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桥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尤其涉及用于将单相交流(AC)电压转换成直流(DC)电压的PFC电路。
技术介绍
功率因数校正器或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是并网功率变换器的前端功率级,诸如[1]至[3]中的电源、电机驱动器和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校正器或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用于满足国际电网电流标准,诸如IEEE519和IEC-61000-3-12。这些标准还适用于通常用作低功率工业应用和家用装置的AC电源的单相电网网络。在系统中使用PFC确保了正弦输入电流和稳定的输出DC电压。还可以预见的是,PFC将作为非常重要的装置以确保更复杂的电网网络中的良好电能质量。在传统PFC中,使用二极管桥和升压变换器。二极管桥对电网电流和电压进行整流。升压变换器将电感电流整形成整流后的正弦电流。结果,电网电流是正弦的且与电网电压同相。由于在电路中仅存在一个有源开关,因而该变换器简单且成本低。因此,该变换器被照明应用普遍采用。然而,该电路的缺点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电感器(L1)和第二输入电感器(L2),所述电感器的第一端构成所述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第一二极管(D1)与第一可控半导体开关(S1)的串联连接,第二二极管(D2)与第二可控半导体开关(S2)的串联连接,该串联连接被并联连接在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正输出端子(VDC+)与负输出端子(VDC‑)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器(L1)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可控半导体开关的串联连接之间的一点处,以及所述第二电感器(L2)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可控半导体开关的串联连接之间的一点处,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 ...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2.05 EP 13195824.11.一种无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
第一输入电感器(L1)和第二输入电感器(L2),所述电感器的第一
端构成所述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
第一二极管(D1)与第一可控半导体开关(S1)的串联连接,
第二二极管(D2)与第二可控半导体开关(S2)的串联连接,该串
联连接被并联连接在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正输出端子(VDC+)与负
输出端子(VDC-)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电感器(L1)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一
可控半导体开关的串联连接之间的一点处,以及
所述第二电感器(L2)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第二
可控半导体开关的串联连接之间的一点处,其中,
所述第一二极管(D1)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极性使得电流能
够通过所述二极管至所述正输出端子,
所述可控半导体开关(S1,S2)能够阻止电流流过所述可控半导体开
关至所述负输出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还包括切换电
路(2),所述切换电路(2)适于以下述方式将电容器(CAB;CA,CB)
连接在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之间:当可连接到所
述输入端子的输入电压为正时,所述电容器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端子与所
述输出端子的电位之间,而当可连接到所述输入端子的输入电压为负时,
所述电容器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端子与所述输出端子的电位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其中,所述切换
电路适于针对来自所述电路的输入的高频电流分量形成通过电容器至所
述输出端子的所述电位的传导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其中,所述
切换电路包括两个可控双向开关(SA,SB)和电容器(CAB),所述开关
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入电子之间,并且所述电容器
连接在所述可控开关之间的连接点与所述输出端子的所述电位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其中,所述
切换电路包括第一可控开关(SA)和第二可控开关(SB)以及第一电容
器(CA)和第二电容器(CB),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一电容器串
\t联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端子与所述输出端子的所述电位之间,而所述第二
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二电容器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端子与所述输出端
子的所述电位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其中,所述
切换电路包括第一可控开关(SA)和第二可控开关(SB)以及第一电容
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艺文,李亭湖,
申请(专利权)人:ABB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