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为在通信网络的两个节点之间建立路径而交换信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16014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15:40
公开了一种用于为在通信网络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建立路径而交换信息的方法。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可操作为发送连续性检查消息用于监测所建立的路径。该方法包括:在第一节点和在第二节点处根据路由协议生成至少一个链路状态消息;将连续性检查链路状态信息插入到该至少一个链路状态消息中;以及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交换链路状态消息用于计算该路径。连续性检查链路状态信息指示由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支持的连续性检查消息的至少一个传输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通信网络领域。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交换信息用以在通信网络(具体地,但非排它地,MPLS网络或MPLS-TP网络或GMPLS网络)的两个节点之间建立路径的方法。
技术介绍
如已知的,当前的通信网络,诸如IP(互联网协议)网络,利用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用于承载网络的节点之间的数据业务流。数据业务流由在源节点处生成的分组构成。根据MPLS,每个分组与“标签”相关联。分组随后被基于它们的标签朝向目的节点路由。特别地,MPLS网络内分组所沿的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径被称为标签交换路径(LSP)。LSP由网络的MPLS控制平面在传送分组之前确定,并且LSP通常包括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在每个中间节点处,根据分组携带的标签的值,分组被切换到所确定的路径的下一个中间节点。在发送该分组之前,该中间节点用新值来替代该标签以执行其自身交换操作(该操作被称为“标签交换”),该新值应当由下一个中间节点读取。MPLS控制平面已经被扩展以便被用来也在非IP网络上,诸如SDH(同步数字系列)或WDM(波分复用)网络上,创建标签交换路径。以这种形式,MPLS控制平面被称为广义MPLS或GMPLS控制平面。MPLS数据平面的协议子集,术语为MPLS-TP (MPLS传输协议子集(MPLS TransportProfile)),也已经被定义用于在传送网络内部署MPLS分组。流量管理(TE)是一种通常在分组网络中被使用的方法,用于改善分组的路由和网络资源(例如链路、设备、接口等)的使用。TE包括将附加的信息提供到与资源使用和资源可用性有关的节点。而且,TE允许路由操作将网络所传送的数据业务流的服务质量(QoS)要求纳入考虑。例如,流量管理提供关于未充分使用的和过度使用的资源的信息、以及沿着网络链路的可用带宽。流量管理允许数据分组被路由以便资源的使用得以平衡并且拥塞得以避免,同时保证QoS被保持。MPLS技术已经被扩展以并入TE功能,并且实施MPLS的这种扩展版本的网络通常被称为“MPLS-ΤΕ网络”。在下文,“基于MPLS的网络”或者只是“MPLS网络”的表达将被用于无差别地指代MPLS、MPLS-TP或GMPLS网络,并且也被用于指代实施TE功能的这些网络的任一个网络。如已知的,LSP的设立要求路由协议和信令协议的协调的实施方式。路由协议支持网络拓扑信息以及可用资源的信息在网络节点之间的通告。已知的MPLS路由协议包括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诸如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以及具体的具有扩展以支持流量管理功能的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TE)。OSPF-TE协议被定义在请求评议 RFC3630 (2003 年 9 月)、RFC4202 (2005 年 10 月)、RFC4203 (2005 年 10 月)中。特别地,每个节点保持具有当前网络拓扑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并且发生在网络拓扑中的变化通过洪泛(flooding)被分发。根据OSPF-TE协议,通告在网络节点之中被洪泛以便分发关于网络拓扑的、以及关于网络内所包含的流量管理(TE)链路的特性的信息。根据RFC4202,TE链路是具有TE特性的“逻辑”链路。该链路在以下意义上是逻辑的,即,其代表将关于某种物理资源(和它们的特性)的信息分组到/映射到由MPLS路由协议出于路径计算的目的使用的以及由MPLS信令协议使用的信息,该物理资源将网络的节点互连。