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志强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外科用头皮牵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51614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5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用头皮牵开装置,包括弧形支架段,弧形支架段上滑动设置有若干个牵开活动块,牵开活动块上通过第一弹簧体连接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包括与第一弹簧体铰接的夹体,夹体包括通过扭簧连接在一起的上夹臂和下夹臂,下夹臂的夹持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靠近下夹臂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有滑块,滑块的表面设置有凸起部,滑块通过第二弹簧体与第一弹簧体相连,容纳腔顶部设置有由外侧向内侧高度逐渐升高的倾斜面,上夹臂和滑块的表面设置有橡胶层,相邻的两个夹持块之间设置有连接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对于切口部位头皮的保护,减轻了切口部位的血液渗流状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神经外科临床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神经外科用头皮牵开装置
技术介绍
在脑部的外科手术过程中,需要对头皮切开部位进行支撑扩张,中国技术专利CN 203802512 U提供了一种神经外科用头皮牵开弓。这种结构的牵开器械使用拉钩实现对于头皮切开部位的固定,会对头皮形成穿刺创伤,同时切口部位的血液向外渗流,会对手术部位的视野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神经外科用头皮牵开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对于切口部位头皮的保护,减轻了切口部位的血液渗流状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神经外科用头皮牵开装置,包括弧形支架段,弧形支架段上滑动设置有若干个牵开活动块,牵开活动块上通过第一弹簧体连接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包括与第一弹簧体铰接的夹体,夹体包括通过扭簧连接在一起的上夹臂和下夹臂,下夹臂的夹持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靠近下夹臂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有滑块,滑块的表面设置有凸起部,滑块通过第二弹簧体与第一弹簧体相连,容纳腔顶部设置有由外侧向内侧高度逐渐升高的倾斜面,上夹臂和滑块的表面设置有橡胶层,相邻的两个夹持块之间通过第三弹簧体设置有连接臂,连接臂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上连接有若干个负压吸管。作为优选,所述牵开活动块内设置有与第一弹簧体内部相贯通的通孔,通孔内选择性插接有定位杆。作为优选,所述上夹臂和下夹臂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弧形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改变了现有技术中使用拉钩对头皮进行固定牵拉的结构,通过夹持块的夹持实现对头皮的固定牵拉,并同时在夹持块之间设置连接臂,利用负压吸管对头皮切口处的血液进行清理,减少其渗流的情况。为了提高夹持块的夹持稳定性,在下夹臂上设置第一凹槽和与之连接的容纳腔,在头皮进入上夹臂和下夹臂之间进行夹持后,头皮的边缘进入第一凹槽,并在第一凹槽内冗余留置,一部分头皮在容纳腔内,随着第一弹簧体的拉拽,第二弹簧体被拉伸,进而使滑块向外侧滑动,凸起部与倾斜面之间的空隙变小,使得位于容纳腔内的头皮边缘被牢固地固定在其中。这就形成了夹持臂夹持和容纳腔固定的双重固定结构,保证了头皮夹持固定的稳定性。由于第一弹簧体无法保证牵拉过程中的轴向方向不变,其轴向方向会随着牵拉力同步变化角度,所以在需要固定器轴向方向时,通过通孔向第一弹簧体内插入定位杆,利用定位杆的刚性,保证第一弹簧体的轴向方向的稳定性。上夹臂和下夹臂上的弧形部可以减少夹持过程中夹持块对于头皮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夹持块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弹簧体插入定位杆之后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臂的结构图。图中:1、弧形支架段;2、牵开活动块;3、第一弹簧体;4、夹持块;5、扭簧;6、上夹臂;7、下夹臂;8、第一凹槽;9、容纳腔;10、滑块;11、第二弹簧体;12、倾斜面;13、橡胶层;14、连接臂;15、第二凹槽;16、负压吸管;17、通孔;18、定位杆;19、凸起部;20、弧形部;21、连接部;22、连接环;23、紧固螺栓;24、第三弹簧体。