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毕宗全专利>正文

利用国土空中空间造田地种植栽培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682612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6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国土空中空间造田地种植栽培养殖系统,包括多个空中造田单元,每两个空中造田单元之间设有间隔,间隔为80~100米的地面水塘或地面耕地,空中造田单元按照南北走向设置;空中造田单元包括空中造田,支架;空中造田架设在支架上;空中造田包括种植区域,在种植区域的两侧设有田埂,在田埂的两外侧均设有行车道,在每个行车道的外侧设有人行道;在田埂与行车道之间设有灌排水沟;在每组空中造田的下面设有水塘或田地;地面耕地的布局、田地的布局与空中造田的结构相同。按国土面积与空中造田面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原国土面积上要多于50%的面积,如按现在实际承包到户面积相比,要多增加到80-100%,还能增加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国土空中空间造田地种植栽培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资源丰富。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变化,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轻工业的原料主要来源,粮食人类赖以发展的重要资源,粮食安全了,国家才安全,粮食永远是我国人民的重要大事,要保障粮食安全就必须重视农业,发展农业,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耕地和水资源,相对不足,我国人口还在增加,耕地与人口,粮食之间的矛盾,会长期存在,而且日趋尖锐,当代人还得生存,发展,而且还得给今后的子孙后代留有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所以,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们必须千方百计保护土地和耕地面积,就不得不开垦未利用后备土地资源,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我国历代就重视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根据我国国情,人口众多,耕地少,特别改革开放,现代农业化,城市化,城镇化,公共服务,交通道路建设等大规模建设占用耕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使耕地面积减少,国家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已大规模实施开垦整治为利用土地,现为开垦利用后耕地资源,仍然不足,根据以上情况,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耕地面积,我们设计了利用国土空中空间造田地种植栽培生作物和养殖业,项目,为我国人口众多,耕地不足寻找一条整治耕地和增加耕地面积的道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规模化、能节约土地,便于管理的利用国土空中空间造田地种植栽培养殖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利用国土空中空间造田地种植栽培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空中造田单元,每两个空中造田单元之间设有间隔,所述间隔为80?100米的地面水塘或地面耕地,所述空中造田单元按照南北走向设置;所述空中造田单元包括空中造田,由多对并排设立的水泥澄组成的支架,用于人员上平台作业和运送物资的电梯;所述空中造田架设在所述支架上;所有空中造田的同侧的横头通过一条机动车道连接;每一侧的机动车道均连接有行驶引行道和人行引行道;所述空中造田上包括种植区域,所述种植区域中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生土层、熟土层,生土层的高度为30?40公分,熟土层的高度为15?20公分;在种植区域的两侧设有田埂,在田埂的两外侧均设有行车道,在每个行车道的外侧设有人行道,在每个人行道外侧设有护栏;在田埂与行车道之间设有灌排水沟;在每组所述空中造田的下面设有水塘或田地;所述地面耕地的布局、所述田地的布局与所述空中造田的结构相同。所述灌排水沟为明水沟或暗水沟。所述每对水泥澄的间距为100?120米。每个所述种植区域的宽度为80?100米。沿南北走向,每隔1500?2000米安装有所述电梯。为了方便到空中造田上作业。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时,所述种植区域中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生土层、熟土层,生土层的高度为40公分,熟土层的高度为20公分。每个所述水泥澄为长*宽为3.5米*3.5米,高度为7?8米;所述田埂的宽*高为40公分*3公分;灌排水沟的宽*高为1.5米*1.5米;行车道的宽为3?5米,人行道的宽度为30公分;护栏的高度1.2米。在所述空中造田上还设有自动喷灌系统。在行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并沿着南北方向每隔100?120米设有一个漏水孔,漏水孔下面连接有通往地面的塑料管道。