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克强专利>正文

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63511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4 0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按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沉砂井、氧化塘、集水井、生物滤塔、二沉池、生态滤床和清水池,集水井与二沉池连通,集水井的底部设有提升泵,集水井与生物滤塔通过提升泵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因地制宜,适合没有专业管理人员且地形不规则的乡村,造价和运行成本都比较低,除磷脱氮率高,净化污水效果好,淤泥中的蓄磷菌被充分分解,不会产生淤泥膨胀,防止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更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乡水环境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城乡河道因污染,其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河道水质变差,多数河道水体污染严重、富营养化,水体缺氧,变黑变臭,造成了严峻的环境生态形势。城乡生活污水是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目前城镇乡村采用的污水处理系统工艺造价高,运行能耗大,二次污染也比较大,且自动控制成本高,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无需人员操作、自动化控制成本低的污水处理系统。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按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沉砂井、氧化塘、集水井、生物滤塔、二沉池、生态滤床和清水池,集水井与二沉池连通。其有M效果为:污水流入沉砂井,污水中的砂石在沉砂井内沉淀,经过沉砂井的污水流入氧化塘,不同时段流入氧化塘内的不同浓度的污水可在氧化塘内被均衡中和,污水内的一些物质在氧化塘内按规律沉淀,氧化塘内污水表面的复氧可氧化一些污水内的挥发性物质,氧化塘底沉淀的有机物被氧化塘内的厌氧菌分解。氧化塘对流入的污水还起到截流缓冲的作用,当需要对氧化塘内的水进行后续处理时,再将经氧化塘内的水排到集水井中,实现对氧化塘内的污水分批处理,保证处理效果。污水经过氧化塘的净化后进入集水井,根据生物滤塔的工作情况将特定量的污水从集水井输送至生物滤塔中,生物滤塔可去除污水中氨氮和磷。污水经过生物滤塔净化后进入二沉池,污水中的淤泥沉至二沉池底部,实现固液分离。由于二沉池与集水井连通,二沉池底部的液位差虹吸淤泥被输送至集水井中,淤泥在集水井中进行混合因为污泥中还有上次未消耗完的氮磷再次被反复消耗降解去除,再由提升泵提升到生物滤塔内反复工作对污水进行脱磷除氮。淤泥中的蓄磷菌通过反硝化作用充分分解分散。经过二沉池的污水流入生态滤床内,经过生态滤床净化后得到干净的清水,干净的清水被排放到清水池中排放。本专利技术因地制宜,适合没有专业管理人员且地形不规则的乡村,造价和运行成本都比较低,除磷脱氮率高,净化污水效果好,淤泥中的蓄磷菌被充分分解,不会产生淤泥膨胀,防止二次污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沉砂井的出水口高于氧化塘的进水口,氧化塘的出水口高于集水井的进水口,集水井的底部设有提升泵,集水井与生物滤塔通过提升泵连通,生物滤塔位于二沉池的上方,二沉池的底部高于集水井的底部,二沉池的出水口高于生态滤床的底部,生态滤床的底部高于清水池的底部。其有益效果为:在该系统中污水可以通过自身重力依次流过沉砂井、氧化塘、集水井,污水通过提升泵从集水井中被输送至生物滤塔中,再依靠自身重力依次流过二沉池、生态滤床,最后流至清水池中等待排放;二沉池中的淤泥通过虹吸作用被输送至集水井中。整个系统仅需要提升泵的运行,自动化控制成本较低,节省能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氧化塘包括过滤管,过滤管通过浮子悬浮在氧化塘中,集水井上设有第一调节阀,过滤管与第一调节阀通过第一软接头连接。 其有益效果为:通过悬浮在氧化塘中的过滤管的过滤,氧化塘中的污水被净化,净化后的水通过第一软接头流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生物滤塔内依次设有布水器和水处理生物膜载体,水处理生物膜载体呈SOS型排布。其有益效果为:生物滤塔内的布水器360度旋转,均匀适量地进行布水,水处理生物膜载体可以去除污水内的氨氮和磷。