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杰专利>正文

提升机电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67110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1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升机电控系统,有效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大量的电能消耗在了电阻上,能源损失量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提升机电控系统,包括电源,还包括变频调速装置U、切换开关QS1和控制电路;所述变频调速装置U与提升机的电机相连,所述切换开关QS1连接于所述电源与所述变频调速装置U之间,所述变频调速装置U和切换开关QS1均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该提升机电控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显著提高了电能利用率,实施方便,易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控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提升机电控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许多煤矿的主副井提升机电控系统,仍普遍采用绕线电机转子串电阻的方式进行调速。设计人经研宄发现,这种传统的控制系统中,大量的电能消耗在了电阻上,能源损失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机电控系统,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大量的电能消耗在了电阻上,能源损失量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升机电控系统,包括电源,还包括变频调速装置U、切换开关QSl和控制电路;所述变频调速装置U与提升机的电机相连,所述切换开关QSl连接于所述电源与所述变频调速装置U之间,所述变频调速装置U和切换开关QSl均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提升机的电机包括定子线圈和转子线圈,所述变频调速装置U与所述定子线圈之间连接有切换开关QS2,所述转子线圈连接有切换开关QS3,所述切换开关QS2和切换开关QS3均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如此设置后,使用变频调速装置U时电机转子线圈通过切换开关QS3短接。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切换开关QSl和所述变频调速装置U之间的真空断路器QA。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变频调速装置U包括与所述电源相连的整流电路,与所述整流电路相连的刹车电路,以及与所述刹车电路相连的逆变电路,所述电机与所述逆变电路相连。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刹车电路之间连接有低通滤波电路。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变频调速装置U还包括与所述电源相连的无源滤波电路,一端与所述无源滤波电路相连、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低通滤波电路和所述刹车电路之间的反馈电路。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逆变电路包括集电极与所述刹车电路相连、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二极管Dl的三极管Q5,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相连、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二极管D2的三极管Q6,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相连、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二极管D3的三极管Q7,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相连、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二极管D4的三极管Q2,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相连、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二极管D5的三极管Q3,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相连、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二极管D6的三极管Q4。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与所述刹车电路相连。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刹车电路包括串联后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之间的二极管D13和二极管D14,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13和二极管D14之间的电阻R2,串联后并联于所述电阻R2两端的电阻Rl和电容Cl,集电极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13和二极管D14之间、发射极与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的三极管Ql。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反馈电路包括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之间的电容C2,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相连、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二极管D9的三极管Q10,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相连、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二极管D8的三极管Q9,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相连、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二极管D7的三极管Q8,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lO的发射极相连、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二极管D12的三极管Q13,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相连、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二极管Dll的三极管Q12,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相连、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二极管DlO的三极管Qll ;所述三极管Ql 1、三极管Q12和三极管Q13的发射极均与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相连。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变频调速装置U对提升机电机进行控制,通过通用控制电路的控制,变频调速装置U可以灵活控制提升机电机的电源频率变化,从而灵活控制提升机电机的运行功率,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绕线电机转子串电阻的方式进行调速,大量的电能消耗在了电阻上相比,显著降低了能源损失,提高了电能利用率。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设置了切换开关QS1、切换开关QS2和切换开关QS3三个切换开关,三个切换开关的设置,使得在实际应用时,不仅可以通过切换切换开关QSl和真空断路器QA使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变频调速装置U进行调速,还可通过切换切换开关QS3使用原有的电控装置进行调速,使用灵活性较高。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对变频调速装置U进行了巧妙设计,通过对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刹车电路、逆变电路等的集成与设计,使得在实施时,只需通过本领域公知的功能扩展,便可完成调速,设计十分巧妙。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变频调速装置U中设有能够进行能量回馈的反馈电路,达到了节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电能利用率。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提升机电控系统结构简单、实施方便、能显著提高电能利用率,符合实际需求,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实施例而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提升机电控系统的系统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提升机电控系统的电路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变频调速装置U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变频调速装置U的调速回路接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升机电控系统,包括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频调速装置U、切换开关QS1和控制电路;所述变频调速装置U与提升机的电机相连,所述切换开关QS1连接于所述电源与所述变频调速装置U之间,所述变频调速装置U和切换开关QS1均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刘其奎
申请(专利权)人:杨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