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辣椒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89798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7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辣椒种植方法,通过对辣椒种植的基地进行处理,并采用生石灰、澄清石灰水、农家肥、地膜等等进行来回循环处理,使得基地表面的细菌得到较大程度的除去,并且还使得基地泥土中的有机质含量得到改善,进而改善辣椒种植生长的环境,提高辣椒种植环境的肥沃程度,再结合对辣椒基地进行整厢搭棚处理,使得厢棚中的生长环境能够满足辣椒的生长环境,进而提高辣椒的生长质量,改善辣椒的生长速度,提高辣椒的产量,降低辣椒的种植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辣椒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尤其是一种辣椒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辣椒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状披针形,花白色,果实大多像毛笔的笔尖,也有灯笼形、心脏形等,果实未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为红色或黄色,可供食用和药用,辣椒适宜的温度在15-34度之间,幼苗不耐低温,要注意防寒,由于辣椒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可采用温室栽培,实现一年多茬种植。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着大量的关于辣椒种植的方法以及辣椒种植的用肥等等,而这些技术的目的在于如何提高辣椒的产量以及质量,降低辣椒的种植成本;如专利号为CN201410491051.9《一种温室无土栽培种植辣椒的方法》采用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透气、透水、保肥性良好的基质,并对其进行处理,(2)将上述处理后的基质装入育苗盘,(3)选用耐低温、弱光、早熟、抗病、丰产的辣椒品种进行育苗处理,(4)待上述育苗处理后的种子发白后播种与上述(2)中的育苗盘中,并进行苗期管理,(5)待上述辣椒幼苗长出4片真叶后进行定植,(6)对上述定植后的辣椒进行田间管理。通过无土栽培,减免了土壤耕作的繁重劳动,省时省力,提高空间利用率。再如专利号为CN201410516892.0的《一种大棚辣椒高产的种植方法》采用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效果好、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地,翻炕晒地、施基肥、翻耕、搭架大棚、作畦,(2)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苗床,(3)选取耐寒力强、株型好的辣椒种子,播种于上述苗床上,并对苗床进行管理,(4)在(1)中的畦上挖穴,(5)对上述定植后的辣椒进行田间管理,(6)对上述辣椒进行采摘和留种。种植方法简单,种得的辣椒皮薄、色艳、果实美观、产量高、成熟早。但是,现有技术中,对于辣椒的种植技术中,由于辣椒随着季节性的变化强度较大,温棚之中进行种植的辣椒由于随着地域区段的不同,其光照时间、温度变化、紫外线照射情况均不统一,进而造成辣椒在不同地理位置上进行同样的温室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以及辣椒的生长周期均较为不理想,进而导致辣椒种植的成本较高,产量较低、品质较差,进而使得辣椒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受到局限。为此,本研究者通过从事多年的辣椒种植生涯,并在种植过程中,选取不同地段、不同地理位置进行辣椒的种植,并对辣椒种植过程中的环境以及辣椒种植过程的产量和辣椒中的营养价值以及辣椒的生长周期和速率进行探究与探索,进而为辣椒种植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辣椒种植方法,加快辣椒生长速度、提高辣椒产量、改善辣椒在入冬环境中的正常生长、改善辣椒质量、降低辣椒种植成本。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辣椒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有机质含量为60-70%的土地作为辣椒种植基地,并对辣椒种植基地进行建立和处理,首先采用澄清石灰水喷洒在基地表面,澄清石灰水的用量为每亩喷洒30-50kg,喷洒完成后,再采用生石灰撒在基地表面,生石灰的撒量为每亩撒15-20kg,撒完之后,再采用农家肥覆盖在生石灰的表面,农家肥的覆盖量为每亩覆盖50-70kg,待覆盖完成之后,再采用地膜覆盖20-30日,揭开地膜,再对基地进行深耕处理,深耕深度为30-40cm,待深耕处理一次完成之后,并向其中撒入河沙,河沙的用量为每亩用量为100-110kg,河沙的细度为80