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置物篮的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73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置物篮的婴儿车,包含:    一支架组合体;    一背靠,连接于该支架组合体内;    一座垫,连接于该支架组合体内,且位于该背靠下方;    一置物篮,连接于该支架组合体内,且位于该座垫下方;及    多个轮子,枢接于该支架组合体下端;    其特征在于:该支架组合体具有一第一挡块,而该置物篮包括一篮体,和枢接于该支架组合体且连接于该篮体的一篮框;藉由改变该篮框与该第一挡块的相对位置,以调整该置物篮的高度。(*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置物篮的婴儿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整篮框高度的具有置物篮的婴儿车。(2)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习知婴儿车9包含一支架组合体1、组设于该支架组合体1上半部内的一背靠3和一座垫2,及组设于该支架组合体1下半部内的一置物篮4和多个轮子5。其中,座垫2可供婴幼儿直坐,或调整背靠3与座垫2间的夹角,以适于婴幼儿斜靠或躺卧。而置物篮4则可供置放婴幼儿用品或衣物或甚至外出购买的其它物品。然而上述习知婴儿车9的座垫2和置物篮4间的距离太小,或调整适于婴幼儿斜靠或躺卧后的背靠3和置物篮4间的距离太小,造成置物和取物的不便,或置物取物时打扰到婴儿车9中的婴幼儿。尤其吵醒熟睡中的婴幼儿,随之而来的哭闹,更造成父母亲莫大的困扰。(3)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篮框高度的具有置物篮的婴儿车。本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置物和取物的具有置物篮的婴儿车。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置物和取物时不会干扰婴儿车内婴幼儿的具有置物篮的婴儿车。本技术具有置物篮的婴儿车,包含一支架组合体、连接于该支架组合体内的一背靠、连接于该背靠的一端的一座垫、连接于该支架组合体内且位于该座垫下方的一置物篮,及枢接于该支架组合体下端的多个轮子,其特点是该支架组合体具有一第一挡块,而该置物篮包括有供置物的一篮体,和枢接于该支架组合体且连接于该篮体的一篮框;藉由改变该篮框与该第一挡块的相对位置,以调整该置物篮的高度。优选地,本技术具有置物篮的婴儿车,其中该支架组合体于两侧皆具有该第一挡块。优选地,本技术具有置物篮的婴儿车,其中该篮框具有挠性,以利该篮框改变与该第一挡块的相对位置。优选地,本技术具有置物篮的婴儿车,其中该第一挡块于邻近座垫的一侧和邻近轮子的一侧分别具有一斜面,且前者的斜度较小,以利该第一挡块支撑该篮框和张开该篮体。优选地,本技术具有置物篮的婴儿车,其中该置物篮的篮框可伸缩,且还包括一第二挡块,当该篮框处于收缩位置时,该第二挡块与该第一挡块相接触,当该篮框处于拉伸位置时,该第二挡块与该第一挡块相分离。优选地,本技术具有置物篮的婴儿车,其中该篮框具有相互套合的两杆体和置于套合在内的该杆体内的一弹性构件,且套合在内的该杆体具有一滑槽,而套合在外的该杆体藉由其所具的一固定件同时穿过该第二挡块和该滑槽,并卡合该弹性构件。优选地,本技术具有置物篮的婴儿车,其其中该第二挡块具有一挡块本体和一突耳,而该突耳具有一弧面,该弧面贴合于该支架组合体,以防止该第二挡块移位。优选地,本技术具有置物篮的婴儿车,其中该挡块本体进一步具有不同斜度的一第一侧面和一第二侧面,以利稳固支撑该篮框和调整该篮框的高度。优选地,本技术具有置物篮的婴儿车,其中该支架组合体于两侧皆具有该第一挡块,且该篮框亦对应设有两第二挡块。(4)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具有置物篮的婴儿车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习知婴儿车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新型具有置物篮婴儿车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立体组合图;图3是是沿图2线III-III的局部侧视图,并显示篮框处于较高位置时的剖面图;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第一挡块的立体图;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第二挡块的立体图;图6是类似图3的局部侧视图,显示篮框处于较低位置的状态;图7是本新型具有置物篮婴儿车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上视图,显示篮框与第一挡块的支撑状态;及图8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后视图,显示篮框与第一挡块的支撑状态。