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收集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885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缓冲收集框,包括框体、集料组件和缓冲组件;缓冲组件铰接在框体后侧上部,缓冲组件包括碟簧、碟簧座、碟簧套筒、挡板和活塞杆,碟簧和碟簧座设置在碟簧套筒内,挡板固定在碟簧套筒前开口处,碟簧座设置在碟簧后部,活塞杆贯穿挡板、碟簧并与碟簧座固定连接,活塞杆前端伸出挡板前侧;集料组件至少包括收集链和驱动链轮,驱动链轮安装在框体前侧,收集链的一端固定在驱动链轮上,收集链的另一端与缓冲组件的活塞杆前端固定。本缓冲收集框收集棒材时,先接触集料组件的收集链,收集链拉动缓冲组件的活塞杆,在碟簧的作用下,棒材在进入框体的时候可以减缓力的相互作用,降低了链条对工件表面的划伤,提高了对工件的保护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缓冲收集框,特别涉及一种棒材的缓冲收集框。
技术介绍
冶金行业中的管材、棒材生产线上,对加工好的管材、棒材需要进行收集,通常采用收集框进行收集。现有的一种收集框的基本结构为:一支架的两竖直梁的上部各装有一支承轮,在两支承轮上承担有柔性支承带,支承带的一端向支承轮下方延伸后固定,另一端向支承轮下方延伸并跨过一滚轮后与一水平的弹簧的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架固定。这种收集框是利用弹簧的拉伸达到缓冲效果,时间长后弹簧会被拉直,失去弹性,从而无法达到缓冲效果,缩短收集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缓冲收集框,该缓冲收集框可以有效的保护棒材工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冲收集框, 包括框体、集料组件和缓冲组件;缓冲组件铰接在框体后侧上部,缓冲组件包括碟簧、碟簧座、碟簧套筒、挡板和活塞杆,碟簧和碟簧座设置在碟簧套筒内,挡板固定在碟簧套筒前开口处,碟簧座设置在碟簧后部,活塞杆依次贯穿挡板、碟簧并与碟簧座固定连接,活塞杆前端伸出挡板前侧;集料组件至少包括收集链和驱动链轮,驱动链轮安装在框体前侧,收集链的一端固定在驱动链轮上,收集链的另一端与缓冲组件的活塞杆前端固定。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本缓冲收集框适合棒材的收集,结构简单,棒材进入本缓冲收集框内,先接触集料组件的收集链,同时,收集链拉动缓冲组件的活塞杆,在碟簧的作用下,棒材在进入框体的时候可以减缓力的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工件的外表面收集质量,降低了链条对工件表面的划伤,大大提高了对工件的保护性能。相比以往的机械链条式收集,由于设计与制造以及使用一段时间后,链条本身的疲劳,加之自然伸长。造成了工件与工件之间接触距离不断增大(碰撞动增大),工件的外表面收集质量难以保证。本缓冲收集框的集料组件还包括与收集链配合的过渡链轮,过渡链轮安装在框体后侧上部,收集链依次经过驱动链轮和过渡链轮直至与缓冲组件的活塞杆前端固定;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固定收集链的运动轨迹,增大本缓冲收集框收集容量。本缓冲收集框的驱动链轮通过电机驱动;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方便使用。本缓冲收集框的框体包括底板和若干直梁,若干直梁分别竖直固定在底部的前后两侧,并且前后两侧的若干直梁与底板之间形成一个堆叠区域;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使框体的结构更合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缓冲收集框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之一。图2是本缓冲收集框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2所示(为了视图简洁,图2中部分收集链通过中心线代替)本缓冲收集框包括框体、集料组件和缓冲组件。框体包括底板11和两个直梁,两个直梁分别是第一直梁12和第二直梁13,第一直梁12和第二直梁13分别竖直固定在底部的前后两侧,并且第一直梁12和第二直梁13与底板11之间形成一个堆叠区域14。缓冲组件包括碟簧21、碟簧座25、碟簧套筒22、挡板23和活塞杆24,碟簧21和碟簧座25放置在碟簧套筒22内,挡板23焊接固定在碟簧套筒22前开口处,碟簧座25处于碟簧21后侧,活塞杆24依次贯穿挡板23、碟簧21并与碟簧座25通过螺栓固定,活塞杆24前端伸出挡板23前侧,缓冲组件的碟簧套筒22与框体的第二直梁13上部通过销轴铰接固定。集料组件包括收集链31、过渡链轮32和驱动链轮33,驱动链轮33安装在框体第一直梁12下部,过渡链轮32安装在框体第一直梁12上部,过渡链轮32和驱动链轮33分别与收集链31配合,收集链31的一端固定在驱动链轮33上,收集链31的另一端与缓冲组件的活塞杆24前端固定,收集链31依次经过驱动链轮33和过渡链轮32直至与缓冲组件的活塞杆24前端固定,驱动链轮33通过传动轴34与电机(图中未示出)配合。本缓冲收集框初始状态时,电机带动驱动链轮33转动,拉紧收集链31,收集链31处于堆叠区域14上侧,缓冲装置沿第二直梁13上部转动,此时碟簧21处于自然状态。工件4进入收集框,由工件4的自身重量影响,收集链31下垂形成U型,收集链31进入堆叠区域14,活塞杆24带动碟簧座25,使碟簧21处于压缩状态,从而使工件4在接触到收集链31时得到缓冲,不会影响工件4矫直后的质量;根据工件4多少,通过电机带动驱动链轮33转动,调节处于堆叠区域14内收集链31的长度,直到工件4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将工件4捆扎吊走,碟簧21自动恢复初始状态。本缓冲收集框还可以设置多根第一直梁12和第二直梁13,可以配合多根第一直梁12和第二直梁13配合使用多组的集料组件和缓冲组件,都可以达到本缓冲收集框的技术效果。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收集框, 其特征为:包括框体、集料组件和缓冲组件;缓冲组件铰接在框体后侧上部,缓冲组件包括碟簧、碟簧座、碟簧套筒、挡板和活塞杆,碟簧和碟簧座设置在碟簧套筒内,挡板固定在碟簧套筒前开口处,碟簧座设置在碟簧后部,活塞杆依次贯穿挡板、碟簧并与碟簧座固定连接,活塞杆前端伸出挡板前侧;集料组件至少包括收集链和驱动链轮,驱动链轮安装在框体前侧,收集链的一端固定在驱动链轮上,收集链的另一端与缓冲组件的活塞杆前端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收集框, 其特征为:包括框体、集料组件和缓冲组件;
缓冲组件铰接在框体后侧上部,缓冲组件包括碟簧、碟簧座、碟簧套筒、挡板和活塞杆,碟簧和碟簧座设置在碟簧套筒内,挡板固定在碟簧套筒前开口处,碟簧座设置在碟簧后部,活塞杆依次贯穿挡板、碟簧并与碟簧座固定连接,活塞杆前端伸出挡板前侧;
集料组件至少包括收集链和驱动链轮,驱动链轮安装在框体前侧,收集链的一端固定在驱动链轮上,收集链的另一端与缓冲组件的活塞杆前端固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学楷夏永萍祁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浩中机械蚌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