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豆科植物控制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41804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4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豆科植物控制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方法,属于林业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在发生细菌性黑斑病危害的核桃林下套种苕子、豌豆、蚕豆或大豆等豆科植物,施作至少2年,此后,核桃林内细菌性黑斑病的危害会得到有效的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发挥核桃与绿肥,两种植物的间种所形成的生物物理屏障作用,发挥绿肥地下有益菌群排斥核桃树病原菌的功能作用,从空间上阻断病菌繁殖体的传播,改变核桃园生态小气候:同时利用核桃产果具有耗地力和苕子、豌豆、蚕豆、大豆等绿肥具有固氮培肥的特点,将两种作物组合在一起种植,通过绿肥的种植经营活动,从时间上阻断病菌繁殖体的传播,形成营养竞争与互补,最终达到防病增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林业有害生物 生态控制

技术介绍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各核桃产区均有分布。该病主要危 害核桃果实,叶片,嫩梢,芽和雌花序。一般植株被害率为70%-100%,果实被害率10%-40%, 严重时可达95%以上,造成果实变黑,腐烂,早落,使核桃仁干瘪减重,出油率降低,甚至不 能食用,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危害己成为我国核桃产业健康发展的"顽疾",急需研发持续防 控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危害、扩散、蔓延的方法。目前针对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防控研宄比较薄弱,现有的防控方法没有针对性, 仅笼统性的提出:1)结合修剪,出去病枝和病果,减少初侵染源;2)核桃生长期喷石硫合 剂、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等化学农药;3)加强核桃园管理,保持园内通风透光;或4)选育 抗病核桃品种。 目前正在审理中的两个专利"一种核桃树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申请号】 201410168687. X;【申请号】201410032854. 8)中涉及了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防治,但其防治 方法只是重复了前述4个方面的防治方法,未涉及种植绿肥持续控制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 危害。 核桃与苕子、豌豆、蚕豆、大豆等豆科植物绿肥混种,可以改良核桃园土壤培肥,以 获得核桃的增产,已得到南方与北方核桃种植区林农的广泛认同,农户知道核桃与绿肥的 混合间栽,能增加核桃产量。但长期以来,核桃与苕子、豌豆、蚕豆、大豆等豆科植物绿肥混 种,此种林农间作方式控制核桃病虫害的现象没有得到深入的系统研宄。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病原细菌在核桃林下残留病果、病叶、病枝组织内越冬,第2年 借风、雨水、昆虫(果实害虫)等传播到果实或叶片上,经伤口或气孔侵入树体。举肢蛾等 蛀果害虫危害严重的核桃园或产区,此病易大量发生。病原菌先侵染叶片,再侵染果实和 枝,核桃展叶期和花期易感此病,5月中下旬开始侵染果实、枝条、叶片和幼嫩组织。潜育期 10~15 d。4~8月为发病期,可反复侵染多次。因此,防治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关键是破坏其病原菌的越冬所,切断病原菌的传 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方法是在对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病原菌、发生发展及传播危害进行了广泛而深 入的调查研宄,并对多种防治方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豆科植物控制核桃细菌性 黑斑病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其特征在于在发生 细菌性黑斑病危害的核桃林下套种苕子、豌豆、蚕豆或大豆等豆科植物,施作至少2年,此 后,核桃林内细菌性黑斑病的危害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在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病盛期5-9月间,适时在感病核桃林下撒播苕子、豌豆、 蚕豆、大豆等豆科绿肥植物种子,绿肥的播种量为50-100 kg/hm2;常规水肥管理,沟厢配 套,保证能排能灌;待绿肥苗齐后撤施普通过磷酸1? 120-180 kg/hm2、尿素50-80 kg/hm2' 促进绿肥生长,保证绿肥在冬季深翻前达到翻压的生物量;绿肥经过6个月左右的生长,结 合核桃园冬季的翻耕,于12月底将绿肥翻入15~20cm深的土中。 