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巧媛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肝血管瘤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0538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0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肝血管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佛手花3-6份、乳源木莲果12-15份、香圆子5-10份、绣球防风20-25份、厚朴子3-6份、波缘楤木12-15份、番红花1-3份、过江龙子6-12份、红曲12-15份、老鸦柿20-30份、雪山鼠尾草12-15份、高山芹根6-9份、蝴蝶暗消6-9份、邪蒿10-20份、甘草6-9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肝血管瘤,有效率高,疗效可靠,愈后不再复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肝血管瘤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肝血管瘤属于中医的"积聚"、"症瘕"等范畴。肝血管瘤病的病因多有素禀不足, 复因风寒外袭,情志抑郁,饮食劳伤及感受邪气致使脏腑失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或兼痰 温凝滞而成。情志抑郁、饮食劳伤以及感受邪毒是引起病症的主要原因;而正气空虚则是 发病的内在因素。中医因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故在治疗肝血管瘤方面有其独到之处,通 过中医辨证对症治疗,疗效显著。中医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血管瘤,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辨 证治疗,将本病分为:气滞血瘀型、痰湿留滞型、气虚痰瘀型。目前,治疗肝血管瘤的中药有 多种,但针对于气滞血瘀型肝血管瘤的中成药尚无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肝血管瘤的中药组合物,通过选择合 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气滞血瘀型肝血管瘤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肝血管瘤的中 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 佛手花3-6份、乳源木莲果12-15份、香圆子5-10份、绣球防风20-25份、厚朴子3-6 份、波缘橡木12-15份、番红花1-3份、过江龙子6-12份、红曲12-15份、老鸦柿20-30份、 雪山鼠尾草12-15份、高山芹根6-9份、蝴蝶暗消6-9份、邪蒿10-20份、甘草6-9份。 配方中所涉及到的药材的来源及功能主治如下: 佛手花【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花朵和花蕾。【性味】微苦;微温【归经】 肝;胃经【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和胃快隔。主肝胃气痛;食欲不振。 乳源木莲果【来源】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乳源木莲的果实。【性味】淡;性平【功 能主治】疏肝理气;通便止咳。主肝胃气痛;胁肋胀痛;老年便秘;咳嗽。 香圆子【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香圆的种子。10~11月间采收成熟果实,取出种子 洗净,晒干。【功能主治】疏肝、止痛。治疝气、小腹胀痛。 绣球防风【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绣球防风的全草。【性味】味苦;辛;性 平【功能主治】疏肝活血;被风明目;解毒。主妇女血瘀经闭;胁肋疼痛;小儿雀目;青盲翳 障;痈疽肿毒;杨梅结毒;疥癣;皮瘆。 厚朴子【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果实或种子。9~10月采摘果实, 晒干。【性味】甘,温,无毒。【功能主治】理气,温中,消食。 波缘橡木【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波缘橡木的根。【性味】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祛风除湿。主跌打损伤;骨折;痞块;经闭;痛经;劳伤疼 痛;风湿痛。 番红花【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花柱的上部及柱头。【性味】甘;平 【归经】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散郁开结;凉血解毒。主痛经;经闭;月经不调;产 后恶露不净;腹中包块疼痛;跌扑损伤;忧郁痞闷;惊悸;温病发斑;麻瘆。 过江龙子【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九龙藤的种子。【性味】苦辛;温【归经】 肝;胃经【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主胁肋胀痛,胃脘痛,跌打损伤。 红曲【来源】药材基源:为曲霉科真菌红曲霉的菌丝体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红曲 米。【性味】甘;温;无毒【归经】肝;脾;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健脾消食。主饮 食积滞;脘腹胀满;赤白下痢;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 老鸦柿【来源】药材基源:为柿科植物老鸦柿的根或枝。【性味】苦;性平【归经】肝 经【功能主治】清湿热;利肝胆;活血化瘀。主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跌打损伤。 雪山鼠尾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雪山鼠尾草的根。【性味】味苦;性微 寒【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瘀血腹痛;崩漏;症瘕;瘰疬; 红瘆;跌打损伤;漆疮。 高山芹根【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高山芹的根。【功能主治】理气健胃。主 腹胀食少;消化不良。 蝴蝶暗消【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细尖马兜铃的根。【性味】苦;涩;温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祛风除湿。主气滞食积;胃痛;腹胀;风湿关节痛。 邪蒿【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香芹的根。【性味】味辛;性平;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化浊;醒脾;通脉。主湿阻痞满;胃呆食少;痢疾;疮肿。 甘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的根及根茎。【性味】 甘;平【归经】脾;胃;心;肺经【功能主治】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 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 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在中医辨证治疗的过程中,我们通常结合B超、CT或MRI进一步确诊。气滞血瘀 型肝血管瘤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不能鼓动血行,致血液瘀结,肝气横逆 于胃,胃失和降。其临床表现为右胁胀痛或刺痛,嗳气腹胀,纳差食少,舌淡红,有瘀斑,脉弦 涩。本专利技术采用科学的配方,配方中的各药材之间通过相互配合后,所制成的药物具有理气 疏肝、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治疗气滞血瘀型肝血管瘤。多年来通过对多名患者的使用表 明,有效率达96. 6%,治疗效果好,愈后不再复发。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 抽样方法 从我单位近五年来确诊为气滞血瘀型肝血管瘤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病人,年龄 50-8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人。两组年龄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 比性。 2、试验方法 2. 1对照组患者使用熊胆丸方,按说明书服用,疗程6周。 2. 2治疗组口服本专利技术按照具体实施例1制得的中药颗粒,早、中、晚各一次。疗 程6周。 3、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 1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气滞血瘀型肝血管瘤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气滞血瘀型 肝血管瘤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气滞血瘀型肝血管瘤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 转;无效:气滞血瘀型肝血管瘤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3. 2治疗统计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主权项】1.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肝血管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 成: 佛手花3-6份、乳源木莲果12-15份、香圆子5-10份、绣球防风20-25份、厚朴子3-6 份、波缘橡木12-15份、番红花1-3份、过江龙子6-12份、红曲12-15份、老鸦柿20-30份、 雪山鼠尾草12-15份、高山芹根6-9份、蝴蝶暗消6-9份、邪蒿10-20份、甘草6-9份。【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肝血管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佛手花3-6份、乳源木莲果12-15份、香圆子5-10份、绣球防风20-25份、厚朴子3-6份、波缘楤木12-15份、番红花1-3份、过江龙子6-12份、红曲12-15份、老鸦柿20-30份、雪山鼠尾草12-15份、高山芹根6-9份、蝴蝶暗消6-9份、邪蒿10-20份、甘草6-9份。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肝血管瘤,有效率高,疗效可靠,愈后不再复发。【IPC分类】A61K36-88, A61P35-00【公开号】CN104758488【申请号】CN201510177393【专利技术人】于巧媛 【申请人】于巧媛【公开日】2015年7月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肝血管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佛手花3‑6份、乳源木莲果12‑15份、香圆子5‑10份、绣球防风20‑25份、厚朴子3‑6份、波缘楤木12‑15份、番红花1‑3份、过江龙子6‑12份、红曲12‑15份、老鸦柿20‑30份、雪山鼠尾草12‑15份、高山芹根6‑9份、蝴蝶暗消6‑9份、邪蒿10‑20份、甘草6‑9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巧媛
申请(专利权)人:于巧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