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数据传输用超7类数字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88634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7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网络数据传输用超7类数字缆,包括:八根铜导线,此铜导线均包覆有半导体层;第一绞对线、第四绞对线和第二绞对线、第三绞对线之间设置有一隔离板;半导体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1,3-丁二烯100份,苯乙烯50~6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5~35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8~14份,硅氧烷5~10份,气相法白炭黑20~25份,铜粉5~10份,微晶蜡1~2份,钛白粉1.8~2份,4,4′双(α,α二甲基苄基)二苯胺1~1.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5~1份,三聚氰酸三烯丙酯2~3份;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3~4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高频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改善了串音和信号衰减,扩展了吸收频率的带宽且提高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网络数据传输用超7类数字缆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7类数字缆,具体涉及一种网络数据传输用超7类数字缆。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信息化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局域网数字电缆得到了进一步的大规模应用,网络技术的飞速成倍增长以及接入网技术跳跃式发展,给信息的传输媒介提出了更高要求。千兆以太网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宽带要求,万兆比以太网(10Gbps)将成为主流技术。相对应的数字通信电缆需从超五类(100Mbps)、六类(200Mbps)向七类(600Mbps)、八类(1000Mbps)产品发展,如何解决对高频屏蔽效果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以及串音和衰减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络数据传输用超7类数字缆,该超7类数字缆提高了高频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改善了串音和信号衰减,扩展了吸收频率的带宽且提高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网络数据传输用超7类数字缆,包括:八根铜导线,此铜导线均包覆有半导体层,所述八根铜导线中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一绞对线,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二绞对线;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三绞对线;两根铜导线组成第四绞对线;一聚酯带层包覆于所述四个绞对线外表面;一单面铝箔层包覆于所述聚酯带层外表面;镀锡铜丝编织层包覆于所述单面铝箔层,所述镀锡铜丝编织层由若干股镀锡铜线编织而成,所述每股镀锡铜线由至少一根镀锡铜丝组成;一护套层包覆于所述镀锡铜丝编织层外表面;所述第一绞对线、第四绞对线和第二绞对线、第三绞对线之间设置有一隔离板,此隔离板两端分别具有第一、第二端条部,此隔离板两端与第一、第二端条部各自中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1,3-丁二烯100份,苯乙烯50~6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5~35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8~14份,硅氧烷5~10份,气相法白炭黑20~25份,铜粉5~10份,微晶蜡1~2份,钛白粉1.8~2份,4,4′双(α,α二甲基苄基)二苯胺1~1.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5~1份,三聚氰酸三烯丙酯2~3份;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3~4份。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半导体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1,3-丁二烯100份,苯乙烯55~58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8~3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10~12份,硅氧烷8~10份,气相法白炭黑22~25份,铜粉6~8份,微晶蜡1.2~1.6份,钛白粉1.8~2份,4,4′双(α,α二甲基苄基)二苯胺1~1.2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6~0.8份,三聚氰酸三烯丙酯2.2~2.5份;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3.2~3.5份。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绞对线、第二绞对线、第三绞对线和第四绞对线外表面均包覆有双面铝箔层。3.上述方案中,所述镀锡铜丝直径为0.13mm。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网络数据传输用超7类数字缆,其采用特定配方1,3-丁二烯100份,苯乙烯50~6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5~35份,形成合适的黏度、极性有利于气相法白炭黑20~25份,铜粉5~10份的分散、减小导电橡胶的体电阻率,对高频屏蔽效果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作用增大。2.