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吸风道装置及空调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80346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6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吸风道装置,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具有吸风腔和出风腔,所述吸风腔用于容纳双吸式离心风轮,所述出风腔具有上风道壁和下风道壁,所述下风道壁的中部具有将风向所述下风道壁的侧向引导的导风槽。还涉及一种空调器,包括机箱,所述机箱中具有上述的双吸风道装置。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吸风道装置,由于下风道壁的中部设置了导风槽,将中部的强风向两侧引导,使得风可以更均匀地流出,这就使得整个风道的风压均匀,振动减轻,噪音变小,从而最大限度给使用者提供一种舒适的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通风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双吸风道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近来,空调领域逐渐开始使用双吸式离心风轮及双吸风道。双吸式离心风轮两侧均可进风,可提高空调器换热效率。但是进风后两侧的气流在风叶隔板附近汇合,形成强大的风压,从而在双吸风道的蜗舌中段部位造成风压大,振动大,噪音也大的缺陷。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201320617114.1的专利提供了一种双吸式通风装置,图1A和图1B为该专利公开的双吸式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双吸式通风装置包括有双吸式离心风轮I和双吸风道,双吸式离心风轮I具有中隔板11,双吸风道包括双吸式蜗壳2,出风腔的下壁面包括有第一壁面211和第二壁面221,第一壁面211所处的平面和第二壁面221所处的平面相交呈夹角Θ,二者之间具有过渡面23,第一壁面211和第二壁面221均与蜗舌上表面连接,蜗舌具有第一蜗舌部分21和第二蜗舌部分22。该双吸式通风装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振动和噪音有一定的降低,但是仍然存在出风不均匀,振动大,噪音大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旨在克服以上缺陷,提供了一种双吸风道装置,使得空调出风均匀,振动小,噪音小,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使用环境。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吸风道装置,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具有吸风腔和出风腔,所述吸风腔用于容纳双吸式离心风轮,所述出风腔具有上风道壁和下风道壁,所述下风道壁的中部具有将风向所述下风道壁的侧向引导的导风槽。作为优选,所述导风槽包括:主导风槽部,其沿所述下风道壁的延伸方向设置;至少一个左导风槽部,其沿所述主导风槽部向左侧延伸;以及至少一个右导风槽部,其沿所述主导风槽部向右侧延伸。作为优选,所述左导风槽部和右导风槽部是对称设置的。作为优选,所述左导风槽部和右导风槽部是不对称设置的。作为优选,所述左导风槽部和右导风槽部是交错分布的。作为优选,所述左导风槽部和所述右导风槽部的始端与所述主导风槽部连接;所述左导风槽部和所述右导风槽部的末端与所述下风道壁平滑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左导风槽部和所述右导风槽部的深度从所述始端到所述末端逐渐减小。作为优选,所述左导风槽部的数量与所述右导风槽部的数量不同。作为优选,所述左导风槽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左导风槽部的长度沿所述下风道壁的延伸方向逐渐减小;和/或,所述右导风槽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右导风槽部的长度沿所述下风道壁的延伸方向逐渐减小。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机箱,所述机箱中具有上述的双吸风道装置。利用本技术的双吸风道装置,由于下风道壁的中部设置了导风槽,将中部的强风向两侧引导,使得风可以更均匀地流出,这就使得整个风道的风压均匀,振动减轻,噪音变小,从而最大限度给使用者提供一种舒适的环境。【附图说明】图1A为现有技术双吸式通风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B为现有技术双吸式通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吸风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吸风道装置的下风道壁的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吸风道装置的下风道壁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吸风道装置。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吸风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双吸风道装置包括蜗壳2,蜗壳2具有吸风腔和出风腔3,吸风腔用于容纳双吸式离心风轮1,出风腔3具有上风道壁8和下风道壁4,下风道壁4的中部具有将风向下风道壁4的侧向引导的导风槽。利用本技术的双吸风道装置,由于下风道壁的中部设置了导风槽,将中部的强风向两侧引导,使得风可以更均匀地流出,这就使得整个风道的风压均匀,振动减轻,噪音变小,从而最大限度给使用者提供一种舒适的环境。双吸风道装置的导风槽可以包括:主导风槽部5,主导风槽部5沿下风道壁4的延伸方向设置;至少一个左导风槽部6,左导风槽部6沿主导风槽部5向左侧延伸;以及至少一个右导风槽部7,右导风槽部7沿主导风槽部5向右侧延伸。左导风槽6和右导风槽7的设置使得风向主导风槽5的两侧分散,进一步减少了风压。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吸风道装置的下风道壁的一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下风道壁4的左导风槽部6和右导风槽部7可以是大小相同且对称设置的,这样不仅使出风均匀,而且设计简洁美观。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吸风道装置的下风道壁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下风道壁4的左导风槽部6和右导风槽部7的长度可以沿下风道壁4的延伸方向逐渐减小,左导风槽部6和右导风槽部7可以是不对称设置的,左导风槽部6和右导风槽部7可以是交错分布的,数量也可以是不同的,这样沿着风的流向,开始用较大的槽部使中部的强风尽快向两侧分流,随后减小槽部,使得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弱风速。双吸风道装置的各左导风槽部6和右导风槽部7的始端与主导风槽部5连接,各左导风槽部6和右导风槽部7的末端可以与下风道壁4平滑连接。这样,可以平滑地引导气流,降低噪音。其中,双吸风道装置的左导风槽部6和右导风槽部7的深度可以是从始端到末端逐渐减小,当然也可以是深度不变的设置,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形式。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箱,机箱中具有上述的双吸风道装置,使得出风均匀,风压小,振动小,为使用者提供更较舒适的使用环境。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主权项】1.一种双吸风道装置,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具有吸风腔和出风腔,所述吸风腔用于容纳双吸式离心风轮,所述出风腔具有上风道壁和下风道壁,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风道壁的中部具有将风向所述下风道壁的侧向引导的导风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吸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槽包括: 主导风槽部,其沿所述下风道壁的延伸方向设置; 至少一个左导风槽部,其沿所述主导风槽部向左侧延伸;以及 至少一个右导风槽部,其沿所述主导风槽部向右侧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吸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导风槽部和右导风槽部是对称设置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吸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导风槽部和右导风槽部是不对称设置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吸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导风槽部和右导风槽部是交错分布的。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吸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导风槽部和所述右导风槽部的始端与所述主导风槽部连接,所述左导风槽部和所述右导风槽部的末端与所述下风道壁平滑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吸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导风槽部和所述右导风槽部的深度从所述始端到所述末端逐渐减小。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吸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吸风道装置,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具有吸风腔和出风腔,所述吸风腔用于容纳双吸式离心风轮,所述出风腔具有上风道壁和下风道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风道壁的中部具有将风向所述下风道壁的侧向引导的导风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华杨钦州谭允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