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折叠童车推手用的伸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9151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提供一种可用于各种折叠式童车推手伸缩装置。本装置由推手上段(1)、推手下段(2)和衔接盒(3)等构成。由于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在现有童车的推手上略作改变,即可达到缩小体积,从而便于推带和收藏,使折叠式童车的结构更臻合理。(*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将提供一种供折叠式童车便于在折叠过程中推手可以伸缩用的专用装置。已获技术专利权的推、摇多用童车与其它各种可以折叠的童车,在折叠过程中,往往遇到其高出童车本体推手布置困难,权宜之计只能将其叠放在车体上,从而童车厚度仍然较大,对放置或携带,仍然使消费者感觉不甚方便。本技术将提供可以伸缩的推手装置,当童车放置不用或易地携带时,可以将推手缩入而不占空间;要作推手用时可将推手拔出,这样随着童车体积减小,解决童车放置与易地携带的不便。本技术的技术要点是将童车推手分作推手上段(1)与推手下段(2)二部份,推手上段(1)与推手下段(2)之间装有衔接盒(3),推手上段(1)下端顶端内部设片弹簧(6)顶住顶端呈园滑乳头状的压珠(6),推手上段(1)从而可被锁定或活动在衔接盒(3)内,衔接盒(3)被固定于推手下段(2)的上端,衔接盒(3)靠近推手下段(2)顶端一侧装有一用螺旋弹簧(8)顶住可弹压压珠(6)的掀钮(5),揿钮(5)顶端呈略有凹入以供压珠(6)园滑端部可以自由滑入的盲眼(7)所构成。附图说明图1——折叠式童车推手用的伸缩装置外形图。图2——折叠式童车推手用的伸缩装置结构图。以下结合附图,用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将折叠式童车推手分作推手上段(1)与推手下段(2)二部份,中间有一外形可根据童车美观需要而设计呈各种形状的衔接盒(3)。为使推手上段(1)可在衔接盒(3)内被锁定或伸缩自如,故在推手上段(1)下端顶端内部装有一呈V形或其它足够弹性形式的片弹簧(4),片弹簧(4)的一端固定于推手上段(1)下顶端的内壁一侧。片弹簧(4)伸向内壁的另一侧,该片弹簧(4)另一端铆定一只伸出推手上段(1)壁外的压珠(6),伸出壁外的压珠(6)端部呈园滑乳头状,压珠(6)可由片弹簧(4)使之弹向壁外或被压入壁内。推手下段(2)上端固定于衔接盒(3)内,靠近推手下段(2)顶端一侧装有一用螺旋弹簧(8)顶住被固定于衔接盒(3)内的揿钮(5),揿钮(5)的顶端有一呈略有凹入以供压珠(6)乳头状部份滑入的端部园滑的盲眼(7),或揿动揿钮(5)使压珠(6)滑出盲眼(7)。当童车使用时而需要拉长推手时,拔出推手上段(1)至极限时,推手上段(1)的压珠(6)便会自动滑入推手下段(2)揿钮(5)的盲眼(7)内,而使推手上段(1)被锁定。当需要将童车折叠时,可先掀动揿钮(5),使压珠(6)压入推手上段(1)壁内,再将推手上段(1)推下,从而使推手上段(1)经衔接盒(3)滑下且靠近推手下段(2)并列缩入。由于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将现有童车的推手略作改动,即可达到紧密折叠的目的,因此不致增加成本而加重消费者的负担,但却可以达到方便放置或携带的良好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供折叠式童车推手用的伸缩装置,其特征是将童车推手分成推手上段(1)与推手下段(2)二部份,推手上段(1)与推手下段(2)之间装有衔接盒(3),推手上段(1)下端顶端内部设片弹簧(4)顶住顶端呈园滑乳头状的压珠(6),从而可将推手上段(1)锁定或活动在衔接盒(3)内,衔接盒(3)被固定于推手下段(2)的上端,衔接盒(3)靠近推手下段(2)顶端一侧装有一用螺旋弹簧(8)顶住可弹压压珠(6)的揿钮(5),揿钮(5)顶端呈略有凹入以供压珠(6)园滑端部可以自由滑入的盲眼(7)所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将提供一种可用于各种折叠式童车推手伸缩装置。本装置由推手上段(1)、推手下段(2)和衔接盒(3)等构成。由于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在现有童车的推手上略作改变,即可达到缩小体积,从而便于携带和收藏,使折叠式童车的结构更臻合理。文档编号B62B9/00GK2087161SQ9022190公开日1991年10月23日 申请日期1990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1990年10月10日专利技术者宋郑还 申请人:昆山信艺模具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折叠式童车推手用的伸缩装置,其特征是将童车推手分成推手上段(1)与推手下段(2)二部份,推手上段(1)与推手下段(2)之间装有衔接盒(3),推手上段(1)下端顶端内部设片弹簧(4)顶住顶端呈园滑乳头状的压珠(6),从而可将推手上段(1)锁定或活动的衔接盒(3)内,衔接盒(3)被固定于推手下段(2)的上端,衔接盒(3)靠近推手下段(2)顶端一侧装有一用螺旋弹簧(8)顶住可弹压压珠(6)的揿钮(5),揿钮(5)顶端呈略有凹入以供压珠(6)园滑端部可以自由滑入的盲眼(7)所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郑还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信艺模具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