本专利技术网络数据传输用超7类数字缆,其配方中1,3-丁二烯100份,苯乙烯50~6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5~35份,气相法白炭黑20~25份,铜粉5~10份中添加过氧化二异丙苯0.5~1份,三聚氰酸三烯丙酯2~3份,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3~4份;可大大加快硫化速度,提高交联密度,改善硫化胶的耐温性能,避免了由于添加气相法白炭黑20~25份,铜粉5~10份产生类似海绵状孔隙,从而提高了物理机械和力学性能;其次,微晶蜡1~2份,钛白粉1.8~2份,4,4′双(α,α二甲基苄基)二苯胺1~1.5份,有利于改善铜粉与1,3-丁二烯100份,苯乙烯50~60份的相溶性,扩展了吸收频率的带宽且提高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网络数据传输用超7类数字缆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铜导线;2、半导体层;3、第一绞对线;4、第二绞对线;5、第三绞对线;6、第四绞对线;7、聚酯带层;8、单面铝箔层;9、镀锡铜丝编织层;10、双面铝箔层;11、隔离板;121、第一端条部;122、第二端条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网络数据传输用超7类数字缆,包括:八根铜导线1,此铜导线1均包覆有半导体层2,所述八根铜导线1中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一绞对线3,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二绞对线4;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三绞对线5;两根铜导线组成第四绞对线6;一聚酯带层7包覆于所述四个绞对线外表面;一单面铝箔层8包覆于所述聚酯带层7外表面;镀锡铜丝编织层9包覆于所述单面铝箔层8,所述镀锡铜丝编织层9由若干股镀锡铜线编织而成,所述每股镀锡铜线由至少一根镀锡铜丝组成;一护套层包覆于所述镀锡铜丝编织层9外表面;所述第一绞对线3、第四绞对线6和第二绞对线4、第三绞对线5之间设置有一隔离板11,此隔离板11两端分别具有第一端条部121、第二端条部122,此隔离板11两端与第一端条部121、第二端条部122各自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半导体层2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表1上述第一绞对线3、第二绞对线4、第三绞对线5和第四绞对线6外表面均包覆有双面铝箔层10。上述镀锡铜丝直径为0.13mm。采用上述网络数据传输用超7类数字缆时,,形成合适的黏度、极性有利于气相法白炭黑20~25份,铜粉5~10份的分散、减小导电橡胶的体电阻率,对高频屏蔽效果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作用增大;其次,可大大加快硫化速度,提高交联密度,改善硫化胶的耐温性能,避免了由于添加气相法白炭黑20~25份,铜粉5~10份产生类似海绵状孔隙,从而提高了物理机械和力学性能;其次,微晶蜡1~2份,钛白粉1.8~2份,4,4′双(α,α二甲基苄基)二苯胺1~1.5份,有利于改善铜粉与1,3-丁二烯100份,苯乙烯50~60份的相溶性,扩展了吸收频率的带宽且提高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网络数据传输用超7类数字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网络数据传输用超7类数字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八根铜导线(1),此铜导线(1)均包覆有半导体层(2),所述八根铜导线(1)中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一绞对线(3),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二绞对线(4);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三绞对线(5);两根铜导线组成第四绞对线(6);一聚酯带层(7)包覆于所述四个绞对线外表面;一单面铝箔层(8)包覆于所述聚酯带层(7)外表面;镀锡铜丝编织层(9)包覆于所述单面铝箔层(8),所述镀锡铜丝编织层(9)由若干股镀锡铜线编织而成,所述每股镀锡铜线由至少一根镀锡铜丝组成;一护套层包覆于所述镀锡铜丝编织层(9)外表面;所述第一绞对线(3)、第四绞对线(6)和第二绞对线(4)、第三绞对线(5)之间设置有一隔离板(11),此隔离板(11)两端分别具有第一、第二端条部(12),此隔离板(11)两端与第一、第二端条部(121、122)各自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半导体层(2)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1,3‑丁二烯                                   100份,苯乙烯                                      50~6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25~35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        8~14份,硅氧烷                                       5~10份,气相法白炭黑                                20~25份,铜粉                                        5~10份,微晶蜡                                       1~2份,钛白粉                                       1.8~2份,4,4′双(α,α二甲基苄基)二苯胺              1~1.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                               0.5~1份,三聚氰酸三烯丙酯                             2~3份,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3~4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络数据传输用超7类数字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八根铜导线(1),此铜导线(1)均包覆有半导体层(2),所述八根铜导线(1)中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一绞对线(3),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二绞对线(4);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三绞对线(5);两根铜导线组成第四绞对线(6);一聚酯带层(7)包覆于所述四个绞对线整体外表面;一单面铝箔层(8)包覆于所述聚酯带层(7)外表面;镀锡铜丝编织层(9)包覆于所述单面铝箔层(8)外,所述镀锡铜丝编织层(9)由若干股镀锡铜线编织而成,所述每股镀锡铜线由至少一根镀锡铜丝组成;一护套层包覆于所述镀锡铜丝编织层(9)外表面;所述第一绞对线(3)、第四绞对线(6)和第二绞对线(4)、第三绞对线(5)之间设置有一隔离板(11),此隔离板(11)一端具有第一端条部(121),此隔离板(11)另一端具有第二端条部(122),此隔离板(11)两端与第一端条部(121)、第二端条部(122)各自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半导体层(2)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1,3-丁二烯100份,苯乙烯50~6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5~35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8~14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惠兵陆春良陈夏裕徐云峰陈劲林磊吕秀云钱江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