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大年专利>正文

调距横杆式爬楼平地两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307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调距杠杆式爬楼平地两用车,是在普通平地运输小车的基础上,增加前后轮轮距自调装置,支撑杆(2)通过压块(5)和弹簧(8)连接在车梁(9)上,从而使支撑杆(2)下端的前轮可以自动调距,利用车身和把手作杠杆,实现爬楼,和星型爬楼小车相比,这种小车结构简单,爬楼省力。(*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新型爬楼平地两用车,属于搬运工具。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物件上楼和水平运输,除直接由人工肩杠、手提以外,已有的专利为新型多轮车,每车至少要6个车轮。由于这种爬楼平地两用车依靠人力将小车沿楼梯斜面向上拉动,拉力必须克服重物及小车在斜面上的分力,才能拉动小车,比较费力。这种小车必须在人上楼的同时拖拉小车,操作使用上仍有不便。同时,由于这种星形轮小车车轮较多,价格较高,目前虽有生产,推广使用较少。本技术的目的是以更简单、省力而实用的爬楼平地两用车,取代已有的星型多轮爬楼平地两用车。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普通平地运输的三轮或四轮小车的基础上,增加前后轮轮距自调装置,以实现“跨步爬楼”,并以车身和把手作杠杆,以车轮作支点,达到省力的效果,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图2是根据本技术提出的前后轮轮距自调装置的侧视图。下面结合图2详细说明本技术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调距情况。该装置由前轮1、支撑杆2、小轴3、压块5、销钉4、弹簧8和限位块6所组成。当在与车梁9相联的弹簧8的拉力作用下,通过压块5上的销钉4,压位支撑杆2的上端,使支撑杆2围绕与车梁相联的小轴3,力图作顺时针方向迥转,从而使处在支撑杆2下端的前轮1尽量前伸。限位块6上的定位螺钉7可改变限位块6在车梁9上的位置,可使前轮1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当前轮1碰到楼梯垂直面时,在推力的作用下,使前轮后移。本技术小车的爬楼动作如图1所示,当小车在人力推动下,依靠车身和把手将小车前轮撬起,升高一级台阶,继续前推小车,使前轮与楼梯垂直面相碰,在推力的作用下前轮后移,同时继续将小车上撬和平推,使前轮越过再上一级台阶时,前轮在弹簧的作用下前伸。此时,以前轮作支点,利用车身和把手作杠杆,将小车上撬和平移,使后轮上升一个台阶,从而完成一个“跨步”循环。当小车在平地和下楼时,只要将图2中的压块5沿小轴3作逆时针迥转,使销钉4压在支撑杆2的下部,力图使前轮后移,保持最小的前后轮轮距,即可。本技术是在普通平地小车的基础上增加0.50kg左右的另件所组成的轮距自调装置,即可爬楼和星型轮爬楼平地用车相比,爬楼省力,只需重物1/4~1/3的力量,结构简单。并可系列生产多功能折叠式爬楼平地两用车。权利要求1.一种调距杠杆式爬楼平地两用车,它在普通平地运输小车的基础上增加前后轮轮距自调装置,其特征是前后轮轮距自调装置由支撑杆(2)通过压块(5)和弹簧(8),连接在车梁(9)上,从而使处在支撑杆(2)下端的前轮可以自动调距。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车,其特征是限位块(6)上有定位螺钉(7),实现控制调距在适当的范围内。专利摘要一种调距杠杆式爬楼平地两用车,是在普通平地运输小车的基础上,增加前后轮轮距自调装置,支撑杆(2)通过压块(5)和弹簧(8)连接在车梁(9)上,从而使支撑杆(2)下端的前轮可以自动调距,利用车身和把手作杠杆,实现爬楼,和星型爬楼小车相比,这种小车结构简单,爬楼省力。文档编号B62B5/02GK2051921SQ8820372公开日1990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1988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1988年2月25日专利技术者王大年, 李晓燕 申请人:王大年, 李晓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距杠杆式爬楼平地两用车,它在普通平地运输小车的基础上增加前后轮轮距自调装置,其特征是前后轮轮距自调装置由支撑杆(2)通过压块(5)和弹簧(8),连接在车梁(9)上,从而使处在支撑杆(2)下端的前轮可以自动调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年李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王大年李晓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