(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的杆体,包含空心管体在内且与
技术介绍
类似的组件亦采用相同编号。如图2、3所示,本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有置物篮的婴儿车8,包含一支架组合体1、组装于该支架组合体1中间的一座垫2、枢接于该座垫2一端和支架组合体1上半部的一背靠3、连接于该支架组合体1下半部的一置物篮4,及枢接于支架组合体1下端的多个轮子5。该支架组合体1包括以焊接、螺栓或铆钉等手段相互固接成三角形的一矩形把手杆体11、两平行第一杆体12、两平行第二杆体13,和固设于每一第一杆体12近第二杆体13一端的一铰链14,及固设于每一第二杆体13近第一杆体12一端的一第一挡块15。如图4、6所示,第一挡块15具有相反两端分别呈一大圆弧和一小圆弧且整体呈水滴状的一挡块本体151,和自小圆弧端横向延伸的一弧形突耳152。挡块本体151进一步具有一在上的第一侧面153、一在下的第二侧面154、贯穿大圆弧端的一鱼眼孔155,且挡块本体151相反于该鱼眼孔155的一侧面和突耳152的一侧面形成一连续弧面156。该鱼眼孔155供一第一固定件157穿套,而将第一挡块15以连续弧面156贴靠于第二杆体13外表面,且第一挡块15的第一侧面153约呈水平,第二侧面154呈大角度向上倾斜的方式固定于第二杆体13。其中,连续弧面156的贴靠可防止第一挡块15被第一固定件157固定后可能产生的转动,而呈水平角度的第一侧面153可稳固支撑下述的篮框41,呈上斜角度的第二侧面154有利篮框41从下降位置上升至张开篮体42的位置。如图2、3所示,该置物篮4包括一U形篮框41和穿套于该篮框41的一网状挠性篮体42。该篮框41进一步包括两第三杆体411、两弹性构件412、一U型第四杆体413,及两圆柱状第二挡块414(如图5)。每一第三杆体411具有相反的一枢接端416和一封闭端417,及介于两端间的一滑槽418。该枢接端416用以枢接于第一杆体12上的铰链14,另于每一第三杆体411内近封闭端417侧容置一弹性构件412,并将该两封闭端417分别插置于U型第四杆体413的两开口端内,再分别以一第二固定件419依序穿过一第二挡块414的一鱼眼孔、第四杆体413、第三杆体411的滑槽418、及弹性构件412,将第二挡块414以弧面贴合于第四杆体413而固定,同时将弹性构件412卡合限制于第三杆体411的封闭端417。如图2、3所示,藉由上述的构造组合,当篮框41的第二挡块414位于第一挡块15的第一侧面153上,且弹性构件412未受外力而呈正常状态时,篮框41受到第一挡块15水平的第一侧面153稳固地支撑而张开篮体42,使置物篮4可容置大量物品。当篮框41的U形第四杆体413被往远离婴儿车8的方向(即后方)拉动时,第二固定件419和第二挡块414亦随着第四杆体413移动,其中第二固定件419沿着滑槽418滑动并压缩弹性构件412,而当第二挡块414移至第一挡块15的后方时,篮框41便可以铰链14为枢转点而向下枢转成如图6,方便置物和取物,同时不必担心打扰到婴儿车8内的婴幼儿。当置物和取物完毕后,只需以单手将篮框41向上枢转,或再加上稍微地向后拉动,便可使第二挡块414轻易地滑过第一挡块15向上倾斜的第二侧面154,并藉由弹性构件412的弹性恢复力,使第二挡块414常保持在第一挡块15的第一侧面153上(如图3),而使篮体42呈张开状态。其实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亦可以一卡榫(未图示)取代该弹性构件412,藉由该卡榫暂时性地固定第三、四杆体411、413,使第一、二挡块15、414相对应并得到稳固地支撑。当向后拉动第四杆体413而使卡榫脱离正常位置时,第一、二挡块15、414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舜民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