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紧器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6627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1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张紧器的连接结构,包括芯轴、垫片、偏心套、带轮和底盘,所述芯轴的上端外圈套有垫片,芯轴的顶端面为扇形形状,在芯轴的顶端面上铆开三个圆点使其与下部的垫片铆合,在垫片的上表面铆开四个方形槽,四个方形槽分别位于芯轴半径边的外侧使芯轴卡合在其中;芯轴的中部外圈依次套有偏心套和带轮,芯轴的下部套有底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个零件相互配合挤压变形,到达铆合的目的。这种铆合方式对于这种类似的结构铆合方便、快捷、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铆合结构,具体的说是张紧器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自动张紧器都是由支架、底盘、芯轴、弹簧等部件组合而来的。传统自动张紧器的组合都是通过将芯轴铆压翻边使之与支架或衬套件产生过盈配合来达到将各零部件组装成一体的目的。由于传统铆合结构是采用对一个零件的挤压变形而到达其目的,故对零件结构与精度都有特殊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张紧器的连接结构,提高了铆合的精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张紧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垫片、偏心套、带轮和底盘,所述芯轴的上端外圈套有垫片,芯轴的顶端面为扇形形状,在芯轴的顶端面上铆开三个圆点使其与下部的垫片铆合,在垫片的上表面铆开四个方形槽,四个方形槽分别位于芯轴半径边的外侧使芯轴卡合在其中;芯轴的中部外圈依次套有偏心套和带轮,芯轴的下部套有底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两个零件相互配合挤压变形,到达铆合的目的。这种铆合方式对于这种类似的结构铆合方便、快捷、可靠性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张紧器的连接结构,包括芯轴1、垫片2、偏心套3、带轮4和底盘5,所述芯轴的上端外圈套有垫片,芯轴的顶端面为扇形形状,在芯轴的顶端面上铆开三个圆点6使其与下部的垫片铆合,在垫片的上表面铆开四个方形槽7,四个方形槽分别位于芯轴半径边11的外侧使芯轴卡合在其中;芯轴的中部外圈依次套有偏心套和带轮,芯轴的下部套有底盘。【主权项】1.一种张紧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垫片、偏心套、带轮和底盘,所述芯轴的上端外圈套有垫片,芯轴的顶端面为扇形形状,在芯轴的顶端面上铆开三个圆点使其与下部的垫片铆合,在垫片的上表面铆开四个方形槽,四个方形槽分别位于芯轴半径边的外侧使芯轴卡合在其中;芯轴的中部外圈依次套有偏心套和带轮,芯轴的下部套有底盘。【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张紧器的连接结构,包括芯轴、垫片、偏心套、带轮和底盘,所述芯轴的上端外圈套有垫片,芯轴的顶端面为扇形形状,在芯轴的顶端面上铆开三个圆点使其与下部的垫片铆合,在垫片的上表面铆开四个方形槽,四个方形槽分别位于芯轴半径边的外侧使芯轴卡合在其中;芯轴的中部外圈依次套有偏心套和带轮,芯轴的下部套有底盘。本技术采用两个零件相互配合挤压变形,到达铆合的目的。这种铆合方式对于这种类似的结构铆合方便、快捷、可靠性高。【IPC分类】F16H7-08, F16B4-00【公开号】CN204420025【申请号】CN201420750815【专利技术人】田力 【申请人】上海振华轴承总厂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申请日】2014年12月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张紧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垫片、偏心套、带轮和底盘,所述芯轴的上端外圈套有垫片,芯轴的顶端面为扇形形状,在芯轴的顶端面上铆开三个圆点使其与下部的垫片铆合,在垫片的上表面铆开四个方形槽,四个方形槽分别位于芯轴半径边的外侧使芯轴卡合在其中;芯轴的中部外圈依次套有偏心套和带轮,芯轴的下部套有底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振华轴承总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