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仝宝生专利>正文

一种小麦全程机械化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40290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4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麦全程机械化种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选择优良品种,适时适量播种;选择合适机型,提高播种质量;建立标准沟渠,保证“四沟”配套;进行测土配方,注重平衡施肥;搞好化学调控,防除田间杂草;病虫综合防治;机械收割。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宗旨方法,经过药剂拌种,能够促进小麦生长,增强分蘖,提高抗病性;机械播种,播种均匀一致,出苗整齐,长势一致,有利于小麦高产;四沟配套,降低了田间地下水位,有利于小麦根系发达,促进增产;全程机械化,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费用,提高了土地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农作物之 一,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 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 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产量几乎全作食用, 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2010年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6. 51亿 吨),仅次于玉米(8. 44亿吨)。目前小麦的种植存在(1)种子不经过拌种处理,出苗不整 齐,长势不壮,易感病。(2)四沟不配套,易导致小麦渍害。(3)人工播种,种子不均匀,深度 不一致,导致出苗不整齐,长势不一致,影响产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经过药剂拌种,能够 促进小麦生长,增强分蘖,提高抗病性;机械播种,播种均匀一致,出苗整齐,长势一致,有利 于小麦高产;四沟配套,降低了田间地下水位,有利于小麦根系发达,促进增产;全程机械 化,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费用,提高了土地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主要包括以下步 骤: 步骤一:选择优良品种,适时适量播种 选择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做到"三适"播种,即适期、适量、适墒;所述的适期为10 月25-11月8日,所述的适量为每亩播种量10-12公斤,所述的适墒为播种时土壤含水量达 到田间持水量70-80 %,播前药剂拌种处理; 步骤二:选择合适机型,提高播种质量 选择旋耕机与播种机为一体的合适机型,直接旋耕播种小麦,一次性完成旋耕、施 底肥、播种、镇压的工序; 步骤三:建立标准沟渠,保证"四沟"配套 建立标准化沟渠制,厢沟宽18-22厘米、深23-28厘米,腰沟每38-42米长1条,宽 18-22厘米、深28-35厘米,田四周围沟宽28-35厘米、深38-42厘米,全部机械开沟及时开 好"三沟",确保"三沟"与排水沟渠"四沟"配套,沟渠畅通,所述的"三沟"为"厢沟、腰沟、 围沟","三沟"梯次加深; 步骤四:进行测土配方,注重平衡施肥 掌握前期足肥促早发,后期控氮保品质的施肥原理;基肥随播种时机械施用三元 复合肥,38-40公斤/亩,所述的三元复合肥其N : P : K比例为15 : 15 : 15;分蘖肥在 11月底-12月上旬每亩施尿素3-5公斤/亩,拔节肥在上3月上旬每亩施尿素3-6公斤、乌 金丹微生物菌剂I. 5-2. 5公斤/亩;追肥时,机械沟施,深度为5-8厘米,肥带宽度3厘米以 上,肥带位于两行麦苗中间部位,匀速、均匀施肥 步骤五:搞好化学调控,防除田间杂草 对11月下旬主茎已达5-6叶,群体偏旺的麦苗,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 30-45克兑水30-45公斤,在露水干后,叶面均匀喷施,对于群体长势偏弱的麦苗,用促进型 植物生长调节剂"802"或"芸苔素",结合用氮钾肥促苗情转化; 步骤六:病虫防治 在小麦2-4叶期,每亩用绝草脂、苯磺隆套装防除麦田单、双子叶杂草,在11月底 前完成;3月中旬-4月上旬及时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采用发现一点,施用一片的措施,每 亩用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150克、永业生命素100毫升兑水30-45公斤喷施;4月 中旬结合小麦一喷三防,每亩用多?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克、70%吡虫啉2-3克、永业生 命素100毫升兑水30-45公斤喷施; 步骤七:收割 5月中下旬,当植株全部枯死或变脆,籽粒全部变硬,机械收割时,以上午植株露水 干后进行。 所述的优质弱筋小麦品种为"襄麦25","鄂麦27"。 所述的播前药剂拌种处理为用"高巧"、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加入永业生命素, 高巧6-10克或者三唑酮18-23克+永业生命素45-55毫升拌10-12公斤小麦种子,拌种处 理,随拌随用。 所述的选择旋耕机与播种机为一体的合适机型为:播种机2BXYF-4/12,配套动力 15马力,播种深度3-5厘米,播种行数11-13行,行宽14-16厘米,旋耕深度11-13厘米,播 种深度3-5厘米。