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平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增生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8538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2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增生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大山黧豆12-15份、乳源木莲果12-15份、八月札9-12份、绣球防风20-25份、长管蝙蝠草15-20份、滇丹参6-9份、跌破勒9-12份、假耧斗菜6-9份、剑叶铁角蕨12-15份、铃茵陈15-20份、茜草10-15份、荃皮6-9份、红簕钩25-30份、青头菌15-20份、甘草6-9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增生,多年来,通过对多例患者的使用表明,有效率达到95.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增生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子宫内膜增生属于中医的“崩漏”范畴。中医认为月经定期蓄溢,需天癸通达冲壬,与肝、脾、肾相互协调方使气血和调,冲壬充盛,周期正常。若七情所伤或外感六淫、多产多劳,均可冲壬实损或虚损,冲壬二脉不能制约,经血非时妄行则发崩漏。子宫内膜增生症常表现为无排卵功血,并且有子宫内膜癌变倾向,而且子宫内膜增生对于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育都有很大的影响。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增生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由于中药取材大自然,不会产生像孕激素类的副作用,更不会出现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伤害,中医从患者体内环境出发,整体改善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中医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增生,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辨证治疗,将本病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气虚血瘀型、热郁血瘀型、肾虚血瘀型。目前,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中药有多种,但针对于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增生的中成药并不多见,而且还存在着治愈率较低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增生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增生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增生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大山黧豆12-15份、乳源木莲果12-15份、八月札9-12份、绣球防风20-25份、长管蝙蝠草15-20份、滇丹参6-9份、跌破勒9-12份、假耧斗菜6-9份、剑叶铁角蕨12-15份、铃茵陈15-20份、茜草10-15份、荃皮6-9份、红簕钩25-30份、青头菌15-20份、甘草6-9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为在上述配方中再加入番红花1-3份、绛梨木30-35份,以进一步增加活血祛瘀、解郁的效果。配方中所涉及到的药材的来源及功能主治如下:大山黧豆【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茳芒香豌豆的种子。【性味】辛;温【归经】肝经【功能主治】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主痛经;有经不调。乳源木莲果【来源】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乳源木莲的果实。【性味】淡;性平【功能主治】疏肝理气;通便止咳。主肝胃气痛;胁肋胀痛;老年便秘;咳嗽。八月札【来源】药材基源: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的成熟果实。【性味】昧微苦,性平。归肝、胃、膀胱经。【归经】肝;胃经【功能主治】疏肝和胃,活血止痛,软坚散结,利小便。主肝胃气滞,脘腹、胁助胀痛,饮食不消,下痢便泄,疝气疼痛,腰痛,经闭痛经,瘿瘤瘰疬,恶性肿瘤。绣球防风【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绣球防风的全草。【性味】味苦;辛;性平【功能主治】疏肝活血;被风明目;解毒。主妇女血瘀经闭;胁肋疼痛;小儿雀目;青盲翳障;痈疽肿毒;杨梅结毒;疥癣;皮疹。长管蝙蝠草【来源】豆科蝙蝠草属植物长管蝙蝠草,以全株入药。【性味】辛,凉。【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跌打瘀肿,风湿骨痛,肺结核咳嗽,蛇虫咬伤,痈疮等。滇丹参【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云南鼠尾草的根。【性味】味微苦;微甘;性微寒【归经】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祛瘀;凉血止血;养心安神;解毒消肿。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腹痛;胸痹绞痛;关节痛;疝痛;崩漏;吐血;衄血;咳血;血虚肢麻;失眠;健忘;惊悸;怔忡;乳痈;疮肿;跌打瘀肿。跌破勒【来源】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长叶柞木的叶、刺及种子。【性味】味苦;涩;性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催乳。主黄疸;水肿;跌打损伤;骨折;经闭;痈肿疮毒;乳汁不通;疮癣;瘰疬。番红花【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花柱的上部及柱头。【性味】甘;平【归经】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散郁开结;凉血解毒。主痛经;经闭;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净;腹中包块疼痛;跌扑损伤;忧郁痞闷;惊悸;温病发斑;麻疹。绛梨木【来源】鼠李科鼠李属植物薄叶鼠李,以根入药。秋末冬初采挖,晒干【性味】苦、辛,平。【功能主治】消食顺气,活血祛瘀。用于食积腹胀,食欲不振,胃痛,嗳气,跌打损伤,痛经。假耧斗菜【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假耧斗菜的叶或地上部分。【性味】味苦;涩;性寒【归经】肝;肾;脾经【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敛疮止血。主跌打损伤;经闭;痛经;外伤出血;金疮;伤口久不愈合;崩漏下血。剑叶铁角蕨【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剑叶铁角蕨的全草。【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舒筋止痛。主闭经;跌打损伤;腰痛;风湿麻木。铃茵陈【来源】为玄参科植物阴行草的全草。8~9月间割取全草,晒干。【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治黄疸,小便不利,水肿腹胀,跌损瘀痛,血痢,血淋,白带过多,月经不调,症瘕积聚,产后停瘀腹痛。茜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性味】苦;寒归肝;心经【归经】肝;心;肾;脾;胃;心包经【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疸;疮痈;痔肿。荃皮【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黄素馨的根。【性味】苦;涩;性温【归经】肺经【功能主治】散瘀止痛。主跌打瘀痛;骨折;刀伤。红簕钩【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梨叶悬钩子的根。【性味】酸;涩;凉【归经】肺;肝经【功能主治】清肺止咳;行气解郁。主肺热咳嗽,气滞胁痛,脘腹胀痛。青头菌【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绿红菇的子实体。【性味】甘;微酸;性寒【功能主治】清肝明目;理气解郁。主肝热目赤;目暗不明;妇女肝郁内热;胸闷不舒。甘草【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增生临床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行不畅有块,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或不孕,经前乳房胀痛,两胁胀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滑。配方中的各药物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用,所制成的中药具有疏肝理气、活血祛瘀的功效,能有效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增生,多年来,通过对9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到95.5%。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抽样方法从我单位近五年来确诊为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病人,年龄30-6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人。两组年龄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2、试验方法2.1对照组患者使用少腹逐瘀丸,按说明书服用,疗程6周。2.2治疗组口服本专利技术按照具体实施例1制得的中药颗粒,早、中、晚各一次。疗程6周。3、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增生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大山黧豆12‑15份、乳源木莲果12‑15份、八月札9‑12份、绣球防风20‑25份、长管蝙蝠草15‑20份、滇丹参6‑9份、跌破勒9‑12份、假耧斗菜6‑9份、剑叶铁角蕨12‑15份、铃茵陈15‑20份、茜草10‑15份、荃皮6‑9份、红簕钩25‑30份、青头菌15‑20份、甘草6‑9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增生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
大山黧豆12-15份、乳源木莲果12-15份、八月札9-12份、绣球防风20-25份、长管蝙蝠草15-20份、滇丹参6-9份、跌破勒9-12份、假耧斗菜6-9份、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平
申请(专利权)人:刘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