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式封口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376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05:17
一种可拆式封口棒,包括底座、推板、定位板、弹性元件及固定件,前述封口棒于一侧设底座,底座设凹槽,并于凹槽设槽孔;前述推板设置于前述凹槽内,前述推板设滑动部,滑动部设第一、二穿孔;前述定位板设一穿孔;弹性元件,设置于前述座体与顶推部之间;前述固定件于一端设连接部,另一端设第一、二环围。当按压推板时,该推板向内滑动,槽孔、第一穿孔及穿孔的位置重叠,使固定件得以置入底座内或从底座内脱离;当第一环围设置于槽孔内时,使用者只要放开推板,即可利用弹性元件的弹力将推板向外顶推,使第二环围置入于第二穿孔内,由于第一环围的外径大于第二穿孔的孔径,使得第一环围被固定于推板与底座之间,完成封口棒与固定件的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关于一种可拆式封口棒;尤指一种利用可快速拆解替换封口棒的特殊结构,使封口棒的更换更为快速方便,且具备安全及稳固的功效的可拆式封口棒结构。
技术介绍
根据现有的可拆式封口棒结构,如中国台湾新型第572036号题为“真空机热封刀组装结构”的专利技术创造,其是由热封刀、嵌掣块及结合件所组成;其中该热封刀的侧向开设有可供嵌掣块于套掣弹性元件后穿设的贯孔,且嵌掣块于贯孔另端利用扣设元件将其扣设定位,另于贯孔侧边垂直凹设有容设孔,该容设孔并与贯孔导通贯穿形成有连结孔,于该容设孔内侧则可供容设有结合件,并于嵌掣块与结合件外缘皆形成有凹环槽,藉此,于常态下该结合件的凹环槽受嵌掣块嵌掣限位,而于按动嵌掣块令其凹环槽对应结合件的凹环槽时,则可直接令结合件与热封刀拆卸分离者。然而,该现有真空机热封刀组装结构为使嵌掣块2的凹环槽25得与结合件3的凹环槽31互相搭配使用,必需将两凹环槽25、31设置的非常精准,才能使热封刀I顺利进行拆装作业,若用户没有将嵌掣块2推至正确位置,将使得热封刀I的拆装变得相当麻烦,或发生热封刀脱离的现象,不具实用性。为此,本案专利技术人,积多年可拆式封口棒的制造经验,针对前述真空机热封刀组装结构的缺点,加以研宄,而专利技术本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乃是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特殊的底座、推板、定位板、弹性元件及固定件结构,使可拆式封口棒的拆装更为快速又便利,且各元件的制造成本低,并不需要非常精密的加工即可制成,即使有任何元件毁损或变形皆可分别拆解更换或维修,以提升可拆式封口棒的实用性及经济效益的可拆式封口棒。本技术所述的可拆式封口棒,至少包括封口棒,于一侧设底座;前述底座设一凹槽,并于前述凹槽的两侧设多个栓孔,前述凹槽设槽孔,并于该凹槽下方的一侧设座体;推板,是设置于前述底座的凹槽内,前述推板设滑动部,该滑动部是配合前述凹槽而设,使滑动部得于凹槽内滑动,前述滑动部设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前述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是互相连接,且第一穿孔的孔径大于第二穿孔的孔径,前述滑动部的一端设顶推部;定位板,设多个与前述底座的多个栓孔相对应的栓孔,并设一与前述底座的槽孔相对应的穿孔,以利用多个栓设元件将定位板锁设于前述底座上;弹性元件,是设置于前述底座的座体与推板的顶推部之间;固定件,于一端设连接部,使固定件得以设置于任何可装设封口棒的机器上,前述固定件的另一端设第一环围及第二环围,前述第一环围的外径小于前述底座的槽孔、推板的第一穿孔及定位板之穿孔的孔径,并大于推板的第二穿孔的孔径,且第一环围的高度小于前述底座的槽孔的深度,使前述底座的槽孔、推板的第一穿孔及定位板的穿孔的位置重叠时,得让固定件穿过定位板及推板,并使固定件的第一环围容设于底座的槽孔内,或自底座的槽孔脱离;前述第二环围的外径小于前述推板的第二穿孔的孔径,使该第二环围得以容设于推板的第二穿孔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可拆式封口棒的分解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可拆式封口棒的部分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可拆式封口棒的推板滑动状态的示意图(一)。