产生变形的部位具有较大的管壁厚度,而较不易产生变形的部位则具有较小的管壁厚度,以可在不选用较昂贵的轻量材料且同时保有使用强度的条件下,达到轻量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自行车座管的外观图;图2是沿图1的I1-1I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自行车座管连结座垫和自行车车架的立管的示意图。附图中符号说明10自行车座管,11第一管段,12第一衔接段,13第二管段,14第二衔接段,15第三管段,20座垫,30立管,40座管束,tl管壁厚度,t2管壁厚度,t3管壁厚度,LI长度。【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自行车座管10,具有自一端至另一端依序连接的一第一管段11、一第一衔接段12、一第二管段13、一第二衔接段14以及一第三管段15。请参阅图3,该自行车座管10在使用时,是以该第一管段11的自由端结合一座垫20,且以该第三管段15穿入结合于一自车车架的立管30中。该座管10可沿其轴向在该立管30上调整插入的深度,再由设置于该自行车架的一座管束40迫紧该立管30,通过该立管30束紧该座管10,以此改变该座垫20与自行车踏板(图未示)之间的距离,以符合骑乘者的需求。请再参阅图2,为了达到轻量化的效果及保有使用上的强度,该座管10上依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管壁厚度。由于在使用者骑乘一自行车的过程中,该自行车的座管10在接近中段的部位是最容易因受力而产生变形的部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位于该座管10中段部位的该第二管段13的管壁厚度大于该第一管段11以及该第三管段15的管壁厚度,以维持该座管10在使上用的强度。另一方面,该第一管段11及该第三管段15因该座管10在使用的过程中强度需求较低,因此其管壁厚度较小,以减少该座管10的重量。另外,该第一衔接段12和该第二衔接段14的管壁厚度分别自该第一管段11的管壁厚度至该第二管段13的管壁厚度递增,以及自该第二管段13的管壁厚度至该第三管段15的管壁厚度递减。本技术可适用于外径介于30mm?32mm之间的铝合金座管,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座管10外径为30.9mm。为达最佳轻量效果及保有最佳使用上的强度,经反复测试及改良之后,该第一管段11的管壁厚度tl、该第二管段13的管壁厚度t2及该第三管段15的管壁厚度t3符合如下的数值范围为佳:1.0mm = tl < 2.0mmt2 < 2.0mm1.0mm = t3 < 2.0mm另外,为了保有使用上的强度,该第二管段13的长度LI符合下列数值范围为佳:30.0mm 兰 LI 兰 100.0mm为求轻量化及同时保有使用强度的较佳综合效果,该第一管段11的管壁厚度tl、该第二管段13的管壁厚度t2、该第三管段15的管壁厚度t3及该第二管段13的长度LI,最佳为下列数值:tl = 1.3mmt2 = 1.9mmt3 = 1.3mmLI = 49.0mm由上述的座管10设计,不仅可有效减轻重量,更可同时符合使用上的强度需求。 以上是本技术的二较佳实施例的介绍,并不限制本技术的实施可能性,亦即,对于上述实施例所作的简单修改,仍不脱离本技术的范畴。【主权项】1.一种自行车座管,其一端用以连结一座垫,其另一端则用以穿入一车架的立管中; 其特征在于,该座管因使用受力而受力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的部位具有最大管壁厚度,而较不易产生变形的部位则具有最小管壁厚度;该座管的最大管壁厚度小于2_,且该最大管壁处的长度大于等于30mm且小于等于10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座管,其特征在于,最小管壁厚度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 2.0mnin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座管,其特征在于,具有自一端至另一端依序排列的一第一管段、一第二管段以及一第三管段,其中,该第二管段的管壁厚度为该座管的最大管壁厚度,且其长度大于等于30mm且小于等于10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座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管段及该第三管段的管壁厚度为该座管的最小管壁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座管,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第一衔接段以及一第二衔接段,该第一衔接段连结该第一管段以及该第二管段,该第二衔接段连结该第二管段以及该第三管段,该第一衔接段的管壁厚度自该第一管段朝向该第二管段递增,以及该第二衔接段的管壁厚度自该第二管段朝向该第三管段递减。【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座管,其最薄处的管壁厚度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2mm;其最大的管壁厚度小于2.0mm,且其最大管壁处的长度大于等于30mm且小于等于100mm。以此可减轻该自行车座管的整体重量,以达到轻量化的要求。【IPC分类】B62J1-08【公开号】CN204452680【申请号】CN201420833692【专利技术人】洪健一, 叶有志, 梁慧音 【申请人】美商崔克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 利奇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8日【申请日】2014年12月2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座管,其一端用以连结一座垫,其另一端则用以穿入一车架的立管中;其特征在于,该座管因使用受力而受力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的部位具有最大管壁厚度,而较不易产生变形的部位则具有最小管壁厚度;该座管的最大管壁厚度小于2mm,且该最大管壁处的长度大于等于30mm且小于等于100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健一叶有志梁慧音
申请(专利权)人:美商崔克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利奇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