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光组合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9243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8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光组合发电装置,包括光电装置和风电装置,所述光电装置包括太阳能支架、设置在太阳能支架上的太阳能板、以及驱动所述太阳能支架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所述风电装置包括风电支架、设置在所述风电支架顶端的风力发电机,所述风电支架包括垂直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立柱外周上的安装座、位于所述安装座外周的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内的旋转轴承,所述壳体由水平驱动机构驱动而能相对所述安装座作水平转动,所述旋转轴承由垂直驱动机构驱动而能在所述壳体内作垂直转动,所述旋转轴承分别连接到所述太阳能支架,所述立柱从所述太阳能支架上形成的中心区域穿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电装置,尤其是一种风光组合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发电是指利用发电动力装置将水能、石化燃料(煤、油、天然气)的热能、核能等转换为电能的生产过程,用以供应国民经济各部门与人民生活所需。目前较为常见的发电方式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其中,风能和太阳能作为可再生的绿色环保的能源,应用较为广泛。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变为电能,风力发电机一般有风轮、发电机、调向器、塔架等,塔架需要支承风轮、发电机等,一般修建的比较高,又要有足够的强度,风轮在风力的作用下旋转,把风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发电机在风轮轴的带动下旋转发电,从而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风力发电清洁、环境效益好,而且基建周期短,装机规模灵活。然而风轮的转速比较低,而自然界的风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经常变化着,这又使得风轮转速不稳定,由此导致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也极不稳定;此外,为充分利用风能而各风力发电机之间互不影响,通常,成规模的风力发电机组需要占用大片土地,且目前成本较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风力发电的应用。太阳能发电是利用电池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等。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方向直接影响着太阳能的利用率。目前太阳能板的安装方向一般是根据当地的日照情况进行固定安装,因此绝大部分时间太阳光线与太阳能电池板的向光面并不垂直,太阳能的利用和转换效率较低,而且太阳能发电装置不能连续发电,受季节、昼夜以及阴晴等气象状况影响较大,太阳能电池板的造价也较高,同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太阳能发电的应用。由于太阳能与风能的互补性强,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弥补了风电和光电(太阳能发电)独立系统在资源上的缺陷,同时发挥两种发电的长处,提高发电效率。同时,风电和光电系统在蓄电池组和逆变环节是可以通用的,所以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造价可以降低,系统成本趋于合理。针对通信基站、微波站、边防哨所、边缘牧区、无电户地区及海岛,在远离大电网,处于无电状态、人烟稀少,用电负荷低且交通不便的情况下,风光互补发电站成为利用本地区充裕的风能、太阳能建设的一种经济实用的发电站。现有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如申请号为201330437913.0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风光发电装置,包括装在立杆上端的风力发电机、装在立杆中部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与太阳能电池板分别通过导线连接风电互补控制器,风电互补控制器连接蓄电池,上述这种发电装置,可以充分利用原本风力发电装置所占用的空间,然而由于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导致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低下。为此,目前已有的一些能随太阳光线调整太阳能电池板角度(追日)的发电装置则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如申请号为201220034168.0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包括竖直方向的支撑杆,设于支撑杆顶端的风力发电机,设于支撑杆中部的太阳能板,以及位于支撑杆下部的控制箱,太阳能板的一端与支撑杆铰接,另一端分别与位于其下方的两根推拉杆的一端铰接,推拉杆通过由电机驱动的齿轮、齿条结构而实现推拉,从而改变太阳能板的角度改变,实现太阳能的追日控制,这种将风电和光电简单结合的发电装置,太阳能板的旋转角度大大受到限制,无法实现双轴全方位多角度追日,而且安装时需要重新设计风电支架,而无法利用现有的风电支架,不仅大大增加成本,而且也提高了施工的难度;又如申请号为201310125778.0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基于太阳能板的智能保护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包括支撑架、太阳能板组件、安装平台、风力发电机组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水平驱动机构和垂直驱动机构,这种发电装置通过对风速风向的监测来调整太阳能板的角度,使之受风压的影响最小而避免太阳能板受到风力的损害,然而其驱动机构驱动带动支撑架一起旋转,而且驱动机构外露,得不到保护和润滑,不能实现长时间追日,寿命和强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转动整个支撑杆需要较大的扭矩,因此水平驱动和垂直驱动双轴不能复合在一起,结构不紧凑,且无法承载大功率太阳能板。