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门洞的钢结构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5355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2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门洞的钢结构墙体,钢结构墙体中包括承重立柱(1)、门洞立柱(2)、连接件一(6)和连接件二(7)。门洞立柱(2)通过连接件一(6)与地龙骨(4)以及基础梁固定连接。连接件一(6)的底板与地龙骨(4)以及基础梁固定连接,背板与门洞立柱(2)中朝向门洞的C型钢骨的腹板固定连接。承重立柱(1)通过连接件二(7)与地龙骨以及基础梁固定连接。连接件二(7)的底板沿钢结构墙体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连接件一(6)的底板沿钢结构墙体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可以在距离门洞立柱最近的竖龙骨与门洞立柱的距离设置的较小的情况下顺利完成门洞处抗拔件的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房屋
,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门洞的钢结构墙体
技术介绍
目前,集成房屋以其施工周期短、安全可靠、对环境污染小、造型美观等优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何保障集成房屋的安全稳定性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例如如何构建安全稳定的带有门洞的钢结构墙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以上问题的带有门洞的钢结构墙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门洞的钢结构墙体,所述钢结构墙体包括两个承重立柱、两个门洞立柱、天龙骨、地龙骨、设置于所述天龙骨和所述地龙骨之间的多个竖龙骨以及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 ;所述门洞立柱为两个C型钢骨以背靠背方式形成的组合立柱;所述连接件一和所述连接件二均包括底板、背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连接件二的底板沿所述钢结构墙体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件一的底板沿所述钢结构墙体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所述连接件一安装于门洞立柱内部,所述门洞立柱通过所述连接件一与所述地龙骨以及基础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一的底板与所述地龙骨以及所述基础梁固定连接,背板与所述门洞立柱中朝向门洞的C型钢骨的腹板固定连接;所述承重立柱通过所述连接件二与所述地龙骨以及所述基础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二的底板与所述地龙骨以及所述基础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二的背板与所述承重立柱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连接件一包括为矩形平板结构的底板、为矩形平板结构的背板和均为直角三角形平板结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底板的第一端与所述背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背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并且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底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背板的第三端固定连接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并且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底板的第三端固定连接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所述背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门洞立柱的通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基础梁的通孔,所述底板的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背板上的通孔的直径。其中,所述连接件一的底板上用于连接基础梁的通孔的直径为20毫米,背板上用于连接门洞立柱的通孔的直径为5毫米。其中,所述连接件一上,所述背板上用于连接门洞立柱的通孔的个数为16个,设置为8排2列,每排通孔的中心点连接线均与所述背板的第一端平行,每排中2个通孔的中心点的间距为20毫米,每列中沿距离所述背板的第一端由近及远的方向上第2个通孔和第3个通孔的中心点间距为30毫米,其它相邻通孔的中心点间距为25毫米。其中,所述连接件二包括为矩形平板结构的底板、为矩形平板结构的背板、为折弯结构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为矩形平板结构的垫片;所述底板的第一端的中部与所述背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并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所述第一板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板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所述第一板件上与第一端垂直的第二端与所述底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并构成直角折弯结构;所述第二板件上与第一端垂直的第二端与所述底板的第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件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四端与所述背板的第二端的下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对称设置于所述底板和所述背板的两侧;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底板与所述垫片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基础梁的通孔,所述背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立柱的通孔,所述底板和所述垫片上的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背板上的通孔的直径。其中,所述连接件二的底板上用于连接基础梁的通孔的直径为28毫米,背板上用于连接承重立柱的通孔的直径为5毫米,垫片上用于连接基础梁的通孔的直径为18毫米。其中,所述连接件二的所述背板上用于连接立柱的通孔的个数为16个,设置为8排2列,每排中2个通孔的中心点的间距为27毫米,每列中相邻通孔的中心点的间距为20毫米,距与所述背板的第一端相对的第四端最近的一排通孔的中心点连线与此第四端的距离为15毫米。本技术所提供的带有门洞的钢结构墙体中,由于结构施工图设计中模数线的位置要求,距离门洞立柱最近的竖龙骨与门洞立柱的距离设置的较小(小于抗拔件施工安装所需作业空间的长度),此较小距离的设置导致常规情况下安装于门洞立柱外侧的抗拔件无法安装,于是相应地设计了能够安装于门洞立柱内部的连接件一。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方案,可以在距离门洞立柱最近的竖龙骨与门洞立柱的距离设置的较小的情况下(尤其是小于抗拔件施工安装所需作业空间的长度的情况下)顺利完成门洞处抗拔件的安装,同时使门洞处的连接结构美观。【附图说明】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带有门洞的钢结构墙体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连接件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连接件一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连接件一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连接件一的右视图;图6是本技术中连接件二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连接件二的侧板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连接件二的主视图;图9是本技术中连接件二的右视图;图10是本技术中钢结构墙体的安装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技术的基本思想是,由于结构施工图设计中模数线的位置要求,距离门洞立柱最近的竖龙骨与门洞立柱的距离设置的较小,此较小距离的设置导致常规情况下安装于门洞立柱外侧的抗拔件无法安装,于是本技术相应设计了能够安装于门洞立柱内部的连接件一。图1是本技术中带有门洞的钢结构墙体的示意图,本钢结构墙体包括两个承重立柱1、两个门洞立柱2、天龙骨3、地龙骨4、设置于天龙骨3和地龙骨4之间的多个竖龙骨5以及连接件一 6和连接件二 7。门洞立柱2为两个C型钢骨以背靠背方式形成的组合立柱。距离门洞立柱2最近的竖龙骨5与门洞立柱2的距离小于抗拔件安装所需作业空间的长度。连接件一 6和连接件二 7均包括底板、背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件二 7的底板沿钢结构墙体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连接件一 6的底板沿钢结构墙体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连接件一 6安装于门洞立柱2内部,门洞立柱2通过连接件一 6与地龙骨以及基础梁固定连接,连接件一 6的底板与地龙骨以及基础梁固定连接,背板与门洞立柱2中朝向门洞的C型钢骨的腹板固定连接。承重立柱I通过连接件二 7与地龙骨4以及基础梁固定连接,连接件二 7的底板与地龙骨4以及基础梁固定连接,连接件二 7的背板与承重立柱I固定连接。下面结合附图对连接件一 6进行详细描述。图2图示了连接件一 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门洞的钢结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墙体包括两个承重立柱(1)、两个门洞立柱(2)、天龙骨(3)、地龙骨(4)、设置于所述天龙骨(3)和所述地龙骨(4)之间的多个竖龙骨(5)以及连接件一(6)和连接件二(7);所述门洞立柱(2)为两个C型钢骨以背靠背方式形成的组合立柱;所述连接件一(6)和所述连接件二(7)均包括底板、背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连接件二(7)的底板沿所述钢结构墙体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件一(6)的底板沿所述钢结构墙体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所述连接件一(6)安装于门洞立柱(2)内部,所述门洞立柱(2)通过所述连接件一(6)与所述地龙骨(4)以及基础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一(6)的底板与所述地龙骨(4)以及所述基础梁固定连接,背板与所述门洞立柱(2)中朝向门洞的C型钢骨的腹板固定连接;所述承重立柱(1)通过所述连接件二(7)与所述地龙骨以及所述基础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二(7)的底板与所述地龙骨以及所述基础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二(7)的背板与所述承重立柱(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秀红段慧莹尹稷华宫大壮易艳丽范一欢王林伟季宇郭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北新房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