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热电厂高压给水系统,包括:高压汽包系统及高压给水泵系统,高压汽包系统连接高压给水泵系统;高压汽包系统包括:高压汽包、第一高压省煤器、第二高压省煤器、第三高压省煤器、高压汽包上水主路、高压汽包上水旁路、高压过热器管路、高压蒸发器、第一高压过热器、第二高压过热器及第三高压过热器;高压给水泵系统包括:并联的第一高压给水泵支路与第二高压给水泵支路,所述第一高压给水泵支路与第二高压给水泵支路并联后,一端连接低压汽包,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高压省煤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把高压汽包水位控制在合适值,并且保证高压汽包的正常上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燃气热电厂高压给水技术,特别是关于一种燃气热电厂高压给水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燃气热电厂高压给水系统中无法把高压汽包水位控制在合适值,并且无法保证高压汽包的正常上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热电厂高压给水系统,以把高压汽包水位控制在合适值,并且保证高压汽包的正常上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热电厂高压给水系统,所述的燃气热电厂高压给水系统包括:高压汽包系统及高压给水泵系统,所述的高压汽包系统连接所述高压给水泵系统;所述的高压汽包系统包括:高压汽包、第一高压省煤器、第二高压省煤器、第三高压省煤器、高压汽包上水主路、高压汽包上水旁路、高压过热器管路、高压蒸发器、第一高压过热器、第二高压过热器及第三高压过热器;所述高压汽包上水主路与高压汽包上水旁路并联连接后,一端连接至所述高压汽包,另一端通过给水管路上的所述第一高压省煤器、第二高压省煤器、第三高压省煤器连接至所述高压给水泵;所述高压蒸发器的入口及出口分别连接至高压汽包;所述第一高压过热器、第二高压过热器及第三高压过热器设置在所述高压过热器管路上,所述高压汽包连接至所述第一高压过热器的入口,所述第一高压过热器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二高压过热器及第三高压过热器连接至高压旁路去冷再管路与汽轮机所在管路;所述高压给水泵系统包括:并联的第一高压给水泵支路与第二高压给水泵支路,所述第一高压给水泵支路与第二高压给水泵支路并联后,一端连接低压汽包,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高压省煤器;由来自低压汽包给水至所述第三高压省煤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高压给水泵支路上依次设有第一泵入口电动阀、第一泵入口滤网、第一高压给水泵及第一泵出口电动阀;由来自低压汽包给水至所述高压省煤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高压给水泵支路上依次设有第二泵入口电动阀、第二泵入口滤网、第二高压给水泵及第二泵出口电动阀;所述第一高压给水泵与所述第二高压给水泵通过高压给水泵连接管路连接,由所述第一高压给水泵至所述第二高压给水泵的方向,该高压给水泵连接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逆止门、第一泵抽头电动阀、第二泵抽头电动阀及第二逆止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高压汽包上水主路上设置有高压汽包上水主路电动阀及高压汽包上水主路调阀;所述高压汽包上水旁路上设置有高压汽包上水旁路电动阀及高压汽包上水旁路调阀。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高压省煤器与高压给水泵之间的给水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排空电动阀、第一安全门及第一流量孔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高压过热器管路上,所述高压旁路去冷再管路与汽轮机所在管路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三高压过热器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安全门、第三安全门及第二流量孔板。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高压汽包系统中还包括:第一高压过热器减温水管路,该第一高压过热器减温水管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高压过热器与第三高压过热器之间的管路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高压省煤器与所述高压给水排空电动阀之间的给水管路上;该第一高压过热器减温水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高压过热器减温水电动阀、第三流量孔板及第一高压过热器减温水调阀。