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广普专利>正文

带爬楼梯可折叠儿童及行李二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176 阅读:3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民用机械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爬楼梯可折叠儿童及行李两用车。其特征在于:采用三处四连杆机构实现爬楼、儿童车与行李车转换和折叠。爬楼装置由一个四连杆的两个对边杆与两车轮轴连接,S型挂钩与四连杆铰连。儿童车的靠背与四连杆(杆13、14、16、23)构成。转换行李车状态,拆除靠背及童座、杆(13)、(19)组成行李车。因此,该车不仅使用方便,而且有效地扩大了其使用范围,一车多用。(*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民用机械装置。在现有的技术中最先进的折叠式儿童车,这类车只能在平坦的路面上使用,不便于旅行和上街逛商店等上下楼梯,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特别是现有的儿童车应用范围较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带爬楼梯、折叠、可座、可卧的儿童及行李两用车。本技术的解决方案该车采用三处四连杆机构实现爬楼儿童车带爬楼与行李车的转换和折叠。第一处四连杆由杆2、杆3、杆7、杆8组成,两个车轮1、9和S型挂构5一起可绕主轴杆6转动,构成爬楼装置;第二处四连杆杆13、杆14、杆16、杆23构成儿童车座型及儿童车与行李车的转换装置;第三处四连杆杆11、杆12、杆13、杆23构成儿童车脚踏板或行李车支撑机构的折叠。本技术的爬楼装置,是一个用四连杆的两个对边即杆2、杆8与两车轮1和9分别靠轮轴27和轮轴10连接,S型挂钩5可分别与点A、C和点B、D固结且可绕主轴杆6旋转。当杆24与杆2脱开,S型挂钩与A、C两点固结就构成爬楼装置。本技术的两用车即儿童车与行李车相互转换。在儿童车状态时,由四连杆(杆13、杆14、杆16、杆23)和靠背17儿童座24构成。转换或行李车状态时,拆除靠背17和儿童座24,使杆14与杆13在E处脱开,即可构成由杆13、杆19组成或行李车。脚踏板杆12在行李车中起与地面支撑作用。本技术可座可卧,使靠背17与轴杆21脱开,靠拉带22连接轴杆21和靠背17,此时靠背17在水平位置。实现儿童卧位。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的爬楼装置解决了年轻父母带儿童上街逛商店、旅行时的上下楼梯等现实问题。2、本技术的一车二用延长了童车的寿命和有效使用时间,扩大了使用范围,方便了出差、买粮等现实问题,受益终身。3、本技术童车可座可卧,方便适合儿童生活习惯。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及实施例给出。附图说明图1带爬楼梯可折叠儿童及行李两用车的轴侧图。附图中序号1主轮,序号2连杆,序号3连杆,序号4主连杆,序号5S型挂钩,序号6主轴杆,序号7连杆,序号8连杆,序号9车轮,序号10车轮轴,序号11连杆,序号12支撑杆,序号13支撑杆,序号14支撑杆,序号15扶手,序号16横杆,序号17靠背,序号18车篷,序号19支杆,序号20挂钩,序号21轴杆,序号22拉带,序号23主支撑杆,序号24儿童座,序号25弹簧,序号26横轴杆,序号27横轴杆,序号28支撑杆,序号29横轴杆,序号30长杆螺栓,序号31车轮轴,序号32短园柱。本技术采用三个四连杆机构来实现折叠、爬楼及儿童车与行李的变换。本技术的爬楼梯是这样实现的。爬楼装置变换如附图位置使杆2与杆28脱开,依靠弹簧25自动旋转使杆23与杆28靠紧将S型挂钩与脱开B、D两点,靠外力使四连杆旋转,用S型挂钩与锁紧A、C两点,从而两轮(1,9)之间距离缩短到180~250mm。爬楼原理的实现人站在左侧于杆19向左斜上方加拉力,当轮1顶在第一楼磴底部时,人所施加的拉力,使杆2、杆3、杆7、杆8所组成四杆机构及轮9绕轮轴31转动且绕主轴杆6转动,当轮9旋转到第一楼梯磴的上面时,轮9沿第一楼梯磴面滚动,当行列到第二楼梯磴底部时,轮9顶在第二楼梯磴的底部,靠人所施加的拉力方向沿斜左上方,使杆2杆3杆7杆8所组成的四连杆机构及轮1绕轮轴10转动且绕主轴杆6转动,当轮1旋转到第二楼梯磴的上面时,轮1沿第二楼梯磴面滚动,就这样一个楼梯磴一个楼梯磴的实现爬楼目的。本技术靠四连杆实现儿童车与行李车变换。靠背17、儿童座24、杆14及杆16构成或儿童座形,如附图位置,使杆2与杆28脱开依靠弹黄25自动旋转使杆28与杆23靠紧,将S型挂钩5脱开B、D两点,使四连杆机构(杆2、杆3、杆7、杆8)靠外力旋转,用S挂钩5锁紧A、C两点,从而相应地两轮(1、9)之间距离短到180~250mm增加了承载能力。拆除靠背17儿童座24并将杆14与杆16在E处脱开,使杆14绕F点内旋转同杆16一起绕G点转,靠在杆23。杆12与地面接触起支撑作用,方便行李车的装卸,这样杆23杆13及杆19就构成行李车,且同样有爬楼性能。本实现新型儿童车可座可卧原理,如图为儿童座位。卧位的实现是使靠背17与轴杆21脱开,依靠拉带22与轴杆21连接,即形成儿童卧位。本技术的拆叠是这样实现的。使挂钩20与杆23脱开,杆18与杆19与杆22相靠,杆13与杆22相靠即完成拆叠。权利要求1.一种爬楼梯可折叠儿童及行李两用车,其特征在于该车采用三处四连杆机构实现爬楼儿童车带爬楼与行李车的转换和折叠,第一处四连杆由杆2、杆3、杆7、杆8组成,两个车轮1、9和S型挂钩5一起可绕主轴杆6转动,构成爬楼装置;第二处四连杆杆13、杆14、杆16、杆23构成儿童车座型及儿童车与行李车的转换位置;第三处四连杆杆11、杆12、杆13、杆23构成儿童车脚踏板或行李车支撑机构的折叠。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一种民用机械装置。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爬楼梯可折叠儿童及行李两用车。其特征在于采用三处四连杆机构实现爬楼、儿童车与行李车转换和折叠。爬楼装置由一个四连杆的两个对边杆与两车轮轴连接,S型挂钩与四连杆铰连。儿童车的靠背与四连杆(杆13、14、16、23)构成。转换行李车状态,拆除靠背及童座、杆(13)、(19)组成行李车。因此,该车不仅使用方便,而且有效地扩大了其使用范围,一车多用。文档编号B62B7/04GK2065168SQ9021342公开日1990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1990年6月8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8日专利技术者徐广普 申请人:徐广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爬楼梯可折叠儿童及行李两用车,其特征在于:该车采用三处四连杆机构实现爬楼儿童车带爬楼与行李车的转换和折叠,第一处四连杆:由杆2、杆3、杆7、杆8组成,两个车轮1、9和S型挂钩5一起可绕主轴杆6转动,构成爬楼装置;第二处四连杆:杆13、杆14、杆16、杆23构成儿童车座型及儿童车与行李车的转换位置;第三处四连杆:杆11、杆12、杆13、杆23构成儿童车脚踏板或行李车支撑机构的折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广普
申请(专利权)人:徐广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