特别地,TE链路可以因在网络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节点之间的一个或多个物理链路的“逻辑的”分组而产生。OSPF-TE协议提供在专用链路状态通告(LSA)中通告链路或TE链路的特性,诸如可用的带宽、交换能力、链路的类型等。而且,OSPF-TE协议提供将关于TE链路的信息收集到TE链路状态数据库中。与链路或TE链路相关的LSA源于链路的末端节点并且包括有效负载,该有效负载转而包括描述链路的链路TLV (即类型/长度/值三元组)。链路TLV转而包括子TLV的集合,包含例如链路类型(即点对点链路或多路访问链路)、链路ID (即链路的其他末端节点的标识符)以及本地接口的IP地址。而且,链路TLV可以包括另外的子TLV,接口交换能力描述符(ISCD)TLV,其描述接口的交换能力(例如根据所携带标签在逐分组的基础上交换分组的能力),链路通过该接口被连接到产生LSA的节点。信令协议支持以下任务,诸如在节点之间交换控制信息、分发标签、以及沿着路径预留资源。用于MPLS控制平面的已知的信令协议包括资源预留协议(RSVP)以及特别地具有扩展以支持流量管理功能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TE)。RSVP协议被定义在IETF的请求评议 RFC2205 (1997 年 9 月)和 RFC2210 (1997 年 9 月)中。根据这样的协议,产生数据业务流的源节点发送路径消息,该路径消息被传送到第一中间节点并且继而沿着标签交换路径被转发到其他中间节点,标签交换路径的路由是基于由路由协议分发的信息来选择的。如已知的(参见文件RFC2210,第3.1节),路径消息包含一些数据对象,该数据对象包括尤其是发送者模板对象、发送者-tspec对象以及adspec对象,该发送者模板对象包括源节点的IP地址,该发送者-tspec对象包括源节点的数据业务流的业务属性并且还包括标签交换路径的带宽,adspec对象包含通告数据。目的节点,在接收到路径消息时,沿着相反的路径将预留消息发送到源节点,其触发每个中间节点预留设立该标签交换路径所需要的资源。如已知的,在MPLS网络中,定义0ΑΜ(操作维护管理),这允许尤其是在该路径的末端节点处监测沿标签交换路径的故障的存在。特别地,该监测功能可以经由朝向路径的相对末端节点周期性的传送连续性检查(CC)分组而被执行(参见文件RFC6371,2011年9月)。如果CC分组未在一定数量(通常是3)的连续传输周期内被接收,则所监测的LSP被声明失败。被配置为监测沿着标签交换路径的故障的存在的已知OAM协议是双向转发检测(BFD)协议。BFD协议已经被扩展以便支持CC分组的发射,并且该扩展被定义在IETF的请求评议RFC6428(2011年11月)中。根据该示例性的OAM协议,路径的末端节点通过根据CC分组相应的可用传输速率协商CC分组的传输速率来启动监测会话,并且随后CC分组以所协商的传输速率被发送,以便可以在三个传输周期后检测故障。一旦在标签交换路径上检测到故障,进一步已知的是实施保护机制(即在预先建立的备选的保护路径上重新路由业务)、恢复机制(即一检测到故障就在动态地计算的新路径上重新路由业务)、或者用于从故障中恢复的保护和恢复组合(PRC)的机制。特别地,PRC机制允许通过动态计算另一保护路径来从双故障(即在工作和保护路径两者上的故障)中恢复。通常,从工作路径到保护路径的切换时间,以及在保护路径上的进一步故障的情况下,从故障的保护路径到动态建立的保护路径的切换时间,应当低于阈值,该阈值取决于所要求的性能以及与要保护的业务相关联的服务水平。遵守服务水平协议所要求的切换时间可以是几十毫秒,例如小于50ms。
技术实现思路
如在IETF的请求评议RFC5654(2009年9月)中详述的,MPL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62/CN104718732.html" title="用于为在通信网络的两个节点之间建立路径而交换信息的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用于为在通信网络的两个节点之间建立路径而交换信息的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交换信息用以在通信网络(CN)的第一节点(A)和第二节点(F)之间建立路径的方法,所述第一节点(A)和所述第二节点(F)可操作为发送连续性检查消息用于监测被建立的所述路径,其中所述方法包括:a)在所述第一节点(A)处和所述第二节点(F)处,根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生成至少一个链路状态消息;b)将连续性检查链路状态信息插入到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状态消息中;以及c)在所述第一节点(A)和所述第二节点(F)之间交换所述链路状态消息用于计算所述路径;其中所述连续性检查链路状态信息指示所述第一节点(A)和所述第二节点(F)所支持的所述连续性检查消息的至少一个传输速率。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V·格兰迪I·布西S·贝洛蒂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卡特朗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