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晓琛专利>正文

攀楼、平地多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76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可攀楼、平地多用的运载工具,它由可折叠车身,车身底部装有横轴以及横轴两侧装有转动的行星轮组成。其特点包括:通过折叠车身,调节车形以使装载不同型体物品时垂直重心靠近车轴;行星轮可折叠(合拢)以减少占地面积;采用新式弹性助力、减震装置,使运载工具在行进攀楼时省力、平稳;同时可车、椅两用。(*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可攀楼、平地多用车。在以往以行星轮为基本攀楼手段的运载工具中,首先一般不采用弹力装置,或只在各个支臂中分别装一组弹簧。由于支臂长度的限制,使弹性装置只能起到减震和较小弹程的助力作用。其次没有采用行星轮折叠(合拢)措施。而使其在车身折叠后仍占较大面积。另外,由于行星轮转动时要有较高空间,因此造成以行星轮为基础的小型便携式运载工具上不适合装宽体物品,或者只能将重心远离轴心以避免行星轮与货物的碰撞,从而增加了人的持重负担。本技术针对上述弱点,为使攀楼运载工具在行进、攀楼时省力、平稳、携带放置方便,采取了如下新办法1.利用弹簧的储能作用,主要依靠车载物品自重将支臂上弹簧压缩。当向上拉车时,弹簧自然弹起,将弹簧所储存的势能作为推力,帮助人将物品推升,以节省人在上楼时的拉、推力(见附图说明图10)。2.本技术采用新的车身结构,可通过调节车身形状使车在载物后重心基本在车横轴附近。3.本技术为使车体折叠后进一步缩小体积,采用了行星轮可折叠(合拢)结构。本技术的基本构造是由可折叠车身、车身底部装有横轴以及横轴两侧装有可转动的行星轮(或再加一对普通轮)组成。其特点包括通过折叠车身,调节车形以使装载不同型体物品时垂直重心靠近车轴;行星轮可折叠(合拢)以减小体积;采用两对应支臂共用一组弹簧的新式弹性助力、缓冲减震装置,使运载工具在行进攀楼时省力、平稳;同时可车、椅两用。这里介绍甲、乙、丙三种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图1 为实施例甲的结构图图2 为甲型支臂外部结构图图3 为甲型外支臂交叉状态图图4 为甲型支臂内部结构图图5 为乙型支臂结构图图6 为乙型支臂联接转轴结构图图7 为丙型支臂及支撑轮结构图图8 为丙型攀楼示意图图9 为车体正常状态载物示意图图10 为车体口型部件抬起后载物状态示意图实施例甲(见图1)以车横轴(1)为中心;车轴上安装两根主支柱(2);主支柱上部安一中轴(3);中轴上安装一可活动口型部件(4);口型部件上部安装可折叠扶手(5)(同时为折叠后座椅支腿);口型部件下部安装可折叠底托(6),底托可向上移至中轴附近,做为折叠后的座椅。在正常形态时,可将物品直接放到车轴附近的车体上(见图9),这时货物在车轴附近重心低,垂直重心也比较靠近轴心。这是目前小型便携式车通用方式。但使用行星轮时不易装较宽物品。当装载宽体货物时,可调整车形,将装在中轴上口型部件抬起(见图10),使载货部位提高,这时虽重心偏高,但垂直重心已调整到车轴附近,因此人体负重并未增加,弥补了一般行星轮的便携式运载工具人体负重较多问题。车轴(1)两侧各有偶数个支臂(7)构成的弹性行星轮系统(见图1)本行星轮特点是为加大弹簧的助力弹程。采用在对应的两支臂共用一组(两个)弹簧(8),这样在不增加每个支臂长度的情况下,使弹簧的助力弹程可比单臂安弹簧的方式增加一倍以上,从而达到上楼时节省拉力和推力的作用。同时也起到缓冲、减震、自调整作用。甲型车行星轮的结构每组采用两个弹簧(8),安装在由圆钢管或冲压件构成的外支臂(9)内。内支臂(10)外端安有可转动轮子(11)(见图4)每个支臂全长(在弹簧常位及包括轮子)一般设计在150mm~350mm之间(特殊需要另考虑)。当支臂长度设计在上限附近时,弹簧的助力弹程较高,人拉推上楼时轻松省力。支臂在下限附近时,虽然助力弹程短一点,但整个车可造的小巧轻便,利于携带。当支臂长度设计在150mm附近时,由于支臂短,容易与楼梯相撞,损坏支臂,因此可在轴上安装一至二个直径约120mm左右的轮子(12)。以防楼梯撞损支臂。当支臂长度在350mm附近时,则不必加此轮。甲型车的行星轮折叠结构采用在支臂外侧安装卡键(13)的办法(见图3),当要合拢或星形交叉时,将行星轮外侧的那对支臂向外用力,这时轴上固定弹簧(14)收缩,两对支臂离开,然后将外侧支臂向任一方向向转规定角度,松手后,弹簧将内外支臂压紧卡实(见图2)。