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天麻5-25份、川芎5-20份、荆芥5-25份、决明子5-20份、蒲公英10-40份、细辛5-10份、防风5-25份、金银花5-20份、追风伞5-25份、海风藤5-20份、白芷5-25份、羌活10-30份、六月雪5-20份、薄荷5-25份、淡竹叶5-20份、绿茶5-25份、甘草5-1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具有疏肝解郁、活血祛瘀、祛风解表、通窍止痛的功效,其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作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药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中医俗称“偏头风”,西医称血管性头痛,主要是因颅内动脉收缩或扩张引起,约2/3为一侧性头痛,也可为双侧头痛。本病以不伴先兆的偏头痛最为常见:发作性中度到重度搏动性或持续性头痛,头部一侧或双侧胀痛,频繁发作,伴恶心、呕吐或畏光。偏头痛发作有明确的正常间隙期,头痛持续4?72小时,睡眠后常见缓解。目前,临床上治疗本病常以镇静止痛为主,治标不治本,并且西药对胃有刺激,会产生不良的副作用。采用内服中成药普遍存在的缺点是治疗时间长、疗效差、效果不理想。偏头痛属于祖国医学“头痛”范畴。偏头痛由多因情志、饮食、劳倦、房劳、体虚等原因而发病,导致肝阳偏充,痰池中阻,瘀血阻奇,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等病理改变,以致头窍失养,或清窍被扰,而发头痛。一般病程长,起病缓,多伴肝、脾、肾诸脏功能失调证候,病性复杂,有虚有实,尤易虚实夹杂,气血凝滞导致清阳不升、精血不养,气虚血瘀、不通则痛为偏头痛,风邪阻络,气血游滞,脑络瘦阻是本病主要的、具有普遍性的病机。根据中医理论,针对偏头痛的发病机理,采用活血祛瘀、祛风通络、通窍止痛的治法,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镇静止痛治疗偏头痛存在治标不治本且副作用大、中成药治疗偏头痛存在治疗时间长、疗效不理想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制简便、成本低、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天麻5-25份、川芎5-20份、荆芥5-25份、决明子5-20份、蒲公英10-40份、细辛5-10份、防风5_25份、金银花5_20份、追风伞5_25份、海风藤5-20份、白芷5-25份、羌活10-30份、六月雪5_20份、薄荷5_25份、淡竹叶5_20份、绿茶5-25份、甘草5-15份。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天麻15份、川芎10份、荆芥15份、决明子10份、蒲公英30份、细辛6份、防风15份、金银花10份、追风伞15份、海风藤10份、白芷15份、羌活20份、六月雪10份、薄荷15份、淡竹叶10份、山绿茶15份、甘草10份。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中:天麻具有熄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的功效;荆芥具有解表散风、透瘆消疮的功效;决明子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细辛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的功效;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追风伞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止痛的功效;海风藤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的功效;白芷具有解表散寒、祛风通窍、活血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功效;羌活具有散寒解表、祛风胜湿、除痹止痛的功效;六月雪具有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的功效;薄荷具有疏散风热、清利解毒、疏肝解郁的功效;淡竹叶具有清热除烦、利尿的功效;山绿茶具有清热平肝;利咽解毒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互佐助,共奏疏肝解郁、活血祛瘀、祛风解表、通窍止痛的功效,对偏头痛的治疗达到标本兼治。本专利技术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本专利技术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2%,治愈率7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天麻15g、川芎10g、荆芥15g、决明子10g、蒲公英30g、细辛6份、防风15g、金银花10g、追风伞15g、海风藤10g、白芷15g、宪活20g、六月雪10g、薄荷(后入)15g、淡竹叶10g、山绿茶15g、甘草1g0实施例2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天麻log、川芎20g、荆芥5g、决明子15g、蒲公英40g、细辛5份、防风25g、金银花12g、追风伞20g、海风藤5g、白芷25g、宪活15g、六月雪20g、薄荷(后入)5g、淡竹叶15g、山绿茶10g、甘草6g。实施例3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天麻20g、川芎5g、荆芥25g、决明子12g、蒲公英20g、细辛10份、防风5g、金银花15g、追风伞10g、海风藤20g、白芷5g、宪活25g、六月雪12g、薄荷(后入)20g、淡竹叶5g、山绿茶25g、甘草12g。实施例4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天麻5g、川芎15g、荆芥10g、决明子20g、蒲公英10g、细辛7份、防风20g、金银花5g、追风伞25g、海风藤12g、白芷20g、宪活10g、六月雪15g、薄荷(后入)10g、淡竹叶20g、山绿茶5g、甘草15g。实施例5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天麻25g、川芎12g、荆芥20g、决明子5g、蒲公英25g、细辛8份、防风10g、金银花20g、追风伞5g、海风藤15g、白芷10g、宪活30g、六月雪5g、薄荷(后入)25g、淡竹叶12g、山绿茶20g、甘草5g。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4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本专利技术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25?55岁。二、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1、疼痛部位:多在头部一侧额颞、前额、巅顶、或左或右辗转发作,或呈全头痛; 2、疼痛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或头痛如裂等; 3、疼痛频次: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也有持续数周者; 4、舌脉象:舌质红,苔黄,或苔黄燥,脉弦数,或弦滑数。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六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忌生冷辛辣刺激之物。四、疗效标准: 1、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脑血流图正常; 2、显效:头痛及伴随症状基本消失,脑血流图基本正常; 3、有效:头痛发作程度及伴随症状减轻,脑血流图有改善; 4、无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无改善。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2-5个疗程,痊愈71例,随访未见复发;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8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六、典型病例: 病例1:陈某,男,29岁。患者自述:患反复发作性偏头痛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天麻5‑25份、川芎5‑20份、荆芥5‑25份、决明子5‑20份、蒲公英10‑40份、细辛5‑10份、防风5‑25份、金银花5‑20份、追风伞5‑25份、海风藤5‑20份、白芷5‑25份、羌活10‑30份、六月雪5‑20份、薄荷5‑25份、淡竹叶5‑20份、绿茶5‑25份、甘草5‑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王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