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569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智能蓄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检测模块,检测模块安装于电池本体上,且连接电池本体的正极和负极;所述检测模块包括通讯端子和多块层叠设置的电路板,所述通讯端子安装于任意一电路板上,相邻电路板的相对面分别设置对应的插头和插座,并通过插头和插座连接通信,所述靠近电池本体的一块电路板的底面固定安装于电池本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智能蓄电池,通过多块层叠的电路板和通讯端子组成检测模块,在电路一定的情况下,将一个平面内的电路转换为立体层叠分布的电路,减小了电路板的底面积,减小智能蓄电池的宽度或长度,提高智能蓄电池的空间利用率;层叠设置的电路板通过插头和插座连接,方便拆卸和安装,进而方便维护和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智能蓄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约体积的智能蓄电池。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蓄电池,如果需要对蓄电池状态进行采集检测,则需在电池体外安装一个电池检测模块来实现。随着用户对设备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对设备智能化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电池在线运行状态的检测需求应运而生,由此产生了智能蓄电池的概念,其目的是在蓄电池上内置一个电池检测模块,实时检测电池的电压、内阻、温度等性能指标参数。电池检测模块除了电池参数的采集电路外,还有给模块工作供电的辅助电源,与外部主机通信的有线或者无线通信电路,有线的通信方式需要在检测模块上安装连接通信线缆的端子,无线的通信方式需要安装无线通信模块。所有这些器件如果放在一块电路板上,然后安装到蓄电池上的话,该电路板面积会比较大。同时电路板成品的高度一般取决于通讯端子的高度,所以现有的智能蓄电池比较宽大,空间的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的智能蓄电池。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蓄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检测模块,检测模块安装于电池本体上,且连接电池本体的正极和负极;所述检测模块包括通讯端子和多块层叠设置的电路板,所述通讯端子安装于任意一电路板上,相邻电路板的相对面分别设置对应的插头和插座,并通过插头和插座连接通信,所述靠近电池本体的一块电路板的底面固定安装于电池本体上。进一步地,所述多块电路板包括上电路板和下电路板,所述下电路板的底面与所述电池本体连接,上表面上设置所述通讯端子和所述插座;所述上电路板的底面设置所述插头,上电路板上还设置第一通孔;所述上电路板和下电路板通过所述插头和插座通信连接,且所述通讯端子适配地贯穿于所述第一通孔。进一步地,所述下电路板连接所述电池本体的正极和负极。进一步地,所述通讯端子为有线通讯端子或无线通讯模块。进一步地,所述上电路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通孔,对应套结下电路板上的与其对应的凸起的元器件。本技术的智能蓄电池,通过多块层叠的电路板和通讯端子组成检测模块,在电路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将一个平面内的电路转换为立体层叠分布的电路,减小了电路板的底面积,进而减小智能蓄电池的宽度或长度,从而提高智能蓄电池的空间利用率;层叠设置的电路板通过插头和插座连接,方便拆卸和安装,进而方便维护和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智能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智能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蓄电池10,包括电池本体11和检测模块12,检测模块12安装于电池本体11上,且连接电池本体11的正极和负极;所述检测模块12包括通讯端子122和多块层叠设置的电路板121,所述通讯端子122安装于任意一电路板上,相邻电路板的相对面分别设置对应的插头123和插座124,并通过插头123和插座124连接通信,所述靠近电池本体11的一块电路板的底面固定安装于电池本体11上。本实施例的智能蓄电池10,通过多块层叠的电路板121和通讯端子122组成检测模块12,在电路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将一个平面内的电路转换为立体层叠分布的电路,减小了电路板的底面积,进而减小智能蓄电池10的宽度或长度,从而提高智能蓄电池10的空间利用率;多块层叠设置的电路板121通过插头123和插座124连接,方便拆卸和安装,进而方便维护和维修。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多块电路板121包括上电路板1211和下电路板1212,所述下电路板1212的底面与所述电池本体11连接,上表面上设置所述通讯端子122和所述插座124 ;所述上电路板1211的底面设置所述插头123,上电路板1211上还设置第一通孔125 ;所述上电路板1211和下电路板1212通过所述插头123和插座124通信连接,且所述通讯端子122适配地贯穿于所述第一通孔125。本实施例中,只设置上电路板1211和下电路板1212,而且上电路板1211上设置第一通孔125套接通讯端子122,在检测模块12中,通讯端子122的高度一般是最高的,进而通讯端子122的高度决定了检测模块12的高度,所以上电路板1211的第一通孔125穿套通讯端子122后,不但可以减小检测模块12的底面面积,还未增加检测模块12的高度,进一步地提高了智能蓄电池10的空间使用效率,节约空间。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下电路板1212连接所述电池本体11的正极和负极,因为下电路板1212安装于电池本体11上,所以下电路板1212与电池本体11的正极和负极,导线连接距离更短,在拆卸上电路板1211时更方便。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通讯端子122为有线通讯端子或无线通讯模块,有线通讯端子传输数据稳定;无线通讯模块使用方便,无需布线等工作。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上电路板1211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通孔126,对应套接下电路板1212上的与其对应的凸起的元器件127,可以减小上电路板1211与下电路板1212之间的距离,当所述元器件127高于通讯端子122时,可以减小检测模块12的高度,进而减小智能蓄电池10的体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上电路板1211和下电路板1212,在设置电路时,将容易损坏的元器件127设置于上电路板1211的第一通孔125外侧的区域,不容易损坏的元器件127设置于下电路板1212上,这样在后续维护和维修的时候,因方便拆卸上电路板1211而方便维护和维修易损的元器件127。本实施例中,多块层叠的电路板121的形状、大小相同。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智能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本体和检测模块,检测模块安装于电池本体上,且连接电池本体的正极和负极;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通讯端子和多块层叠设置的电路板,所述通讯端子安装于任意一电路板上,相邻电路板的相对面分别设置对应的插头和插座,并通过插头和插座连接通信,所述靠近电池本体的一块电路板的底面固定安装于电池本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块电路板包括上电路板和下电路板,所述下电路板的底面与所述电池本体连接,上表面上设置所述通讯端子和所述插座;所述上电路板的底面设置所述插头,上电路板上还设置第一通孔;所述上电路板和下电路板通过所述插头和插座通信连接,且所述通讯端子适配地贯穿于所述第一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路板连接所述电池本体的正极和负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端子为有线通讯端子或无线通讯模块。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路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通孔,对应套结下电路板上的与其对应的凸起的元器件。【专利摘要】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智能蓄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检测模块,检测模块安装于电池本体上,且连接电池本体的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本体和检测模块,检测模块安装于电池本体上,且连接电池本体的正极和负极;所述检测模块包括通讯端子和多块层叠设置的电路板,所述通讯端子安装于任意一电路板上,相邻电路板的相对面分别设置对应的插头和插座,并通过插头和插座连接通信,所述靠近电池本体的一块电路板的底面固定安装于电池本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国洲刘波陈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海德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