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含噻呋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04377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0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含噻呋酰胺和第二活性成分的农药组合物,所述第二活性成分为选自吡蚜酮和呋虫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二者的重量比为1:3-3:1。复配后的农药组合物病虫害兼治,噻呋酰胺除对许多种真菌性病害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外,经处理的茎叶会健康浓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及对药液的吸收能力,与杀虫剂复配,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含噻呋酰胺的农药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组合物,特别是包含噻呋酰胺的农药组合物,特别是包含噻呋酰胺和吡蚜酮和/或呋虫胺的农药组合物,所述组合物用于防治多种水稻病害和害虫。技术背景噻呋酰胺(Thifluzamide)属于噻唑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均有活性,尤其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目前在进行水稻茎基部病虫害的防治时,通常采用传统的喷雾方式进行,对于内吸作用不明显的药剂来说药液很难直接喷施到水稻基部,造成药液浪费有无法发挥其对病虫害的防治作用;即使有内吸性的药剂,叶面常规喷雾后,剔除漂移、流失光解的部分,内吸的活性成分的药剂传递到水稻基部的剂量也大大降低,传递到水稻茎基部的药剂大打折扣,所以防治效果不理想。另外,传统的喷雾法,劳动强度高,而且工效低,用水量大,难以满足规模化种植的需要;随着我国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土地呈现集约化经营的趋势,作物连片种植面积增加;而现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大,农村中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农用劳动力逐渐成为稀缺的资源,人力成本不断提高,直接导致农业成产的成本不断加大。水稻病虫害的防治通常是病虫单一防治,费时费工,用药量大,污染环境;噻呋酰胺和吡蚜酮的有效复配,可以减少有效成分用量,一次施用,兼治病虫害,省时省工;并且,经噻呋酰胺处理后的作物茎叶会更加健康浓绿,可有效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及对药液的吸收能力,与杀虫剂复配,起到协同增效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显著增效,杀虫杀菌效果好的高效低毒的农药组合物。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活性成分为噻呋酰胺和第二活性成分,所述第二活性成分为选自吡蚜酮和呋虫胺中的一种或两种,噻呋酰胺和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3-3:1。优选地,二者的重量比为1:1-1:3;更优选为1:1。噻呋酰胺与第二活性成分的总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0.1-20%,优选为2-15%,更优选为5-12%。本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配制的制剂剂型是乳油、悬浮乳剂或颗粒剂。特别优选颗粒剂。对于乳油来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很熟悉使用相应的助剂完成本专利技术。乳化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吐温-60#(通用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TX-10(通用名: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农乳1601#(通用名: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农乳600#、农乳400#中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如亚磷酸三苯酯、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醋酐中一种或多种;溶剂如二甲苯、甲苯、溶剂油(S-150、S-180、S-200)、甲苯、甲醇、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环己酮、丙酮、二甲基亚砜中一种或多种。对悬浮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扩散剂NNO)、TERSPERSE2425(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中一种或多种;乳化剂如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农乳1601#(通用名: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TERSPERSE4894(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2500中一种或多种;溶剂:二甲苯、甲苯、环己酮、丙酮、乙酸乙酯、溶剂油(S-150、S-180、S-200)中的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中一种或多种;防腐剂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中一种或多种;消泡剂如有机硅类消泡剂;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中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如亚磷酸三苯酯、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醋酐中一种或多种;水为去离子水。对颗粒剂,可使用的助剂有:载体如粘土、高岭土、滑石、碳酸钙、硅藻土、玉米淀粉、硅酸铝、凹凸棒土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缓释剂为聚乙烯醇、阿拉伯胶中的一种;稳定剂如如亚磷酸三苯酯、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醋酐中一种或多种;粘合剂如聚乙烯醇、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中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农药组合物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中包含10重量%的噻呋酰胺和第二活性成分、聚乙烯吡咯烷酮为4-8重量%、木质素磺酸钠5-8重量%,余量为填料;所述噻呋酰胺和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3;所述填料为选自一种或多种高岭土、碳酸钙、硅酸铝、凹凸棒土的填料。更优选地,所述填料为选自高岭土和碳酸钙重量比为1:1的复合填料。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将上述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病害、特别是水稻纹枯病以及水稻褐飞虱。本专利技术上述农药组合物的技术优点在于:1)复配后病虫害兼治,噻呋酰胺除对许多种真菌性病害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外,经处理的茎叶会健康浓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及对药液的吸收能力,与杀虫剂复配,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2)省时省工。与传统施药方式相比,本专利技术使用时操作简单,无需加水或拌土,采用秧盘处理、或撒施,施用方便,无需使用机械,省时省力。使用本专利技术产品每亩比常规施药提高工效6-8倍,极大减轻施药劳动强度,有效解决传统施药方法的工作量繁重耗时,工效低等问题。3)提高农药有效成分的利用率,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特别的,本申请的农药组合物制备成颗粒剂,根部施药,有效成分从根部吸收,再进入到作物组织内部发挥作用,提高农药成分的利用率;在水中在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的作用下,在水稻茎基部聚集,可以直接接触水稻纹枯病的病斑以及水稻褐飞虱,尤其提高对水稻茎基部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另外,缓释剂可控制粒剂中的有效成分释放,延长持效期。4)施药不受气候影响,同时还防止了常规喷雾施药时的雾滴飘移,减少了对人、畜的危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防治水稻上的褐飞虱和水稻纹枯病,申请人将噻呋酰胺和吡蚜酮或呋虫胺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室内毒力测定:表1对水稻褐飞虱和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由表1中的数据可知,噻呋酰胺和吡蚜酮或呋虫胺复配后,相比单剂来说,对水稻褐飞虱和纹枯病的防效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在二者的比例为1:3时,其对褐飞虱的增效效果最明显,在二者的比例为3:1时,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增效效果最明显,在二者为1:1时,同时对褐飞虱和纹枯病病菌均具有良好的增效效果。上述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6-2006》。制剂实施例1称取15%噻呋酰胺、5%吡蚜酮、4%农乳500#、2%农乳600#、3%农乳2201#、1%亚磷酸三苯酯,2%二甲基亚砜、二甲苯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20%噻呋酰胺·吡蚜酮乳油。制剂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活性成分为噻呋酰胺和第二活性成分,所述第二活性成分为选自吡蚜酮和呋虫胺中的一种或两种,噻呋酰胺和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3‑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活性成分为噻呋酰胺和吡蚜酮,噻呋酰胺和吡蚜酮的重量比为1:3-3:1。2.根据权利要求1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噻呋酰胺和吡蚜酮的重量比为1:1-1:3。3.根据权利要求1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噻呋酰胺和吡蚜酮的重量比为1:1。4.根据权利要求1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噻呋酰胺与吡蚜酮的总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0.1-20%。5.根据权利要求1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噻呋酰胺与吡蚜酮的总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2-15%。6.根据权利要求1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噻呋酰胺与吡蚜酮的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迎春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博嘉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