-90目,再采用耙钉将基地进行耙平处理,再进行二次深耕处理,二次深耕深度为33-41cm,待二次深耕结束后,再向基地表面喷洒植物源杀虫剂,再将基地进行三次深耕,三次深耕的深度为35-43cm,三次深耕处理完成后,再向基地表面撒辣椒增产有机肥,并采用耙钉来回耙平处理1-3次;(2)将步骤1)的基地按照0.8-1.1m宽、2-4m长为一厢建立基地,厢与厢间的间距为20-30cm,厢与厢之间形成沟,沟深为8-11cm,待厢建立完成之后,并在厢上进行搭棚处理,棚高为1.8-2.2m,厢与厢上的棚为相互之间相连接贯通的;(3)待厢棚建立完成之后,再将厢进行打坑处理,同行上的坑与坑之间间距为10-20cm,并且行与行之间的距离为30-40cm,待坑打完成之后,再向其中喷洒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的用量为每亩用1-3kg,喷洒完成之后,将棚内的温度升温至温度为27-33℃,并控制棚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控制在41-42ppm,再将辣椒种子置入坑中,每坑置入辣椒种子2-3粒,并采用细泥土覆盖在辣椒种子表面,覆盖厚度为0.5-1.5cm,细泥土的颗粒度为120-140cm,细泥土覆盖完成后,维持棚内恒温培养,待辣椒芽苗长出之后,采用辣椒增产有机肥按照每亩喷洒10-15kg,待喷洒完成后,恒温培养1-3天,再采用植物源杀虫剂喷洒处理,植物源杀虫剂的用量为每亩喷洒10-15kg;待持续培养10-20天后,采用日光灯辅助太阳照射时间,控制棚内每日光照时间达到13-14h,同时在棚内安装紫外线发生装置,并控制棚内的紫外线照射时间和每日光照时间一样,并按照每隔3-5日向棚内喷洒营养液,营养液的用量为每亩20-30kg,再按照传统的辣椒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培养,即可完成辣椒的种植。所述的农家肥为牛粪、猪粪、鸡粪、羊粪按照任意比进行混合后,并将其置于温度为30-50℃的环境中,维持含水量为50-60%进行发酵处理1-3天的腐熟肥。所述的植物源杀虫剂为以以下原料重量份计的松针20-30份、侧柏30-40份、鱼腥草3-5份、黄芪2-3份、青蒿10-20份、苦楝树10-30份、辣椒10-15份、百部5-7份;其制备方法是将侧柏和松针在60-70℃下烘烤处理40-50min,并将烘烤完成的侧柏和松针按照配比进行混合后,置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处理,粉碎机粉碎后的粉末为80-100目,并再次将其置于100-130℃中将粉末烘烤成碳,并再将碳置于研磨机中研磨处理20-30min,研磨时候的研磨压力为0.03-0.05MPa,研磨完成后,再将其与鱼腥草、黄芪、青蒿、辣椒按照配比混合均匀,并将获得的混合物料加入到研磨机中加水研磨成浆,并将获得的浆按照澄清石灰水与浆的重量比为(5-9):(3-7)在搅拌速度为30-50r/min搅拌混合均匀,并将其置于温度为40-60℃的环境中放置20-30min,再将获得的混合料浆加入到百部与苦楝树混合后研磨获得的粉末中,再加入清水调整其浓度为200-400ppm,即可获得植物源杀虫剂。所述的辣椒增产有机肥是以重量份计为田泥10-12份、辣椒秸秆12-14份、尿素13-15份、磷酸二氢钾3-7份、硫酸镁4-6份、硫酸锌3-5份、腐殖酸1-2份、助剂3-4份和澄清石灰水30-40份;所述助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二甲基丙烷羧酸酯1~2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2~0.5份、环氧氯丙烷0.3~0.8份、3-氯丙烯2~3份、陈年老杉木碳10~12份、二乙胺基乙醇0.8~1.2份、污水净化处理后的污泥13~16份、卤化铵1.5~2份和澄清石灰水8-10份;制备方法是:将二乙胺基乙醇溶于澄清石灰水中,混合后加入二甲基丙烷羧酸酯、羧甲基纤维素钠、环氧氯丙烷、3-氯丙烯、卤化铵,降温至温度为1-3℃搅拌处理1-3h,再向其中加入混合物料总重量2-3倍的冰,并采用搅拌速度为100-140r/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辣椒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有机质含量为60‑70%的土地作为辣椒种植基地,并对辣椒种植基地进行建立和处理,首先采用澄清石灰水喷洒在基地表面,澄清石灰水的用量为每亩喷洒30‑50kg,喷洒完成后,再采用生石灰撒在基地表面,生石灰的撒量为每亩撒15‑20kg,撒完之后,再采用农家肥覆盖在生石灰的表面,农家肥的覆盖量为每亩覆盖50‑70kg,待覆盖完成之后,再采用地膜覆盖20‑30日,揭开地膜,再对基地进行深耕处理,深耕深度为30‑40cm,待深耕处理一次完成之后,并向其中撒入河沙,河沙的用量为每亩用量为100‑110kg,河沙的细度为80‑90目,再采用耙钉将基地进行耙平处理,再进行二次深耕处理,二次深耕深度为33‑41cm,待二次深耕结束后,再向基地表面喷洒植物源杀虫剂,再将基地进行三次深耕,三次深耕的深度为35‑43cm,三次深耕处理完成后,再向基地表面撒辣椒增产有机肥,并采用耙钉来回耙平处理1‑3次;(2)将步骤1)的基地按照0.8‑1.1m宽、2‑4m长为一厢建立基地,厢与厢间的间距为20‑30cm,厢与厢之间形成沟,沟深为8‑