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噪音防振高压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92105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8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风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噪音防振高压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板的内层固定有所述木屑层,所述木屑层的内层固定有所述泡沫,所述泡沫固定在所述管道上,所述隔声罩的左端的所述管道上固定有所述进气口,所述隔声罩的右端的隔音防护层与所述隔声罩的左端相同,所述护罩A和所述护罩B固定在所述隔声罩内部,所述叶片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沉积室固定在所述隔声罩的右端,所述隔声罩的右端的所述管道连接所述沉积室,所述拉手固定在所述护罩B上,所述隔声板固定在所述隔声罩左侧且与所述隔音筒相切,所述出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分别在所述隔声罩对称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风机设备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噪音防振高压风机
技术介绍
随着风机制造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风机制造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风机制造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宄,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购买者的深入研宄。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风机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风机制造行业中的翘楚。风机的性能参数主要有流量、压力、功率、效率和转速。另外,噪声和振动的大小也是主要的风机设计指标。流量也称风量,以单位时间内流经风机的气体体积表示;压力也称风压,是指气体在风机内压力升高值,有静压、动压和全压之分;功率是指风机的输入功率,即轴功率。风机有效功率与轴功率之比称为效率。风机全压效率可达90%。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针对性强可减少噪音保护人身安全的减噪音防振高压风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噪音防振高压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隔声罩、叶片、隔声板、穿孔板、木肩层、泡沫、隔音盘A、管道、进气口、加强板、转轴、护罩A、铰链、护罩B、滤袋、沉积室、活性炭吸附装置、隔音盘B、出气口、拉手和隔音筒,所述穿孔板的内层固定有所述木肩层,所述木肩层的内层固定有所述泡沫,所述泡沫固定在所述管道上,所述隔声罩的左端的所述管道上固定有所述进气口,所述隔声罩的右端的隔音防护层与所述隔声罩的左端相同,所述护罩A和所述护罩B固定在所述隔声罩内部,所述叶片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沉积室固定在所述隔声罩的右端,所述隔声罩的右端的所述管道连接所述沉积室,所述拉手固定在所述护罩B上,所述隔声板固定在所述隔声罩左侧且与所述隔音筒相切,所述出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分别在所述隔声罩对称布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道内部固定有所述隔音盘A和所述隔音盘B。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泡沫采用纳米泡沫。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铰链连接所述护罩A和所述护罩B。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片上固定有所述加强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声罩的右端的所述管道上固定有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积室固定有所述滤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减噪音防振高压风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设计的隔音板可以减少设备产生的噪音,减少对人体的噪音危害。(2)本技术设计泡沫采用纳米泡沫可以大幅吸收噪音减少振动,增加设备使用寿命。(3)本技术设计两个半圆形护罩可以实现护罩折叠检修时可以打开,维护方便。(4)本技术设计加强板可以增加结构钢度,减少叶片磨损增加使用寿命。(5)本技术设计活性炭吸附装置可以吸收粉尘,减少空气粉尘量保护人身安全。(6)本技术设计的沉积室可以集中沉积粉尘,回收处理方便。(7)本技术设计滤袋可以多层过滤,保证出气口中的粉尘量减少到一定程度。