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8377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6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铸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中间包。该中间包包括内衬护板和两块挡渣墙;所述内衬护板呈外廓状的U型,U型的外壁与位于浇钢道一侧内凹状的冲击区连接,U型的内侧靠近两端处对应设有两个纵向延伸的凹槽;两个所述挡渣墙的第一侧边对应卡设在两个所述凹槽中,第二侧边抵在浇钢道的另一侧侧壁上;所述挡渣墙上设有导流孔。挡渣墙的一侧边直接与内衬护板通过凹槽连接,另一侧边抵在浇钢道的侧壁上,提升了挡渣墙的连接强度,稳定性好,不易倒塌,能够避免炼钢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铸
,特别涉及一种中间包
技术介绍
随着连铸技术的发展,钢厂对中间包的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利进行浇钢和如何提高钢坯质量和拉坯速率是连铸生产中要不断攻克的关键问题。中间包是短流程炼钢中用到的一个耐火材料容器,首先接受从钢包浇下来的钢水,然后再由中间包水口分配到各个结晶器中去。中间包一般包括内衬护板和挡渣墙,内衬护板设置在浇钢道一侧内凹的冲击区上,挡渣墙砌在冲击区的干式料中;挡渣墙的将中间包分隔成两个区域,使开浇时钢水在冲击区内混合均匀后再通过导流孔进入浇注区,大大减少了水口冷钢现象的出现;同时,挡渣墙的引入使钢水在中间包内停留时间大幅增加,促进了钢水中夹杂物的上浮,并通过挡渣墙,将大部分夹渣物阻挡在中间包冲击区之内,使钢水洁净度大幅度提升。但是,挡渣墙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倒塌的问题,致使其失去挡渣作用,甚至会出现倒塌后压倒塞棒,影响中间包控流,致使中间包不得不提前下线,影响整个中间包寿命;甚至会由于中间包无法控流,导致中间包内钢水流出,造成炼钢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是现有中间包的挡渣墙连接强度低,容易倒塌影响炼钢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间包,包括内衬护板和两块挡渣工回;所述内衬护板呈外廓状的U型,U型的外壁与位于浇钢道一侧内凹状的冲击区连接,U型的内侧靠近两端处对应设有两个纵向延伸的凹槽;两个所述挡渣墙的第一侧边对应卡设在两个所述凹槽中,第二侧边抵在浇钢道的另一侧侧壁上; 所述挡渣墙上设有导流孔。优选的,两个所述挡渣墙的第二侧边相抵设置。优选的,两个所述挡渣墙的第二侧边由上至下均向第一侧边倾斜,使两个所述挡渣墙的第二侧边的底部形成间隙。优选的,所述挡渣墙嵌入所述凹槽的深度为所述内衬护板的厚度的1/2。优选的,所述挡渣墙的第二侧边与所述浇钢道的侧壁之间设有密封材料。(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中间包,包括内衬护板和两块挡渣墙;所述内衬护板呈外廓状的U型,U型的外壁与位于浇钢道一侧内凹状的冲击区连接,U型的内侧靠近两端处对应设有两个纵向延伸的凹槽;两个所述挡渣墙的第一侧边对应卡设在两个所述凹槽中,第二侧边抵在浇钢道的另一侧侧壁上;所述挡渣墙上设有导流孔。挡渣墙的一侧边直接与内衬护板通过凹槽连接,另一侧边抵在浇钢道的侧壁上,提升了挡渣墙的连接强度,稳定性好,不易倒塌,能够避免炼钢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板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内衬护板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内衬护板;2、挡渣墙;3、凹槽;4、第一侧边;5、第二侧边;6、导流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间包,包括内衬护板和两块挡渣墙;内衬护板呈外廓状的U型,U型的外壁与位于浇钢道一侧内凹状的冲击区连接,U型的内侧靠近两端处对应设有两个纵向延伸的凹槽;两个挡渣墙的第一侧边对应卡设在两个凹槽中,第二侧边抵在浇钢道的另一侧侧壁上,挡渣墙的第二侧边与浇钢道的侧壁之间优选设有密封材料;内衬护板与两个挡渣墙围成挡渣空间;挡渣墙上设有导流孔,导流孔位于钢水的液面以下。