11cm,待厢建立完成之后,并在厢上进行搭棚处理,棚高为1.8‑2.2m,厢与厢上的棚为相互之间相连接贯通的;(3)待厢棚建立完成之后,再将厢进行打坑处理,同行上的坑与坑之间间距为10‑20cm,并且行与行之间的距离为30‑40cm,待坑打完成之后,再向其中喷洒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的用量为每亩用1‑3kg,喷洒完成之后,将棚内的温度升温至温度为27‑33℃,并控制棚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控制在41‑42ppm,再将辣椒种子置入坑中,每坑置入辣椒种子2‑3粒,并采用细泥土覆盖在辣椒种子表面,覆盖厚度为0.5‑1.5cm,细泥土的颗粒度为120‑140cm,细泥土覆盖完成后,维持棚内恒温培养,待辣椒芽苗长出之后,采用辣椒增产有机肥按照每亩喷洒10‑15kg,待喷洒完成后,恒温培养1‑3天,再采用植物源杀虫剂喷洒处理,植物源杀虫剂的用量为每亩喷洒10‑15kg;待持续培养10‑20天后,采用日光灯辅助太阳照射时间,控制棚内每日光照时间达到13‑14h,同时在棚内安装紫外线发生装置,并控制棚内的紫外线照射时间和每日光照时间一样,并按照每隔3‑5日向棚内喷洒营养液,营养液的用量为每亩20‑30kg,再按照传统的辣椒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培养,即可完成辣椒的种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辣椒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有机质含量为60-70%的土地作为辣椒种植基地,并对辣椒种植基地进行建立和处理,首先采用澄清石灰水喷洒在基地表面,澄清石灰水的用量为每亩喷洒30-50kg,喷洒完成后,再采用生石灰撒在基地表面,生石灰的撒量为每亩撒15-20kg,撒完之后,再采用农家肥覆盖在生石灰的表面,农家肥的覆盖量为每亩覆盖50-70kg,待覆盖完成之后,再采用地膜覆盖20-30日,揭开地膜,再对基地进行深耕处理,深耕深度为30-40cm,待深耕处理一次完成之后,并向其中撒入河沙,河沙的用量为每亩100-110kg,河沙的细度为80-90目,再采用耙钉将基地进行耙平处理,再进行二次深耕处理,二次深耕深度为33-41cm,待二次深耕结束后,再向基地表面喷洒植物源杀虫剂,再将基地进行三次深耕,三次深耕的深度为35-43cm,三次深耕处理完成后,再向基地表面撒辣椒增产有机肥,并采用耙钉来回耙平处理1-3次;(2)将步骤(1)的基地按照0.8-1.1m宽、2-4m长为一厢建立基地,厢与厢间的间距为20-30cm,厢与厢之间形成沟,沟深为8-11cm,待厢建立完成之后,并在厢上进行搭棚处理,棚高为1.8-2.2m,厢与厢上的棚为相互之间相连接贯通的;(3)待厢棚建立完成之后,再将厢进行打坑处理,同行上的坑与坑之间间距为10-20cm,并且行与行之间的距离为30-40cm,待打坑完成之后,再向其中喷洒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的用量为每亩用1-3kg,喷洒完成之后,将棚内的温度升温至温度为27-33℃,并控制棚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控制在41-42ppm,再将辣椒种子置入坑中,每坑置入辣椒种子2-3粒,并采用细泥土覆盖在辣椒种子表面,覆盖厚度为0.5-1.5cm,细泥土的颗粒度为120-140μm,细泥土覆盖完成后,维持棚内恒温培养,待辣椒芽苗长出之后,采用辣椒增产有机肥按照每亩喷洒10-15kg,待喷洒完成后,恒温培养1-3天,再采用植物源杀虫剂喷洒处理,植物源杀虫剂的用量为每亩喷洒10-15kg;待持续培养10-20天后,采用日光灯辅助太阳照射,控制棚内每日光照时间达到13-14h,同时在棚内安装紫外线发生装置,并控制棚内的紫外线照射时间和每日光照时间一样,并按照每隔3-5日向棚内喷洒营养液,营养液的用量为每亩20-30kg,再按照传统的辣椒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培养,即可完成辣椒的种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辣椒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农家肥为牛粪、猪粪、鸡粪、羊粪按照任意比进行混合后,并将其置于温度为30-50℃的环境中,维持含水量为50-60%进行发酵处理1-3天的腐熟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辣椒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源杀虫剂为以下原料重量份计的松针20-30份、侧柏30-40份、鱼腥草3-5份、黄芪2-3份、青蒿10-20份、苦楝树10-30份、辣椒10-15份、百部5-7份组成;其制备方法是将侧柏和松针在60-70℃下烘烤处理40-50min,并将烘烤完成的侧柏和松针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母丽华蒯国云
申请(专利权)人:紫云自治县黔华农业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