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本技术能有计划,有步骤,将破碎零星分散的土地,按照现代农业,高标准,严要求,整治成田集中连片,路相连,渠相同,旱能灌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机械生产作业,打破土地行政区划界限,优生产布局,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采用本技术,为我国人口众多、耕地不足找到一条开垦整治耕地和增加耕地面积的道路。按国土面积与空中造田面积相比,空中造田项目可在原国土面积上要多于50 %的面积,如按现在实际承包到户面积相比,要多增加到80-100%,我们开垦土地,就是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增加产量,【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布局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中:1-护栏,2_灌排水沟,3_人彳丁道,4_空中造田单兀,5_彳丁车道,6_种植区域,7-电梯;8-水泥澄,9_田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利用国土空中空间造田地种植栽培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空中造田单元4,每两个空中造田单元4之间设有间隔,所述间隔为80?100米的地面水塘或地面耕地,所述空中造田单元4按照南北走向设置;所述空中造田单元4包括空中造田,由多对并排设立的水泥澄8组成的支架,用于人员上平台作业和运送物资的电梯;所述空中造田架设在所述支架上;所有空中造田的同侧的横头通过一条机动车道连接;每一侧的机动车道均连接有行驶引行道和人行引行道;所述空中造田上包括种植区域6,所述种植区域6中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生土层、熟土层,生土层的高度为30?40公分,熟土层的高度为15?20公分;在种植区域6的两侧设有田埂9,在田埂9的两外侧均设有行车道5,在每个行车道5的外侧设有人行道3,在每个人行道3外侧设有护栏I ;在田埂9与行车道5之间设有灌排水沟2 ;在每组所述空中造田的下面设有水塘或田地;所述地面耕地的布局、所述田地的布局与所述空中造田的结构相同。所述灌排水沟2为明水沟或暗水沟。所述每对水泥澄8的间距为100?120米。每个所述种植区域6的宽度为80?100米。沿南北走向,每隔1500?2000米安装有所述电梯。为了方便到空中造田上作业。每个所述水泥澄8为长*宽为3.5米*3.5米,高度为7?8米;所述田埂9的宽*高为40公分*3公分;地面上的灌排水沟2的宽*高为1.5米*1.5米;行车道5的宽为3?5米,人行道3的宽度为30公分;护栏I的高度1.2米。在所述空中造田上还设有自动喷灌系统。在行车道5与人行道3之间并沿着南北方向每隔100?120米设有一个漏水孔,漏水孔下面连接有通往地面的塑料管道。本技术的相关要求如下:首先,空中造田部分,我们就是利用整治成田连片的空中空间造田,每隔80米至100米宽的国土上空建造空中造田,离地面7米至8米高,用钢筋水泥混凝土浇3.5米*3.5米的水泥澄,左右各一个,竖的120米远一对,空中造田的种植区域的宽度是80米至100米,种植区域中的土壤厚度为60公分,其中40公分厚为底下生土层,上面20公分厚必须覆盖熟土层,熟土层是植物最为重要的,生长期的根系基本上全部分布在熟土层,水稻,小麦根系在土壤中吸收水养分,根系比较长,一般50至60公分厚,其他植物根系,可以在40至50公分厚的土壤即可,空中造田种植区域80米至100米宽的两边各一个50*30公分暗水沟灌排,在暗水沟上面并且在80米至100米宽的种植区域的两边各一个40公分*3公分田埂,用暗水沟可以节省土地面积,空中田埂两外侧边各3.5米宽的行车道,两边行车道外侧分别有宽*高为30公分*30公分的人行道,每个人行道的外侧20公分宽安装1.2米高防护栏,在行车道与人行道之间每隔120米远留一个3公分直径漏水孔,使行车道上下雨天下的雨水可以从这个小孔按有的塑料管道,再顺着水泥澄流到地面。在安排规划空中造田时,特别重要一点,就是空中造田地面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国土空中空间造田地种植栽培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空中造田单元,每两个空中造田单元之间设有间隔,所述间隔为80~100米的地面水塘或地面耕地,所述空中造田单元按照南北走向设置;所述空中造田单元包括空中造田,由多对并排设立的水泥澄组成的支架,用于人员上平台作业和运送物资的电梯;所述空中造田架设在所述支架上;所有空中造田的同侧的横头通过一条机动车道连接;每一侧的机动车道均连接有行驶引行道和人行引行道;所述空中造田上包括种植区域,所述种植区域中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生土层、熟土层,生土层的高度为30~40公分,熟土层的高度为15~20公分;在种植区域的两侧设有田埂,在田埂的两外侧均设有行车道,在每个行车道的外侧设有人行道,在每个人行道外侧设有护栏;在田埂与行车道之间设有灌排水沟;在每组所述空中造田的下面设有水塘或田地;所述地面耕地的布局、所述田地的布局与所述空中造田的结构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宗全毕发春
申请(专利权)人:毕宗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