当钢水从挡渣空间的上方浇下时,挡渣空间内钢水中的杂质上浮至液面,液面以下的钢水由导流孔排出,从而实现挡渣。凹槽应具有一定的深度,但凹槽是开设在内衬护板上,内衬护板具有一定的厚度,倘若凹槽过深则会使内衬护板凹槽处的强度过低,容易发生断裂,故本实施例的挡渣墙嵌入凹槽的深度为内衬护板的厚度的1/2,这样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挡渣墙与凹槽连接强度,有不会使内衬护板过薄。受凹槽深度所限,本实施例的两个挡渣墙的第二侧边优选为相抵设置,即两挡渣墙的第二侧边的内侧相互抵在一起,外侧抵在浇钢道的侧壁上,从而使挡渣墙的第二侧边固定,不发生横向摆动,因此保证了挡渣墙的第一侧边与凹槽连接的稳定性。优选的,两个挡渣墙的第二侧边由上至下均向第一侧边倾斜,使两个挡渣墙的第二侧边通过顶部彼此相抵,而在两挡渣墙的底部却形成间隙。这样既保证了挡渣墙与凹槽连接的稳定性,又可通过底部的间隙将一部分钢水排出,因此还增加了钢水的排出效率。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中间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护板(I)和两块挡渣墙(2); 所述内衬护板⑴呈外廓状的U型,U型的外壁与位于浇钢道一侧内凹状的冲击区连接,U型的内侧靠近两端处对应设有两个纵向延伸的凹槽(3); 两个所述挡渣墙(2)的第一侧边(4)对应卡设在两个所述凹槽(3)中,第二侧边(5)抵在浇钢道的另一侧侧壁上; 所述挡渣墙(2)上设有导流孔(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挡渣墙(2)的第二侧边(5)相抵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挡渣墙⑵的第二侧边(5)由上至下均向第一侧边(4)倾斜,使两个所述挡渣墙(2)的第二侧边(5)的底部形成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渣墙(2)嵌入所述凹槽(3)的深度为所述内衬护板(I)的厚度的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渣墙(2)的第二侧边(5)与所述浇钢道的侧壁之间设有密封材料。【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连铸
,提供了一种中间包。该中间包包括内衬护板和两块挡渣墙;所述内衬护板呈外廓状的U型,U型的外壁与位于浇钢道一侧内凹状的冲击区连接,U型的内侧靠近两端处对应设有两个纵向延伸的凹槽;两个所述挡渣墙的第一侧边对应卡设在两个所述凹槽中,第二侧边抵在浇钢道的另一侧侧壁上;所述挡渣墙上设有导流孔。挡渣墙的一侧边直接与内衬护板通过凹槽连接,另一侧边抵在浇钢道的侧壁上,提升了挡渣墙的连接强度,稳定性好,不易倒塌,能够避免炼钢事故的发生。【IPC分类】B22D41-00【公开号】CN204430251【申请号】CN201520028345【专利技术人】黄健, 胡玲军, 徐双, 王恒, 郭丽君, 刘丽, 赵继增, 刘靖轩, 刘全超, 王次明, 盛海洋, 王伟伟, 孙启茗, 万小宝, 赵日霞 【申请人】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1日【申请日】2015年1月1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间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护板(1)和两块挡渣墙(2);所述内衬护板(1)呈外廓状的U型,U型的外壁与位于浇钢道一侧内凹状的冲击区连接,U型的内侧靠近两端处对应设有两个纵向延伸的凹槽(3);两个所述挡渣墙(2)的第一侧边(4)对应卡设在两个所述凹槽(3)中,第二侧边(5)抵在浇钢道的另一侧侧壁上;所述挡渣墙(2)上设有导流孔(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胡玲军徐双王恒郭丽君刘丽赵继增刘靖轩刘全超王次明盛海洋王伟伟孙启茗万小宝赵日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