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高压汽包系统中还包括:第二高压过热器减温水管路,该第二高压过热器减温水管路一端连接在所述高压给水排空电动阀与第一安全门之间的给水管路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安全门与第三高压过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该高压过热器减温水管路上设置第二高压过热器减温水电动阀、第四流量孔板及第二高压过热器减温水调阀。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高压汽包系统中还设置有:高压给水系统程序控制逻辑操作按钮,高压给水泵预选按钮,高压汽包允许上水确认按钮及高压汽包上水管路注水完成确认按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给水泵系统上还设置有:第一泵液偶差压自动按钮、第一泵联锁投备按钮、第二泵液偶差压自动按钮及第二泵联锁投备按钮。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技术,可以把高压汽包水位控制在合适值,并且保证高压汽包的正常上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高压汽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高压给水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燃气热电厂高压给水系统启停方法的启动步骤流程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燃气热电厂高压给水系统启停方法的停止步骤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热电厂高压给水系统,所述的燃气热电厂高压给水系统包括:高压汽包系统及高压给水泵系统,所述的高压汽包系统连接所述高压给水泵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的高压汽包系统包括:高压汽包100、高压省煤器2、高压省煤器3、高压省煤器4、高压汽包上水主路、高压汽包上水旁路、高压过热器管路51、高压蒸发器5、高压过热器6、高压过热器7及高压过热器8等部件。高压汽包上水主路与高压汽包上水旁路并联连接后,一端连接至高压汽包100,另一端通过给水管路30上的高压省煤器4、高压省煤器3及高压省煤器2连接至高压给水泵。高压蒸发器5的入口(连接高压汽包100上的滤网48)及出口分别连接至高压汽包100。高压过热器6、高压过热器7及高压过热器8设置在高压过热器管路51上,高压汽包100通过高压过热器管路51连接至高压过热器6的入口,高压过热器6的出口依次通过高压过热器7及高压过热器8连接至高压旁路去冷再管路50及汽轮机所在管路(高压主蒸汽),在高压旁路去冷再管路50上设有高压旁路调阀25,高压旁路去冷再管路50与高压主蒸汽所在管路最终汇合,连接到中压汽包系统的中压再热器。高压过热器6及高压汽包100均连接至一高压汽包放空门19。高压汽包上水主路上设置有高压汽包上水主路电动阀13及高压汽包上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气热电厂高压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气热电厂高压给水系统包括:高压汽包系统及高压给水泵系统,所述的高压汽包系统连接所述高压给水泵系统;所述的高压汽包系统包括:高压汽包、第一高压省煤器、第二高压省煤器、第三高压省煤器、高压汽包上水主路、高压汽包上水旁路、高压过热器管路、高压蒸发器、第一高压过热器、第二高压过热器及第三高压过热器;所述高压汽包上水主路与高压汽包上水旁路并联连接后,一端连接至所述高压汽包,另一端通过给水管路上的所述第一高压省煤器、第二高压省煤器、第三高压省煤器连接至所述高压给水泵;所述高压蒸发器的入口及出口分别连接至高压汽包;所述第一高压过热器、第二高压过热器及第三高压过热器设置在所述高压过热器管路上,所述高压汽包连接至所述第一高压过热器的入口,所述第一高压过热器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二高压过热器及第三高压过热器连接至高压旁路去冷再管路与汽轮机所在管路;所述高压给水泵系统包括:并联的第一高压给水泵支路与第二高压给水泵支路,所述第一高压给水泵支路与第二高压给水泵支路并联后,一端连接低压汽包,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高压省煤器;由来自低压汽包给水至所述第三高压省煤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高压给水泵支路上依次设有第一泵入口电动阀、第一泵入口滤网、第一高压给水泵及第一泵出口电动阀;由来自低压汽包给水至所述高压省煤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高压给水泵支路上依次设有第二泵入口电动阀、第二泵入口滤网、第二高压给水泵及第二泵出口电动阀;所述第一高压给水泵与所述第二高压给水泵通过高压给水泵连接管路连接,由所述第一高压给水泵至所述第二高压给水泵的方向,该高压给水泵连接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逆止门、第一泵抽头电动阀、第二泵抽头电动阀及第二逆止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彦,黄葆华,司派友,刘双白,吕炜,左川,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