(8)本技术性价比高,针对性强,因此,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适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I—隔声罩,2—叶片,3—隔声板,4—穿孔板,5—木肩层,6—泡沫,7—隔音盘A,8—管道,9一进气口,10—加强板,11一转轴,12—护罩A,13—铰链,14一护罩B,15—滤袋,16一沉积室,17一活性炭吸附装置,18一隔音盘B,19一出气口,20—拉手,21一隔音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该减噪音防振高压风机,包括隔声罩1、叶片2、隔声板3、穿孔板4、木肩层5、泡沫6、隔音盘A 7、管道8、进气口 9、加强板10、转轴11、护罩A12、铰链13、护罩B14、滤袋15、沉积室16、活性炭吸附装置17、隔音盘B18、出气口 19、拉手20和隔音筒21,穿孔板4的内层固定有木肩层5,木肩层5的内层固定有泡沫6,泡沫6固定在管道8上,隔声罩I的左端的管道8上固定有进气口 9,隔声罩I的右端的隔音防护层与隔声罩I的左端相同,护罩A12和护罩B14固定在隔声罩I内部,叶片2固定在转轴11上,沉积室16固定在隔声罩I的右端,隔声罩I的右端的管道8连接沉积室16,拉手20固定在护罩B14上,隔声板3固定在隔声罩I左侧且与隔音筒21相切,出气口 19和出气口 19分别在隔声罩I对称布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减噪音防振高压风机,包括:隔声罩1、叶片2、隔声板3、穿孔板4、木肩层5、泡沫6、隔音盘A7、管道8、进气口 9、加强板10、转轴11、护罩A12、铰链13、护罩B14、滤袋15、沉积室16、活性炭吸附装置17、隔音盘B18、出气口 19、拉手20和隔音筒21,穿孔板4的内层固定有木肩层5,木肩层5的内层固定有泡沫6,泡沫6固定在管道8上,隔声罩I的左端的管道8上固定有进气口 9,隔声罩I的右端的隔音防护层与隔声罩I的左端相同,护罩A12和护罩B14固定在隔声罩I内部,叶片2固定在转轴11上,沉积室16固定在隔声罩I的右端,隔声罩I的右端的管道8连接沉积室16,拉手20固定在护罩B14上,隔声板3固定在隔声罩I左侧且与隔音筒21相切,出气口 19和出气口 19分别在隔声罩I对称布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管道8内部固定有隔音盘A 7和隔音盘B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道8内部固定有隔音盘A 7和隔音盘B18,可以减少设备产生的噪音,减少对人体耳膜的噪音危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泡沫6采用纳米泡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泡沫6采用纳米泡沫,可以大幅吸收噪音减少振动,增加设备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铰链13连接护罩A12和护罩B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铰链13连接护罩A12和护罩B14,可以实现护罩A12和护罩B14折叠,检修时可以打开,维护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叶片2上固定有加强板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叶片2上固定有加强板10,可以增加结构钢度,减少叶片磨损增加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隔声罩I的右端的管道8上固定有活性炭吸附装置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声罩I的右端的管道8上固定有活性炭吸附装置17,可以吸收粉尘,减少空气粉尘量保护人身安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几积室16固定有滤袋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积室16固定有滤袋15,可以多层过滤,保证出气口中的粉尘量减少到对人体危害小的程度。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减噪音防振高压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隔声罩(I)、叶片(2)、隔声板(3)、穿孔板(4)、木肩层(5)、泡沫(6)、隔音盘A(7)、管道(8)、进气口(9)、加强板(10)、转轴(11)、护罩A(12)、铰链(13)、护罩B(14)、滤袋(15)、沉积室(16)、活性炭吸附装置(17)、隔音盘B(18)、出气口(19)、拉手(20)和隔音筒(21),所述穿孔板(4)的内层固定有所述木肩层(5),所述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噪音防振高压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隔声罩(1)、叶片(2)、隔声板(3)、穿孔板(4)、木屑层(5)、泡沫(6)、隔音盘A(7)、管道(8)、进气口(9)、加强板(10)、转轴(11)、护罩A(12)、铰链(13)、护罩B(14)、滤袋(15)、沉积室(16)、活性炭吸附装置(17)、隔音盘B(18)、出气口(19)、拉手(20)和隔音筒(21),所述穿孔板(4)的内层固定有所述木屑层(5),所述木屑层(5)的内层固定有所述泡沫(6),所述泡沫(6)固定在所述管道(8)上,所述隔声罩(1)的左端的所述管道(8)上固定有所述进气口(9),所述隔声罩(1)的右端的隔音防护层与所述隔声罩(1)的左端相同,所述护罩A(12)和所述护罩B(14)固定在所述隔声罩(1)内部,所述叶片(2)固定在所述转轴(11)上,所述沉积室(16)固定在所述隔声罩(1)的右端,所述隔声罩(1)的右端的所述管道(8)连接所述沉积室(16),所述拉手(20)固定在所述护罩B(14)上,所述隔声板(3)固定在所述隔声罩(1)左侧且与所述隔音筒(21)相切,所述出气口(19)和所述出气口(19)分别在所述隔声罩(1)对称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钦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大市聚镇众力风机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