【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参照图1-4,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弧形支架段1,弧形支架段I上滑动设置有若干个牵开活动块2,牵开活动块2上通过第一弹簧体3连接有夹持块4,所述夹持块4包括与第一弹簧体3铰接的夹体,夹体包括通过扭簧5连接在一起的上夹臂6和下夹臂7,下夹臂7的夹持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8,第一凹槽8靠近下夹臂7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容纳腔9,容纳腔9的底部设置有滑块10,滑块10的表面设置有凸起部19,滑块10通过第二弹簧体11与第一弹簧体3相连,容纳腔9顶部设置有由外侧向内侧高度逐渐升高的倾斜面12,上夹臂6和滑块10的表面设置有橡胶层13,相邻的两个夹持块4之间设置通过第三弹簧体24有连接臂14,连接臂14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15,第二凹槽15上连接有若干个负压吸管16。通过夹持块4的夹持实现对头皮的固定牵拉,并同时在夹持块4之间设置连接臂,利用负压吸管16对头皮切口处的血液进行清理,减少其渗流的情况。为了提高夹持块4的夹持稳定性,在下夹臂7上设置第一凹槽8和与之连接的容纳腔9,在头皮进入上夹臂6和下夹臂7之间进行夹持后,头皮的边缘进入第一凹槽8,并在第一凹槽8内冗余留置,一部分头皮在容纳腔9内,随着第一弹簧体3的拉拽,第二弹簧体11被拉伸,进而使滑块10向外侧滑动,凸起部19与倾斜面12之间的空隙变小,使得位于容纳腔9内的头皮边缘被牢固地固定在其中。这就形成了夹持臂夹持和容纳腔固定的双重固定结构,保证了头皮夹持固定的稳定性。牵开活动块2内设置有与第一弹簧体3内部相贯通的通孔17,通孔17内选择性插接有定位杆18,通过通孔17向第一弹簧体3内插入定位杆18,利用定位杆18的刚性,保证第一弹簧体3的轴向方向的稳定性。上夹臂6和下夹臂7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弧形部20,可以减少夹持过程中夹持块对于头皮的损伤。另外,连接臂14包括若干个连接部21,连接部21的两端设置有连接环22,相邻的连接环22上下同轴地滑动连接在一起,连接部21通过连接环22活动连接在一起。连接环22内部设置有螺纹,紧固螺栓23选择性地与连接环22固定在一起。连接部21通过连接环22的相对滑动,可以形成不同的连接角度,便于适用在不同的牵开情况中,当需要将连接部22固定时,使用紧固螺栓23将连接环22锁死,就可以实现连接部21的相对固定。其中,本技术是在
技术介绍
引用的专利文献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类似于弧形支架段I和牵开活动块的连接结构在
技术介绍
引用的专利文献中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公开,负压吸管16外部设备的连接方法也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详述。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神经外科用头皮牵开装置,包括弧形支架段(I),弧形支架段(I)上滑动设置有若干个牵开活动块(2),牵开活动块(2)上通过第一弹簧体(3)连接有夹持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块(4)包括与第一弹簧体(3)铰接的夹体,夹体包括通过扭簧(5)连接在一起的上夹臂(6)和下夹臂(7),下夹臂(7)的夹持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8),第一凹槽(8)靠近下夹臂(7)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容纳腔(9),容纳腔(9)的底部设置有滑块(10),滑块(10)的表面设置有凸起部(19),滑块(10)通过第二弹簧体(11)与第一弹簧体(3)相连,容纳腔(9)顶部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神经外科用头皮牵开装置,包括弧形支架段(1),弧形支架段(1)上滑动设置有若干个牵开活动块(2),牵开活动块(2)上通过第一弹簧体(3)连接有夹持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块(4)包括与第一弹簧体(3)铰接的夹体,夹体包括通过扭簧(5)连接在一起的上夹臂(6)和下夹臂(7),下夹臂(7)的夹持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8),第一凹槽(8)靠近下夹臂(7)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容纳腔(9),容纳腔(9)的底部设置有滑块(10),滑块(10)的表面设置有凸起部(19),滑块(10)通过第二弹簧体(11)与第一弹簧体(3)相连,容纳腔(9)顶部设置有由外侧向内侧高度逐渐升高的倾斜面(12),上夹臂(6)和滑块(10)的表面设置有橡胶层(13),相邻的两个夹持块(4)之间通过第三弹簧体(24)设置有连接臂(14),连接臂(14)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15),第二凹槽(15)上连接有若干个负压吸管(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强胡长娥周文贤
申请(专利权)人:王志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