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加工及安装的电梯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244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1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加工及安装的电梯轿厢,所述的电梯轿厢包括一个轿厢后壁和两个轿厢侧壁,所述的轿厢后壁由围壁一、围壁三和围壁四组成;所述的轿厢侧壁由围壁一和围壁二组成。所述的围壁一一侧为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另一侧为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所述的围壁二两侧为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所述围壁三一侧为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所述的围壁四一侧为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且所述的围壁三和围壁四的“L”形连接边为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由四种围壁组合形成不同尺寸大小的轿厢空间,提高了设计、操作、加工的标准化程度。同时相邻围壁由“L”形连接边搭接后再通过螺栓连接,避免围壁连接处漏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电梯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加工及安装的电梯轿厢
技术介绍
在传统电梯的轿厢组成中,用不同的单件围壁搭接组成轿厢被普遍运用于电梯轿厢装配,现有轿厢一般包括左右侧壁和后壁,从而形成一个矩形的使用空间。传统的轿厢侧壁和后壁由不同尺寸和截面形状的围壁构成,涉及的围壁截面形状多,加工复杂,同时安装工作相对繁琐,不利于现场安装。另外传统轿厢的围壁连接处存在漏光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创造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加工及安装的电梯轿厢围壁,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围壁截面形状多,加工复杂,不利于安装以及漏光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于加工及安装的电梯轿厢,该轿厢只需要用4种截面形状的围璧即可。包括一个轿厢后壁和两个轿厢侧壁,所述的轿厢后壁由围壁一、围壁三和围壁四组成;所述的轿厢侧壁由围壁一和围壁二组成;所述的围壁一一侧为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另一侧为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所述的围壁二两侧为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所述围壁三一侧为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所述围壁四一侧为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且所述围壁三和围壁四的“L”形连接边为相对设置,所述的围壁三和围壁四另一侧均为竖直连接边;所述的轿厢后壁中,围壁一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与围壁三向外翻折的’ L”形连接边相连,围壁一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与围壁四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所述的轿厢侧壁中,围壁一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与围壁二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围壁一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与另一围壁一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所述的轿厢后壁围壁三的竖直边与一个轿厢侧壁围壁二向内翻折的“ L”形连接边相连,所述的轿厢后壁围壁四的竖直边与另一轿厢侧壁围壁一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本专利技术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创造加工、安装都非常方便。只用四种截面形状的围壁及该4种截面形状围璧各自自身的尺寸变化形成不同尺寸大小的轿厢空间,提高了设计、操作、加工的标准化程度。同时相邻围壁由“L”形连接边搭接后再通过螺栓连接,即保证了连接强度又避免围壁连接处的漏光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1中轿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2中轿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创造“L”形连接边部分相连结构示意图图中:1、围壁一 2、围壁二 3、围壁三4、围壁四5、轿厢后壁6、轿厢侧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实施例1中的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梯轿厢,包括一个轿厢后壁和两个轿厢侧壁,所述的轿厢后壁由一个围壁一、一个围壁三和一个围壁四组成;所述的轿厢侧壁由两个围壁一和一个围壁二组成;所述的轿厢后壁中,围壁一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与围壁三向外翻折的’ L”形连接边相连,围壁一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与围壁四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所述的轿厢侧壁中,围壁一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与围壁二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围壁一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与另一围壁一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所述的轿厢后壁围壁三的竖直边与一个轿厢侧壁围壁二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所述的轿厢后壁围壁四的竖直边与另一轿厢侧壁围壁一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实施例2如图2所示,实施例2中的另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梯轿厢,包括一个轿厢后壁和两个轿厢侧壁,所述的轿厢后壁由两个围壁一、一个围壁三和一个围壁四组成;所述的轿厢侧壁由四个围壁一和一个围壁二组成;所述的轿厢后壁中,围壁一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与围壁三向外翻折的’ L”形连接边相连,另一个围壁一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与围壁四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最后两个围壁一的“L”形连接边相连接。所述的轿厢侧壁中,一个围壁一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与围壁二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围壁一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与另一围壁一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其他围壁一的“L”形连接边依次连接。所述的轿厢后壁围壁三的竖直边与一个轿厢侧壁围壁二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所述的轿厢后壁围壁四的竖直边与另一轿厢侧壁围壁一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通过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轿厢大小可以依靠两个围壁二、一个围壁三、一个围壁四与不同数量的围壁一的截面形状组合安装来实现,同时也可以通过该4种截面形状围璧的尺寸改变来完成,且相邻围璧的连接形式相同,加工、安装简单,标准化程度高。同时相邻围壁由“L”形连接边搭接后再通过螺栓连接,能够有效避免围壁连接处漏光。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便于加工及安装的电梯轿厢,包括一个轿厢后壁和两个轿厢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厢后壁由围壁一、围壁三和围壁四组成;所述的轿厢侧壁由围壁一和围壁二组成; 所述的围壁一一侧为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另一侧为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所述的围壁二两侧为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所述围壁三一侧为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所述围壁四一侧为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且所述围壁三和围壁四的“L”形连接边为相对设置,所述的围壁三和围壁四另一侧均为竖直连接边; 所述的轿厢后壁中,围壁一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与围壁三向外翻折的’ L”形连接边相连,围壁一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与围壁四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 所述的轿厢侧壁中,围壁一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与围壁二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围壁一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与另一围壁一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所述的轿厢后壁围壁三的竖直边与一个轿厢侧壁围壁二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所述的轿厢后壁围壁四的竖直边与另一轿厢侧壁围壁一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加工及安装的电梯轿厢,所述的电梯轿厢包括一个轿厢后壁和两个轿厢侧壁,所述的轿厢后壁由围壁一、围壁三和围壁四组成;所述的轿厢侧壁由围壁一和围壁二组成。所述的围壁一一侧为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另一侧为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所述的围壁二两侧为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所述围壁三一侧为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所述的围壁四一侧为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且所述的围壁三和围壁四的“L”形连接边为相对设置。本技术可由四种围壁组合形成不同尺寸大小的轿厢空间,提高了设计、操作、加工的标准化程度。同时相邻围壁由“L”形连接边搭接后再通过螺栓连接,避免围壁连接处漏光。【IPC分类】B66B11-02【公开号】CN204400401【申请号】CN201420850757【专利技术人】李洪利, 沈言, 宋沪娜 【申请人】天津市奥瑞克电梯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申请日】2014年12月2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加工及安装的电梯轿厢,包括一个轿厢后壁和两个轿厢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厢后壁由围壁一、围壁三和围壁四组成;所述的轿厢侧壁由围壁一和围壁二组成;所述的围壁一一侧为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另一侧为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所述的围壁二两侧为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所述围壁三一侧为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所述围壁四一侧为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且所述围壁三和围壁四的“L”形连接边为相对设置,所述的围壁三和围壁四另一侧均为竖直连接边;所述的轿厢后壁中,围壁一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与围壁三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围壁一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与围壁四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所述的轿厢侧壁中,围壁一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与围壁二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围壁一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与另一围壁一向外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所述的轿厢后壁围壁三的竖直边与一个轿厢侧壁围壁二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所述的轿厢后壁围壁四的竖直边与另一轿厢侧壁围壁一向内翻折的“L”形连接边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利沈言宋沪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奥瑞克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