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9093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区、入口、出口、支撑结构、水生植物和固定件;污水从入口处进入处理区中,处理后的污水从出口处排出;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污水处理区中;所述水生植物固定在支撑结构上;所述固定件固定在处理区中,固定支撑结构;所述入口处设有入口防拦结构;所述出口处设有出口防拦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挺水性植物和浮叶植物对污水进行处理,经济绿色环保,易施工,占地面积不大,装置操作和维护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新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分为三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废水中分离固体废弃污染物,后两个阶段是在废水中通入氧气,利用好氧细菌在其中代谢处理;但后两个阶段的污水处理需要特定的装置,经济成本较高,且维护和操作难度大。“湿地”治理技术的发展很好的解决了经济成本,仪器装置的维护和操作的问题,但“湿地”处理技术需要大面积的空地多孔性材料,但多孔性材料的需要在未饱和的状态下吸附污染物,而多孔材料的再生需要较长的时间,处理过程无法调节细菌在氧化环境中的时间;且在发生暴雨的情况下对处理效率影响极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效率高,经济成本低,维护和操作简便的新型污水处理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区、入口、出口、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第一组水生植物、第二组水生植物、第三组水生植物和固定件;污水从入口处进入处理区中,处理后的污水从出口处排出;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位于污水处理区中;所述第一组水生植物固定在第一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二组水生植物和第三组水生植物固定在第二支撑结构上;所述固定件固定在处理区中,分别固定支撑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入口处设有入口防拦结构,所述入口防拦结构控制污水进入处理区的流速或污水从处理区中回流至入口处;所述出口处设有出口防拦结构,所述防拦结构控制处理后的污水排出的速率或排出的污水回流至污水处理区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是矩形形状的平坦结构,所述第一组水生植物位于污水上表面的同一水平高度处,所述第一组水生植物根部在水下,上部分位于水面上;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是双层结构,分为第二支撑结构第一部分和第二支撑结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第一部分位于污水上表面处,固定支撑第二组水生植物;第二支撑结构第二部分位于水下,固定支撑第三组水生植物。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组水生植物与第二组水生植物是挺水性植物,所述第三组水生植物是浮叶植物。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组水生植物的叶柄由第二支撑结构第二部分固定支撑,叶漂浮在污水上表面中。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包括底脚和杆身,所述低脚固定在处理区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固定件的杆身上端;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第一部分的中部固定在固定件的杆身上端,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第二部分的中部通过吊环固定在固定件的杆身中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在固定件上可上下移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由支撑框架构成,包括四条边框和多条横杆,所述边框是中空的矩形管,四边围成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横杆位于两边框之间,横杆上设有植物接收孔;所述边框的下边缘处设有排水孔,所述边框的底部设有软管,所述软管与支撑框架底部的液体入口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入口防拦结构和出口防拦结构包括底座、导向部分、防拦结构上部和侧向支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在处理区的底部上;所述防拦结构上部的底面上设有槽,所述导向部分位于槽中,所述防拦结构上部沿导向部分上下可移动;所述侧向支座与防拦结构上部相连,起固定和引导作用;所述防拦结构上部的上边缘上设有压力释放孔,所述压力释放孔是通孔。作为优选,所述防拦结构上部和侧向支座相连处设有防水马达。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施工,操作和维护简单,采用绿色植物对污水进行处理,效果好,对环境起到双层保护作用,同时具有观赏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污水处理装置10、处理区12、入口14、出口16、污水18、入口防拦结构20、出口防拦结构22、第一支撑结构30、第二支撑结构32、第一组水生植物34、水上表面36、第一组水生植物根部38、第一组水生植物上部分40、第二支撑结构第一部分42、第二支撑结构第二部分44、第二组水生植物46、第三组水生植物48、叶柄50、叶52、固定件60、底脚62、杆身64、吊环68图2是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其中,污水处理装置10、处理区12、入口14、出口16、第一支撑结构30、第二支撑结构32、第一组水生植物34、第二支撑结构第一部分42、第二支撑结构第二部分44、吊环68图3是本技术第一支撑结构透视图其中,支撑框架82、边框83、横杆84、植物接收孔86、排水孔88、软管90图4是本技术防拦结构透视图其中,底座152、底座底部154、导向部分156、防拦结构上部158、槽160、侧向支座162、防拦结构上部上边缘164、压力释放孔165、防水马达166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结构作进一步说明。一种新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处理装置10包括处理区12、入口14、出口16、第一支撑结构30、第二支撑结构32、第一组水生植物34、第二组水生植物46、第三组水生植物48和固定件60;污水18从入口14处进入处理区12中,处理后的污水18从出口16处排出;所述第一支撑结构30和第二支撑结构32位于污水处理区12中;所述第一组水生植物34固定在第一支撑结构30上;所述第二组水生植物46和第三组水生植物48固定在第二支撑结构32上;所述固定件60固定在处理区12中,分别固定支撑第一支撑结构30和第二支撑结构32。进一步地,所述入口14处设有入口防拦结构20,所述入口防拦结构20控制污水18进入处理区12的流速或污水18从处理区12中回流至入口14处;所述出口16处设有出口防拦结构22,所述防拦结构22控制处理后的污水18排出的速率或排出的污水回流至污水处理区12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结构30是矩形形状的平坦结构,所述第一组水生植物34位于污水上表面36的同一水平高度处,所述第一组水生植物根部38在水下,第一组水生植物上部分40位于水面上;所述第二支撑结构32是双层结构,分为第二支撑结构第一部分42和第二支撑结构第二部分44,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第一部分42位于污水上表面36处,固定支撑第二组水生植物46;第二支撑结构第二部分44位于水下,固定支撑第三组水生植物4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水生植物34与第二组水生植物46是挺水性植物,所述第三组水生植物48是浮叶植物。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组水生植物48的叶柄50由第二支撑结构第二部分44...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处理区、入口、出口、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第一组水生植物、第二组水生植物、第三组水生植物和固定件;污水从入口处进入处理区中,处理后的污水从出口处排出;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位于污水处理区中;所述第一组水生植物固定在第一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二组水生植物和第三组水生植物固定在第二支撑结构上;所述固定件固定在处理区中,分别固定支撑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所述入口处设有入口防拦结构;所述出口处设有出口防拦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处理区、入口、出口、
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第一组水生植物、第二组水生植物、第三组水
生植物和固定件;污水从入口处进入处理区中,处理后的污水从出口处排出;
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位于污水处理区中;所述第一组水生植物固
定在第一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二组水生植物和第三组水生植物固定在第二支撑
结构上;所述固定件固定在处理区中,分别固定支撑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
结构;所述入口处设有入口防拦结构;所述出口处设有出口防拦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
述第一支撑结构是矩形形状的平坦结构,所述第一组水生植物根部位于水下,
上部分位于水面上;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是双层结构,分为第二支撑结构第一部
分和第二支撑结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第一部分位于污水上表面处,
固定支撑第二组水生植物;第二支撑结构第二部分位于水下,固定支撑第三组
水生植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
述第三组水生植物的叶柄由第二支撑结构第二部分固定支撑,叶漂浮在污水的
上表面;所述第一组水生植物和第二组水生植物固定在水中的高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
述固定件包括底脚和杆身,所述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辉袁晓静张延坡徐少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飞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