水处理生物膜载体呈SOS型平行排布在生物滤塔内,SOS型的水处理生物膜载体的表面积较大,保证污水与水处理生物膜载体具有充分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使得污水中的氨氮磷等物质与水处理生物膜载体表面进行物理化学反应,由风洞复氧进行物理化学等催化反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二沉池内设有斜管填料,二沉池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位于二沉池的上部,出水口为闸门,进水口的下端设有斜管填料,斜管填料的下端为污泥储存腔。其有益效果为:待处理的污水从进水口进入二沉池,污水中的淤泥经过斜管填料积聚在污泥储存腔内,脱去淤泥的上清液从出水口流出,出水口为闸门可以根据水位的不同而调节出水口的位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二沉池的底部高出集水井底部的距离为300-500cm。其有益效果为:二沉池的底部高于集水井底部300cm到500cm使二沉池的污泥储存腔内的淤泥可以通过虹吸水位差作用被输送至集水井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生态滤床内由上到下依次设有石粉层、沙层、青石子层和鹅卵石层,石粉层上种植有草类植物,鹅卵石层内穿设有渗透管,清水池上设有第二调节阀,第二调节阀与渗透管通过第二软接头连接。其有益效果为:待处理的水依次通过石粉层、沙层、青石子和鹅卵石层的过滤,被过滤在石粉层、沙层、青石子层和鹅卵石层的悬浮物质经过厌氧菌发酵后再由好氧菌消化降解进一步净化污水,另外石粉层、沙层、青石子和鹅卵石层对水流有阻挡作用,可起到调节水量大小的作用。被粉层、沙层、青石子和鹅卵石层的过滤后的水经过渗透管的渗透,通过第二软接头从第二调节阀排出,第二调节阀调节生态滤床排出水量的大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清水池上设有紫外线消毒装置。其有益效果为:紫外线消毒装置对清水池中水进行紫外线消毒,起到杀菌的作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沉砂井与氧化塘之间通过格栅连接。其有益效果为:当该系统投入到工业应用中时,由于需要处理的污水量较大,在沉砂井和氧化塘之间加入格栅,便于对大量的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清水池的出水口处设有流量计量系统。其有益效果为:清水池出口处的流量计量系统可以对清水池内的水进行定量排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沉砂井1、氧化塘2、集水井3、生物滤塔4、二沉池5、生态滤床6和清水池7。二沉池5与集水井3连通。沉砂井I的出水口高于氧化塘2的进水口,氧化塘2的出水口高于集水井3的进水口,生物滤塔4位于二沉池5的上方,二沉池5的底部高于集水井3的底部,二沉池5的出水口高于生态滤床6的底部,生态滤床6的底部高于清水池7的底部。在该系统中污水通过自身重力依次流过沉砂井1、氧化塘2、集水井3,污水通过提升泵31从集水井3中被输送至生物滤塔4中,再依靠自身重力依次流过二沉池5、生态滤床6,最后流至清水池7中,等待排放。二沉池5中的淤泥通过虹吸作用被输送至集水井3中。整个系统仅需要提升泵31的运行,自动化控制成本较低,节省能源。污水流入沉砂井I后,其中的砂石和较大体积的固态颗粒在沉砂井I中沉积。沉砂井I底部设置为倒置的圆锥形,便于砂石的积聚。沉砂井I的出水口高于氧化塘2的进水口,沉砂井I中的水通过自身的重力及水位差势能流入氧化塘2中。本实施例中,沉砂井I的底部高于氧化塘2的底部的距离200厘米,从而沉砂井I内的水通过自重流入氧化塘2内。氧化塘2内部设置有过滤管22,过滤管22通过浮子21悬浮在氧化2内。过滤管2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软接头23,第一软接头23的一端与过滤管22连通,第一软接头23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调节阀32。氧化塘2的底部放置有一定量的生物载体。不同时段流入氧化塘2内的不同浓度的污水可在氧化塘2内被均衡中和,污水内的一些物质在氧化塘2内按规律沉淀,氧化塘2内污水表面的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按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沉砂井、氧化塘、集水井、生物滤塔、二沉池、生态滤床和清水池,所述集水井与所述二沉池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克强冯强
申请(专利权)人:宋克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