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杰书专利>正文

一种心内科穿刺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7911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6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内科穿刺引流装置,包括注射器、引流管、穿刺针和集液袋,所述注射器外壁设有容量刻度线,注射器上设有抽液口和排液口,所述抽液口与引流管连接,排液口与集液袋连接,抽液口处设有抽液单向阀,排液口处设有排液单向阀;所述引流管包括内、外各一层硅胶层和中间的金属层,引流管另一端预留有穿刺针孔,所述引流管内设置有穿刺针且穿刺针的针头部位穿过引流管的穿刺针孔,所述引流管靠近穿刺针的一端还设有多个引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实现连续抽吸引流,且能清楚读出积液容量;能通过超声检查确定引流管位置,增加穿刺准确度,减少病患痛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心内科穿刺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心内科心包积液患者,需要采用引流装置对积液进行引流,由于其不同于腹腔积液含量大,无需采用引流袋进行长时间引流,但是使用注射器引流时往往因注射器容量不够而需要进行多次穿刺引流,增加病人痛苦,且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在临床操作中,当医生在放置引流管时,不能一次性将引流管置于准确的位置,往往需要借助超声波的帮助来引导引流管的走向以及确定引流管头部的准确位置,因为引流管大多为单层硅胶管,其对超声波的反射效果不佳,使得超声检查时引流管的显示不理想,部分回声失落,无法准确确定引流管的走行和位置,进而只能采取重新穿刺引流或CT检查确定导管位置,无论那种补救措施都会给患者带来又一次的痛苦或辐射,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连续抽吸引流,且能清楚读出积液容量;能通过超声检查确定引流管位置,增加穿刺准确度,减少病患痛楚的心内科穿刺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穿刺引流装置,包括注射器、引流管、穿刺针和集液袋,所述注射器外壁设有容量刻度线,所述注射器上设有抽液口和排液口,所述抽液口与引流管连接,排液口与集液袋连接,抽液口处设有抽液单向阀,排液口处设有排液单向阀;所述引流管包括内、外各一层硅胶层和中间的金属层,引流管另一端预留有穿刺针孔,所述引流管内设置有穿刺针且穿刺针的针头部位穿过引流管的穿刺针孔,所述引流管靠近穿刺针的一端还设有多个引流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流孔沿引流管的管壁圆周均匀分布。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流管上设有流量调节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通过吸液单向阀和排液单向阀的组合使用实现连续抽吸引流,避免了多次穿刺造成的病人痛楚和交叉污染,且能清楚读出积液容量;能通过引流管内的金属层快速利用超声检查确定引流管位置,增加穿刺准确度,减少病患痛楚,且由于金属层位于两层硅胶层中间,不会造成被积液腐蚀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2,一种心内科穿刺引流装置,包括注射器1、引流管2、穿刺针3和集液袋4,所述注射器I外壁设有容量刻度线,所述注射器I上设有抽液口 5和排液口 6,所述抽液口 5与引流管2连接,排液口 6与集液袋4连接,抽液口 5处设有抽液单向阀7,排液口 6处设有排液单向阀8 ;所述引流管2包括内、外各一层硅胶层9和中间的金属层10,引流管2另一端预留有穿刺针孔11,所述引流管2内设置有穿刺针3且穿刺针3的针头部位31穿过引流管2的穿刺针孔11,所述引流管2靠近穿刺针3的一端还设有多个引流孔12,所述引流孔12沿引流管2的管壁圆周均匀分布,所述引流管2上设有流量调节装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中,引流管2中的金属层10能提高引流管在超声波下的显示效果,便于医生快速定位穿刺位置,而内、外两层硅胶层9能有效防止金属层10受积液腐蚀;穿刺针3进入准确穿刺位置后,拉动注射器I的手柄,抽液单向阀7在负压作用下打开,此时排液单向阀8关闭,积液由引流管2的引流孔12流入注射器I内,抽满整个注射器I时,推动注射器I的手柄,排液单向阀8开启,此时抽液单向阀7关闭,积液由排液口流入集液袋4中,反复推拉注射器I的手柄即可实现连续抽取积液,无需多次穿刺,更加安全无交叉污染。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主权项】1.一种心内科穿刺引流装置,包括注射器(1)、引流管(2)、穿刺针(3)和集液袋(4),所述注射器(I)外壁设有容量刻度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I)上设有抽液口(5)和排液口(6),所述抽液口(5)与引流管⑵连接,排液口(6)与集液袋(4)连接,抽液口(5)处设有抽液单向阀(7),排液口(6)处设有排液单向阀⑶;所述引流管(2)包括内、外各一层硅胶层(9)和中间的金属层(10),引流管⑵另一端预留有穿刺针孔(11),所述引流管(2)内设置有穿刺针⑶且穿刺针⑶的针头部位(31)穿过引流管(2)的穿刺针孔(11),所述弓丨流管⑵靠近穿刺针⑶的一端还设有多个引流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科穿刺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孔(12)沿引流管(2)的管壁圆周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科穿刺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2)上设有流量调节装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心内科穿刺引流装置,包括注射器、引流管、穿刺针和集液袋,所述注射器外壁设有容量刻度线,注射器上设有抽液口和排液口,所述抽液口与引流管连接,排液口与集液袋连接,抽液口处设有抽液单向阀,排液口处设有排液单向阀;所述引流管包括内、外各一层硅胶层和中间的金属层,引流管另一端预留有穿刺针孔,所述引流管内设置有穿刺针且穿刺针的针头部位穿过引流管的穿刺针孔,所述引流管靠近穿刺针的一端还设有多个引流孔,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实现连续抽吸引流,且能清楚读出积液容量;能通过超声检查确定引流管位置,增加穿刺准确度,减少病患痛楚。【IPC分类】A61M1-00, A61B17-34【公开号】CN204428488【申请号】CN201420811996【专利技术人】杨杰书 【申请人】杨杰书【公开日】2015年7月1日【申请日】2014年12月1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心内科穿刺引流装置,包括注射器(1)、引流管(2)、穿刺针(3)和集液袋(4),所述注射器(1)外壁设有容量刻度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1)上设有抽液口(5)和排液口(6),所述抽液口(5)与引流管(2)连接,排液口(6)与集液袋(4)连接,抽液口(5)处设有抽液单向阀(7),排液口(6)处设有排液单向阀(8);所述引流管(2)包括内、外各一层硅胶层(9)和中间的金属层(10),引流管(2)另一端预留有穿刺针孔(11),所述引流管(2)内设置有穿刺针(3)且穿刺针(3)的针头部位(31)穿过引流管(2)的穿刺针孔(11),所述引流管(2)靠近穿刺针(3)的一端还设有多个引流孔(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书
申请(专利权)人:杨杰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