乙型车车体部分与甲型同,不同的是行星轮弹性支臂的构造(见图5)以及轴连接方式(见图6)不同。乙型车弹性支臂(15)采用圆型外支臂(见图5),两对应支臂只装一个弹簧(16),在支臂两边各装一根带可转动轮的支杆(17)组成。甲型支臂结构简单,但与之配套的转轴(18)则要复杂一点。乙型采用轴转接方式实现支臂的合拢或星形交叉。其构造是(见图6)依靠铆钉(19)连接几个半轴(20),利用铆钉上的弹簧(21),紧固轴上矩型花键(22),当要合拢或星形交叉时,将外侧那对支臂向外用力,弹簧(21)收缩,两轴离开,然后将外轴向任一方向转规定角度,实现合拢或星形交叉,之后松手,弹簧将内外半轴压缩,矩形花键卡实。乙型行星轮长度设计与甲型同,是否加防撞轮的要求也与甲型同。丙型车车身部分与甲、乙型同,不同的是它只有一对弹性支臂(见图7),其支臂构造可采用甲型双弹簧方式也可采用乙型单弹簧方式。与甲乙型不同的还有无论其支臂长度设计处在上限还是下限,两侧横轴(1)上都必须各加一轮子(23),该轮即是平地行进时的受力轮,也是攀楼时轴心与所攀台阶的支撑轮(见图8)。丙型结构更为简单特别适于制成便携式,不足是下楼时振动比甲、乙型大些。根据本技术弹性行星轮的基本原理,在加大支臂,弹簧等部件后,也同样适用于制造中、大型载重攀楼工具。权利要求1.本攀楼平地多用车、有由口型部件(4)、扶手(5)、底托(6)、支柱(2)组成的可折叠、可调节重心车身;车身底部装有横轴(1);横轴两侧装有由弹簧、内支臂(10或17)、外支臂(9或15)、轮子(11)组成的弹性行星轮,或再加一对普通轮子(12),其特征在于车身采用口型部件(4)可抬起以调节重心的结构;行星轮可折叠(或称合拢)及每对对应支臂只用一组弹簧的助力缓冲自调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车,其特征在于每对对应支臂共用一组(一个或多个)弹簧(8或16)组成的助力、缓冲装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车,其特征在于行星轮折叠系统安装卡键和固定弹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车,其特征在于其行星轮折叠系统将卡键(13)安在支臂(7)上,并在横轴(1)上安装固定多对支臂的固定弹簧(14)。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车,其特征在于其轴联接和折叠系统采用矩形花键卡口(22),并依靠铆钉(19)联接两半轴(20),同时在铆钉上安装轴固定弹簧(2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车,其特征在于横轴(1)上在安弹性支臂的同时,安装可滚动也可做为攀台阶支撑物的轮子(2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车,其特征在于在中轴(3)上安装可活动可变换角度的部件(4)。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可攀楼、平地多用的运载工具,它由可折叠车身,车身底部装有横轴以及横轴两侧装有转动的行星轮组成。其特点包括通过折叠车身,调节车形以使装载不同型体物品时垂直重心靠近车轴;行星轮可折叠(合拢)以减少占地面积;采用新式弹性助力、减震装置,使运载工具在行进攀楼时省力、平稳;同时可车、椅两用。文档编号B62B5/02GK2051919SQ89200339公开日1990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1989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1989年1月11日专利技术者叶晓琛, 刘金萍 申请人:叶晓琛, 刘金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攀楼平地多用车、有由口型部件(4)、扶手(5)、底托(6)、支柱(2)组成的可折叠、可调节重心车身;车身底部装有横轴(1);横轴两侧装有由弹簧、内支臂(10或17)、外支臂(9或15)、轮子(11)组成的弹性行星轮,或再加一对普通轮子(12),其特征在于:车身采用口型部件(4)可抬起以调节重心的结构;行星轮可折叠(或称合拢)及每对对应支臂只用一组弹簧的助力缓冲自调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晓琛刘金萍
申请(专利权)人:叶晓琛刘金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