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冬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压肠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49196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5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压肠板,在主板体的前端具有压肠端,在主板体的后端具有把柄,在主板体的左右两侧具有翼端,压肠端、把柄和两翼端组成十字形结构,主板体、压肠端和两翼端上设有若干个圆孔,能够充分扩大手术视野,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压肠板
技术介绍
传统压肠板是一宽约5㎝、长约40㎝片状物。由于人体盆腔较宽,肠管积聚于此,为此在手术过程中传统压肠板不能够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尤其是妇科急症手术或者肠道准备不充分手术者在手术过程中,肠管容易溢出,影响手术操作视野,反复回纳影响术后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有术者使用大纱布垫排垫,由于传统压肠板来回移动刺激肠管,影响肠蠕动恢复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扩大手术视野、使用方便的新型压肠板。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主板体,在主板体的前端具有压肠端,在主板体的后端具有把柄,在主板体的左右两侧具有翼端,压肠端、把柄和两翼端组成十字形结构,主板体、压肠端和两翼端上设有若干个圆孔,压肠端和翼端的边缘呈弧形。进一步的,压肠端及翼端的端部向主板体的同一侧弯曲。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以充分把肠管呈拦截式置于腹腔,助手只需固定把柄处,无需随术者视野移动,使用方便;主板体、压肠端和两翼端上有圆孔多个,妇科急症手术宫外孕破裂盆腹腔内有大量出血时,流入盆腔易清理,能够充分扩大手术视野,手术过程中不易损伤肠管及周围组织,缩短手术时间,更利用患者恢复肠蠕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从图1所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本技术包括主板体4,为一片状物。在主板体4的前端具有压肠端1,压肠端1的宽度H1为8㎝、长度L1为8㎝。在主板体4的后端具有把柄2,用于把持整个压肠板,把柄2的宽度H2为5㎝、长度L2为8㎝。在主板体4的左右两侧具有翼端3,压肠端1、把柄2和两翼端3组成十字形结构,翼端3与压肠端1之间采用弧形过度,根据型号不同,每侧翼端3的宽度H3为20㎝、长度L3为20㎝,或者宽度H3为15㎝、长度L3为15㎝。在主板体4、压肠端1和两翼端3上设有若干个圆孔5,圆孔5直径以3-5 mm为宜,多个圆孔在翼端3上呈两排半圆弧排列,多个圆孔在主板体4和压肠端1呈两排直线排列。压肠端1及翼端3的端部向主板体4的同一侧弯曲,同盆腔弧形,压肠端1和翼端3的边缘呈弧形,既便于拦截肠管,又不易损伤肠管及周围组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压肠板,包括主板体(4),其特征是:在主板体(4)的前端具有压肠端(1),在主板体(4)的后端具有把柄(2),在主板体(4)的左右两侧具有翼端(3),所述压肠端(1)、把柄(2)和两翼端(3)组成十字形结构,主板体(4)、压肠端(1)和两翼端(3)上设有若干个圆孔(5),压肠端(1)和翼端(3)的边缘呈弧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压肠板,包括主板体(4),其特征是:在主板体(4)的前端具有压肠端(1),在主板体(4)的后端具有把柄(2),在主板体(4)的左右两侧具有翼端(3),所述压肠端(1)、把柄(2)和两翼端(3)组成十字形结构,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冬
申请(专利权)人:杨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