核桃与苕子、豌豆、蚕豆、大豆等绿肥株高差异较大,两者间作后形成立体的植株 群落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苕子、豌豆、蚕豆、大豆等绿肥不是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寄 主,黑斑病病原不能侵染绿肥。而绿肥为一年生作物,在绿肥植物的种植(撒播)、生长和翻 耕过程中,(1)核桃林下的病果、病叶、病枝被快速分解,黑斑病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得到清 理,切断了病原菌的传播,同时,冬季的翻耕也可有效破坏核桃害虫(如:举肢蛾等)在林下 越冬的场所,取到杀灭害虫的目的,切断了病原菌借助昆虫危害的传播途径;(2)绿肥在核 桃林下生长,为害虫的天敌昆虫提供了避护场所,有利于增加天敌数量和减少核桃林害虫 密度,与清耕相比,核桃举肢蛾的虫口密度分降低了 65% ;(3)核桃套种绿肥,可有效地改 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了核桃的产量,同时提高了品质,与清耕对照相比,套种后 核桃颗粒大,出籽率、出油率和出仁率普遍较高。 这一序列的核桃林下经营过程中,有效的阻断了细菌性黑斑病病原菌的传播蔓 延,同时绿肥根际的有益菌群(主要为固氮菌),可有效挤占细菌性黑斑病病原菌在核桃林 下及土壤中的生存空间,有益菌在植物根际生长繁殖,占椐了病原菌的繁殖空间,消耗了病 原菌的食源(养分),使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病原菌最终消失在核桃林中。 套种苕子、豌豆、蚕豆、大豆等豆科绿肥植物控制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方法适宜在 郁闭度0.7以下的核桃林。核桃林过密,不利于核桃林下豆科绿肥植物的生长。 核桃与上述绿肥植株间作,可有效阻断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传播途径,达到良好 的控制效果,此外,由于绿肥植株矮,增加了核桃林的通风透光性,而且绿肥还能显著增加 核桃林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核桃树充分利用空间和土壤肥力,发挥个体优势增强了对核桃 细菌性黑斑病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核桃林抗病且高产的目的。该方法的应用增强了核桃 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了核桃树的抗灾能力,大幅度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具有显著 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发挥核桃与绿肥,两种植物的间种所形成的生物物理屏障作 用,发挥绿肥地下有益菌群排斥核桃树病原菌的功能作用,从空间上阻断病菌繁殖体的传 播,改变核桃园生态小气候:同时利用核桃产果具有耗地力和苕子、豌豆、蚕豆、大豆等绿 肥具有固氮培肥的特点,将两种作物组合在一起种植,通过绿肥的种植经营活动,从时间上 阻断病菌繁殖体的传播,形成营养竞争与互补,最终达到防病增产的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 3点: 1.核桃与苕子、豌豆、蚕豆、大豆等绿肥间作,形成的空间立体植株群落阻碍了病原菌 的传播,改变了核桃园生态小气候,减轻了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和严重度,防病效果显 著。 2.核桃林内,核桃细菌性黑斑病产生的带病落叶、落果等病害传播源,在绿肥的 播种、生长、收获、翻压等经营过程中,以及绿肥根际的有益菌群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均能有 效挤占细菌性黑斑病在核桃林下及土壤中的生存空间,使病原菌最终消失在核桃林中,从 时间上阻断了病原菌的传播蔓延。 3.核桃与苕子、豌豆、蚕豆、大豆等绿肥间作的操作过程简单、效果直观,而且能 促进固氮根瘤生成,从而使得核桃林的土壤得到改良,地力得到了提升,使核桃长势及产量 能够稳步提尚。【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在云南昆明,选择遭受细菌性黑斑病危害的核桃林,树龄10年,核桃林所在地海拔 1800~2000 m,土壤为黄红壤,株行距为5 m*6 m,面积为5 hm2。 2)选用绿肥品种光叶紫花苕子,种子质量符合国家三级以上良种,纯度不低于92% ,种子净度不低于94%,种子发芽率不低于75%。 3) 2011年8月10日,采用撒播的方式将绿肥种子套种于核桃园中,绿肥的播种 量为 100 kg/hm2。 4)核桃园做好水肥管理,沟厢配套,保证能排能灌;待绿肥苗齐后撤施普通过磷 酸钙150kg/hm 2、尿素60 kg/hm2,促进绿肥生长,保证绿肥在冬季深翻前达到翻压的生物量。 5)于2011年12月25日,结合核桃园冬季的翻耕,将绿肥翻入15~20cm深的 土中,翻耕后应达到不使绿肥植株及核桃落叶落果外露。 6)距上述核桃与绿肥间作的核桃林100 m,选择同样立地类型的单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豆科植物控制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生细菌性黑斑病危害的核桃林下套种苕子、豌豆、蚕豆或大豆等豆科植物,施作至少2年,此后,核桃林内细菌性黑斑病的危害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杜春花袁瑞玲王艺璇冯志伟苏一焦晓旭槐可跃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林业科学院陈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