而目前无论哪一类太阳能板的驱动机构,都难以满足两个跟踪方向转动180°,跟踪光线不充分,存在死角;此夕卜,由于自身的重量和自然风的侵袭,驱动机构需要承载较大的负荷,导致驱动机构要么体积庞大要么不牢固,耐久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节省安装基础和施工、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的风光组合发电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光组合发电装置,包括光电装置和风电装置,所述光电装置包括太阳能支架、设置在太阳能支架上的太阳能板、以及驱动所述太阳能支架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所述风电装置包括风电支架、设置在所述风电支架顶端的风力发电机,所述风电支架包括垂直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立柱外周上的安装座、位于所述安装座外周的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内的旋转轴承,所述壳体由水平驱动机构驱动而能相对所述安装座作水平转动,所述旋转轴承由垂直驱动机构驱动而能在所述壳体内作垂直转动,所述旋转轴承分别连接到所述太阳能支架,所述立柱从所述太阳能支架上形成的中心区域穿过。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所述水平驱动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安装座外周侧面上的第一蜗轮、与该第一蜗轮啮合的第一蜗杆、以及驱动所述第一蜗杆转动的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一蜗轮的轴线为垂直方向,所述第一蜗杆带动所述壳体绕所述第一蜗轮转动。所述壳体的外周侧面上设有第一驱动部件容置腔,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一蜗杆容置在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容置腔内,所述第一蜗杆能在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容置腔内转动,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容置腔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从而所述第一蜗杆上的螺纹露出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容置腔外而与所述第一蜗轮啮合,水平驱动机构位于壳体内,可免于受到外界的侵蚀,确保了其寿命和一定的强度。为支承壳体,并且减少壳体转动时的摩擦力,所述安装座上部外周固定有上轴承,所述安装座的下部外周形成有下轴承,所述壳体支承在所述上轴承和下轴承之间,所述第一蜗轮形成在所述安装座外周位于上轴承和下轴承之间的部分。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所述垂直驱动机构包括形成在其中一个旋转轴承的外周侧面上的第二蜗轮、与所述第二蜗轮啮合的第二蜗杆、以及驱动所述第二蜗杆转动的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蜗轮的轴线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二蜗轮带动所述旋转轴承绕自身的轴线转动。所述壳体的两侧形成有轴承容置腔,所述轴承容置腔的轴线呈水平方向,与具有第二蜗轮的旋转轴承同侧的轴承容置腔上设有第二驱动部件容置腔,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和第二蜗杆容置在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容置腔内,所述第二蜗杆能在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容置腔内转动,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容置腔与轴承容置腔内部连通,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蜗杆上的螺纹露出于第二驱动部件容置腔外而与所述第二蜗轮啮合,垂直驱动机构位于壳体内,可免于收到外界的侵蚀,确保了其寿命和一定的强度。所述太阳能支架的背面、位于所述中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光组合发电装置,包括光电装置和风电装置,所述光电装置包括太阳能支架(1)、设置在太阳能支架(1)上的太阳能板(2)、以及驱动所述太阳能支架(1)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3),所述风电装置包括风电支架(4)、设置在所述风电支架(4)顶端的风力发电机(5),所述风电支架(4)包括垂直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3)包括固定在所述立柱外周上的安装座(31;31’)、位于所述安装座(31)外周的壳体(32;32’)、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32;32’)两侧内的旋转轴承(35),所述壳体(32;32’)由水平驱动机构驱动而能相对所述安装座(31;31’)作水平转动,所述旋转轴承(35)由垂直驱动机构驱动而能在所述壳体(32;32’)内作垂直转动,所述旋转轴承(35)分别连接到所述太阳能支架(1),所述立柱从所述太阳能支架(1)上形成的中心区域(15)穿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金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