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可拆式封口棒的推板滑动状态的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所述的可拆式封口棒的拆解状态的部分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的可拆式封口棒的组装状态的部分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的可拆式封口棒的运用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封口棒I底座10凹槽100栓孔101槽孔102座体103推板2滑动部20第一穿孔200 第二穿孔201顶推部21限制部22定位板3栓孔30穿孔31栓设元件32弹性元件4固定件5连接部50第一环围51 第二环围5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该最佳可拆式封口棒的实施方式如图式1-9所示,至少包含:封口棒1,于一侧设底座10,前述底座10得设置于封口棒I 一侧的中间位置,或得设置于封口棒I 一侧的两端,以便于使用者得以单手或双手进行封口棒I的拆装;前述底座10设一凹槽100,以容置推板2,并于前述凹槽100的两侧设多个栓孔101,以利用该多个栓孔101与定位板3互相锁固,并将推板2定位于凹槽100内,使推板2得于凹槽100内滑动;前述凹槽100设槽孔102,并于该凹槽100下方的一侧设座体103,以利用该座体103容设弹性元件4,并于槽孔102内容设固定件5。推板2,其是设置于前述底座10的凹槽100内,前述推板2设滑动部20,该滑动部20是配合前述凹槽100而设,使滑动部20得于凹槽100内滑动,前述滑动部20设第一穿孔200与第二穿孔201,前述第一穿孔200与第二穿孔201是互相连接,且第一穿孔200的孔径大于第二穿孔201的孔径;前述滑动部20的一端设顶推部21,并于另一端设限制部22,以利用前述顶推部21与弹性元件4互相抵顶结合,并利用前述限制部22限制推板2的滑动距离,以防止推板2滑出脱落。定位板3,设多个与前述底座10的多个栓孔101相对应的栓孔30,并设一与前述底座10的槽孔102相对应的穿孔31,以利用栓设元件32自定位板3的栓孔30处与前述底座10的栓孔101互相栓设锁固,并让固定件5得以自穿孔31处穿入设置于前述底座10的槽孔102内。弹性元件4,其是设置于前述底座10的座体103与推板2的顶推部21之间,前述弹性元件4得为弹簧或其它各种具有弹性的构件,以提供推板2向外顶推的力量,并让使用者得于按压推板2时压缩该弹性元件4,使推板得于座体103的凹槽100内顺畅滑动。固定件5,于一端设连接部50,使固定件5得以设置于任何可装设封口棒I的机器上,前述固定件5的另一端设第一环围51及第二环围52,前述第一环围51的外径小于前述底座10的槽孔102、推板2的第一穿孔200及定位板3的穿孔31的孔径,并大于推板2的第二穿孔201的孔径,且第一环围51的高度小于前述底座10的槽孔102的深度,使前述底座10的槽孔102、推板2的第一穿孔200及定位板3的穿孔31的位置重叠时,得让固定件5穿过定位板3及推板2,并使固定件5的第一环围51容设于底座10的槽孔102内,或自底座10的槽孔102脱离;前述第二环围52的外径小于前述推板2的第二穿孔201的孔径,使该第二环围52得以容设于推板2的第二穿孔201内。如图2-6所示,当使用者按压推板2时,该推板2即会向内滑动至定位,此时底座10的槽孔102、推板2的第一穿孔200及定位板3的穿孔31的位置即会互相重叠,使固定件5得以置入封口棒I的底座10内,或是直接将固定件5脱离封口棒I的底座10 (如图3及5所示);当固定件5的第一环围51设置于底座10之槽孔102内时,使用者只要放开推板2,即可利用弹性元件4的弹力将推板2向外顶推,使固定件5的第二环围52置入于推板2的第二穿孔201内,由于固定件5的第一环围51的外径大于推板2的第二穿孔201的孔径,因此使得固定件5的第一环围51被固定于推板2与底座10之间(如图4及6所示),完成封口棒I与固定件5的组装结合。如此,本技术所述的可拆式封口棒以创新的结构,利用特殊的底座10、推板2、定位板3、弹性元件4及固定件5结构,使可拆式封口棒的拆装更为快速又便利,且各元件的制造成本低,并不需要非常精密的加工即可制成,即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式封口棒,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封口棒,于一侧设底座;前述底座设一凹槽,并于前述凹槽的两侧设多个栓孔,前述凹槽设槽孔,并于该凹槽下方的一侧设座体;推板,是设置于前述底座的凹槽内,前述推板设滑动部,该滑动部是配合前述凹槽而设,使滑动部得以于凹槽内滑动,前述滑动部设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前述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互相连接,且第一穿孔的孔径大于第二穿孔的孔径,前述滑动部的一端设顶推部;定位板,设多个与前述底座的多个栓孔相对应的栓孔,并设一与前述底座的槽孔相对应的穿孔,以利用多个栓设元件将定位板锁设于前述底座上;弹性元件,是设置于前述底座的座体与推板的顶推部之间;固定件,于一端设连接部,使固定件得以设置于任何可装设封口棒的机器上,前述固定件的另一端设第一环围及第二环围,前述第一环围的外径小于前述底座的槽孔、推板的第一穿孔及定位板的穿孔的孔径,并大于推板的第二穿孔的孔径,且第一环围的高度小于前述底座的槽孔的深度,使前述底座的槽孔、推板的第一穿孔及定位板的穿孔的位置重叠时,得让固定件穿过定位板及推板,并使固定件的第一环围容设于底座的槽孔内,或自底座的槽孔脱离;前述第二环围的外径小于前述推板的第二穿孔的孔径,使该第二环围得以容设于推板的第二穿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祥嫆
申请(专利权)人:吉达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