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海峰专利>正文

一种预防小儿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中药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6495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1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防小儿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中药制剂。中医学理论认为,静脉炎因输液穿刺使气滞血瘀、毒结凝滞于血脉所致。为此,本发明专利技术选择具有清湿热、化瘀血、散结脉的中药笔仔草、假地豆、三颗针、虎杖、泡泡草、九牛子、粉苞苣、山海棠、龙船花根,制成外敷剂,经临床试验,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是涉及一种预防小儿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中药制剂
技术介绍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是以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柔韧性好,可随血管的形状弯曲,对血管刺激性小,可减少液体外渗,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它不仅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消除了家属的顾虑,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但由于使用方法不当或其他原因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尤以静脉炎为主要并发症,给患儿带来了痛苦,增加了护患矛盾。静脉炎在中医学属于脉痹的范畴,因输液穿刺使气滞血瘀、毒结凝滞于血脉所致。中医护理强调“未病先防,防护结合”,并积累了丰富的静脉炎防护经验。故中药预防小儿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是一种安全可靠、显效快、患者易于接受、无痛苦及无任何不良反应、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小儿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中药制剂。中医学理论认为,静脉炎因输液穿刺使气滞血瘀、毒结凝滞于血脉所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笔仔草8-12份、假地豆8-12份、三颗针10-15份、虎杖5_10份、泡泡草1_3份、九牛子8_10份、粉荀苣4_8份、山海棠3_5份、龙船花根10-20份。优选的,笔仔草10份、假地豆10份、三颗针12份、虎杖7份、泡泡草2份、九牛子9份、粉荀苣6份、山海棠4份、龙船花根15份。制备方法: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糊状。方中,笔仔草清热利水;假地豆清热利水、消肿解毒;三颗针清热利湿、散瘀;虎杖清热利湿、散瘀活血、解毒、通经、祛风湿;泡泡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九牛子清热解毒、理气散结;粉苞苣清热解毒、止痛消炎;山海棠理气止痛、活血化瘀;龙船花根降气止痛、活血通络。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纳入标准:年龄2月?7岁;穿刺部位为手背、足背静脉;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皮肤疾患及过敏体质者;肾功能、血常规异常者;有静脉损伤者。79例观察病例均为2013年I?10月在本院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将79例患儿采用SPSS17.0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2月?6岁,平均(3.45±0.19)岁。治疗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月?7岁,平均(3.29±0.22)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护理。①穿刺护理:严格无菌操作,采用2.5%碘酊常规消毒穿刺部位,范围为8cmX8cm以上。输液完成后采用肝素帽封管。②妥善固定:采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便于观察穿刺点情况和及早发现静脉炎。透明敷贴脱落、破损或有渗液、渗血时立即更换。在留置针的针尾,采用较长的胶布交叉固定,以免留置针滑落而刺破血管。③查看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定期观察插管穿刺部位是否干燥、清洁。护理人员或家属在输液过程中时刻陪伴在患儿左右,防止其体位变换时留置针脱出。如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红肿等,应警惕静脉炎的发生,立即拔除留置针,局部应用50%硫酸镁、95 %酒精进行湿热敷。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中药外敷护理:称取笔仔草10g、假地豆10g、三颗针12g、虎杖7g、泡泡草2g、九牛子9g、粉苞苣6g、山海棠4g、龙船花根15g,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糊状。每次输液完成后将药糊沿着静脉走行涂抹于穿刺点局部,在外采用保鲜膜覆盖,待药糊干燥后将保鲜膜取出。对于已发生静脉炎的患儿,加大药糊外敷剂量,用保鲜膜覆盖后采用热毛巾湿敷,每天2次,在湿敷过程中注意控制热毛巾温度,防止烫伤患。3.观察指标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O?10分,O分为无痛,10分为疼痛难忍)评价患儿输液疼痛情况;根据患儿的哭闹表现评价患儿的护理依从性;参考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制定的《输液治疗护理的实践标准》中的静脉炎标准评定患儿静脉炎发生情况;记录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4.护理结果静脉炎发生率,治疗组为2.50%,对照组为20.5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对照组为4.63±1.66d,治疗组为5.88±1.55d,治疗组长于对照组(P < 0.01)。治疗组疼痛评分为1.47±0.67,低于对照组3.26±1.24(P < 0.01);治疗组护理依从优良率85%,显著高于对照组62.3% (P < 0.05)。【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称取笔仔草10g、假地豆10g、三颗针12g、虎杖7g、泡泡草2g、九牛子9g、粉苞苣6g、山海棠4g、龙船花根15g,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糊状。实施例二:称取笔仔草12g、假地豆8g、三颗针15g、虎杖5g、泡泡草3g、九牛子8g、粉苞苣Sg、山海棠3g、龙船花根20g,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糊状。实施例三:称取笔仔草8g、假地豆12g、三颗针10g、虎杖10g、泡泡草lg、九牛子10g、粉苞苣4g、山海棠5g、龙船花根10g,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糊状。【主权项】1.一种预防小儿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笔仔草8-12份、假地豆8-12份、三颗针10-15份、虎杖5_10份、泡泡草1_3份、九牛子8_10份、粉荀苣4_8份、山海棠3_5份、龙船花根10-20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小儿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笔仔草10份、假地豆10份、三颗针12份、虎杖7份、泡泡草2份、九牛子9份、粉苞苣6份、山海棠4份、龙船花根15份。【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防小儿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中药制剂。中医学理论认为,静脉炎因输液穿刺使气滞血瘀、毒结凝滞于血脉所致。为此,本专利技术选择具有清湿热、化瘀血、散结脉的中药笔仔草、假地豆、三颗针、虎杖、泡泡草、九牛子、粉苞苣、山海棠、龙船花根,制成外敷剂,经临床试验,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IPC分类】A61K36-899, A61P9-14【公开号】CN104689111【申请号】CN201510105133【专利技术人】王海峰 【申请人】王海峰【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申请日】2015年3月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防小儿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笔仔草8‑12份、假地豆8‑12份、三颗针10‑15份、虎杖5‑10份、泡泡草1‑3份、九牛子8‑10份、粉苞苣4‑8份、山海棠3‑5份、龙船花根10‑2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王海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