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经过药剂拌种,能够促进小麦生长,增强分蘖,提高抗病 性;机械播种,播种均匀一致,出苗整齐,长势一致,有利于小麦高产;四沟配套,降低了田 间地下水位,有利于小麦根系发达,促进增产;全程机械化,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费 用,提高了土地效益。【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优良品种,适时适量播种 选择优质弱筋小麦品种"鄂麦27",做到"三适"播种,即适期、适量、适墒;所述的 适期为10月29日,所述的适量为每亩播种量11公斤,所述的适墒为播种时土壤含水量达 到田间持水量75 %,播前药剂拌种处理,用高巧8克+永业生命素50毫升拌11公斤小麦种 子,拌种处理,随拌随用; 步骤二:选择合适机型,提高播种质量 选择旋耕机与播种机为一体的合适机型,播种机2BXYF-4/12,配套动力15马力, 播种深度4厘米,播种行数12行,行宽15厘米,旋耕深度12厘米,播种深度4厘米。 直接旋耕播种小麦,一次性完成旋耕、施底肥、播种、镇压的工序; 步骤三:建立标准沟渠,保证"四沟"配套 建立标准化沟渠制,厢沟宽20厘米、深25厘米,腰沟每40米长1条,宽20厘米、深 30厘米,田四周围沟宽30厘米、深40厘米,全部机械开沟及时开好"三沟",确保"三沟"与 排水沟渠"四沟"配套,沟渠畅通,所述的"三沟"为"厢沟、腰沟、围沟","三沟"梯次加深; 步骤四:进行测土配方,注重平衡施肥 掌握前期足肥促早发,后期控氮保品质的施肥原理;基肥随播种时机械施用三元 复合肥,40公斤/亩,所述的三元复合肥其N : P : K比例为15 : 15 : 15;分蘖肥在11 月28日,每亩施尿素4公斤/亩,拔节肥在上3月5日,每亩施尿素4公斤、乌金丹微生物 菌剂2公斤/亩;追肥时,机械沟施,深度为5-8厘米,肥带宽度3厘米以上,肥带位于两行 麦苗中间部位,匀速、均匀施肥;乌金丹微生物菌剂为外购产品; 步骤五:搞好化学调控,防除田间杂草 对11月8日主茎已达6叶,群体偏旺的麦苗,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克 兑水40公斤,在露水干后,叶面均匀喷施,对于群体长势偏弱的麦苗,用促进型植物生长调 节剂"芸苔素",结合用氮钾肥促苗情转化;芸苔素为外购产品; 步骤六:病虫防治 在小麦3叶期,每亩用绝草脂、苯磺隆套装防除麦田单、双子叶杂草,在11月28日 完成;3月20日及时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采用发现一点,施用一片的措施,每亩用15%的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30克、永业生命素100毫升兑水40公斤喷施;4月18日结合小麦一喷 三防,每亩用多?唑酮可湿性粉剂90克、70%吡虫啉2克、永业生命素100毫升兑水40公 斤喷施;...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麦全程机械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优良品种,适时适量播种选择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做到“三适”播种,即适期、适量、适墒;所述的适期为10月25日‑11月8日,所述的适量为每亩播种量10‑12公斤,所述的适墒为播种时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70‑80%,播前药剂拌种处理;步骤二:选择合适机型,提高播种质量选择旋耕机与播种机为一体的合适机型,直接旋耕播种小麦,一次性完成旋耕、施底肥、播种、镇压的工序;步骤三:建立标准沟渠,保证“四沟”配套建立标准化沟渠制,厢沟宽18‑22厘米、深23‑28厘米,腰沟每38‑42米长1条,宽18‑22厘米、深28‑35厘米,田四周围沟宽28‑35厘米、深38‑42厘米,全部机械开沟及时开好“三沟”,确保“三沟”与排水沟渠“四沟”配套,沟渠畅通,所述的“三沟”为“厢沟、腰沟、围沟”,“三沟”梯次加深;步骤四:进行测土配方,注重平衡施肥掌握前期足肥促早发,后期控氮保品质的施肥原理;基肥随播种时机械施用三元复合肥,38‑40公斤/亩,所述的三元复合肥其N∶P∶K比例为15∶15∶15;分蘖肥在11月底‑12月上旬每亩施尿素3‑5公斤/亩,拔节肥在上3月上旬每亩施尿素3‑6公斤、乌金丹微生物菌剂1.5‑2.5公斤/亩;追肥时,机械沟施,深度为5‑8厘米,肥带宽度3厘米以上,肥带位于两行麦苗中间部位,匀速、均匀施肥步骤五:搞好化学调控,防除田间杂草对11月下旬主茎已达5‑6叶,群体偏旺的麦苗,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45克兑水30‑45公斤,在露水干后,叶面均匀喷施,对于群体长势偏弱的麦苗,用促进型植物生长调节剂“802”或“芸苔素”,结合用氮钾肥促苗情转化;步骤六:病虫防治在小麦2‑4叶期,每亩用绝草脂、苯磺隆套装防除麦田单、双子叶杂草,在11月底前完成;3月中旬‑4月上旬及时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采用发现一点,施用一片的措施,每亩用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150克、永业生命素100毫升兑水30‑45公斤喷施;4月中旬结合小麦一喷三防,每亩用多·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克、70%吡虫啉2‑3克、永业生命素100毫升兑水30‑45公斤喷施;步骤七:收割5月中下旬,当植株全部枯死或变脆,籽粒全部变硬,机械收割时,以上午植株露水干后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仝宝生何庆明张茜
申请(专利权)人:仝宝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