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机,特别是一种太阳能发电机光伏组件的支撑调节机构,包括发电机箱体和光伏组件,所述发电机箱体顶部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固定有横梁;还包括气杆,所述气杆的两端分别与横梁和发电机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光伏组件与支撑框架卡接。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缸伸开和收缩的状态来实现对光伏组件的支撑,形成角度,便于光伏组件对太阳光的吸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结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机,特别是一种太阳能发电机光伏组件的支撑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太阳能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光线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方式,太阳能发电机的结构是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及电力转换装置组成的。光线照射太阳能电池表面时,太阳光子的能量传递给了硅原子,使电子发生了越迀,成为自由电子在P-N结两侧集聚形成了电位差,当外部接通电路在该电压的作用下,将会有电流流过外部电路产生一定的输出功率。便携式太阳能发电机利用这样的原理,只要有太阳光的地方都可以发电并使用电的产品。中国技术专利CN 203180581 U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发电机,包括发电机箱体,所述发电机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箱体一侧设置有伸缩式拉杆,所述箱体外表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还包括设置与所述发电机箱体内的以下发电系统:太阳能组件,接收太阳光能并将其转换为直流电能;太阳能控制器,接收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能并传输出去;逆变器,将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蓄电池,将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能储存起来并可用于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电能。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将发电系统集成于设有滚轮的发电机箱体内,发电机箱体上设置有控制面板直接控制发电系统的工作状态,相较于现有技术,便于携带和搬运,并且安装简便,适用范围广。但是,此专利技术专利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角度无法有效的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调节光伏组件角度又能形成稳定支撑的太阳能发电机光伏组件用支撑调节机构。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太阳能发电机光伏组件的支撑调节机构,包括发电机箱体和光伏组件,所述发电机箱体顶部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固定有横梁;还包括气杆,所述气杆的两端分别与横梁和发电机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光伏组件与支撑框架卡接。进一步的,所述光伏组件包括上电池板和下电池板,所述上电池板和下电池板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合页旁固定有L形挂钩,所述横梁上开有卡槽,所述L形挂钩卡接在卡槽内。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侧边上设置有可转动的卡扣,所述上电池片内侧固定有与卡扣相适应的卡柱。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通过气缸伸开和收缩的状态来实现对光伏组件的支撑,形成角度,便于光伏组件对太阳光的吸收。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结构稳定。【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支撑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光伏组件展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发电机箱体,2为支撑框架,3为横梁,4为卡槽,5为气杆,6为卡扣,7为光伏组件,8为合页,9为挂钩,10为卡柱701为上电池板,702为下电池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发电机光伏组件的支撑调节机构,包括发电机箱体I和光伏组件7。本实施方式的光伏组件如图2所示,所述光伏组件包括上电池板701和下电池板702,所述上电池板701和下电池板702通过合页8活动连接,这样可以将光伏组件折叠起来存放,有效节省光伏组件所占空间。如图2所示,所述发电机箱体I顶部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框架2,所述支撑框架2内固定有横梁3。本实施方式便携式太阳能发电机光伏组件的支撑调节机构还包括气杆5,所述气杆5的两端分别与横梁3和发电机箱体顶部固定连接。因为支撑框架2与发电机箱体I顶部一端活动连接,所以当伸展气杆时,支撑框架2就会绕活动连接端发生转动,使得支撑框架2与发电机箱体I顶部之间形成夹角,如图1所示。所述光伏组件7与支撑框架2卡接,这样当调节气缸带动支撑框架2发生转动时,光伏组件7也会随之转动,形成较好的接收角度。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合页8旁固定有两个L形挂钩9,所述横梁3上开有卡槽4,所述L形挂钩一边固定在光伏组件7上,另一边插入卡槽4内,这样光伏组件7与支撑框架2卡接。如图3和图4所示,装配时,先将气杆5展开,使得支撑框架2与发电机箱体I顶部形成夹角,然后将光伏组件7的挂钩9插入横梁3的卡槽4内,使得光伏组件7与支撑框架2卡接固定。最后,通过合页将折叠的上电池片701和下电池片702展开,更好的接收光照。 更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固定光伏组件7和支撑框架2,所述支撑框,2侧边上设置有可转动的卡扣6,所述上电池片内侧固定有与卡扣相适应的卡柱10。当通过合页展开电池片后,可以转动卡扣6,使得卡扣6勾住卡柱10,这样光伏组件7与支撑框架2更加稳定。虽然以上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和实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主权项】1.一种太阳能发电机光伏组件的支撑调节结构,包括发电机箱体和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箱体顶部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固定有横梁;还包括气杆,所述气杆的两端分别与横梁和发电机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光伏组件与支撑框架卡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发电机光伏组件的支撑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上电池板和下电池板,所述上电池板和下电池板通过合页活动连接。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发电机光伏组件的支撑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页旁固定有L形挂钩,所述横梁上开有卡槽,所述L形挂钩卡接在卡槽内。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发电机光伏组件的支撑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侧边上设置有可转动的卡扣,所述上电池片内侧固定有与卡扣相适应的卡柱。【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机,特别是一种太阳能发电机光伏组件的支撑调节机构,包括发电机箱体和光伏组件,所述发电机箱体顶部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固定有横梁;还包括气杆,所述气杆的两端分别与横梁和发电机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光伏组件与支撑框架卡接。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通过气缸伸开和收缩的状态来实现对光伏组件的支撑,形成角度,便于光伏组件对太阳光的吸收。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结构稳定。【IPC分类】H02S20-30【公开号】CN204392153【申请号】CN201520101497【专利技术人】柏涛涛, 金思思 【申请人】金思思【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申请日】2015年2月1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发电机光伏组件的支撑调节结构,包括发电机箱体和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箱体顶部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固定有横梁;还包括气杆,所述气杆的两端分别与横梁和发电机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光伏组件与支撑框架卡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涛涛,金思思,
申请(专利权)人:金思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