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手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366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折叠式手推车,其主要由车架、位于车架上的载物斗、设置于车架前部的行走轮组成,车架包括两条纵向杆体、固定联接在两纵向杆体中后段之间的后横向支撑体、及位于每条纵向杆体中后段部位的立式支撑脚,上述各纵向杆体的后端有手持部,上述后横向支撑体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纵向杆体或立式支撑脚可拆分联接,或所述后横向支撑杆体的一端与其对应侧的纵向杆体或立式支撑脚活动轴联接、另一端与其对应侧的纵向杆体或立式支撑脚可拆分连接;所述两条纵向杆体中至少有一条纵向杆体与车架前端活动轴联接。具有折叠方便,节约存放空间等特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实用型新型涉及一种手推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手推车,其主要由车架、位于车架上的载物斗、设置于车架前部的行走轮,车架包括两条纵向杆体、固定联接在两纵向杆体中后段之间的后横向支撑体、及位于每条纵向杆体中后段部位的立式支撑脚,上述各纵向杆体的后端为手持部。但该类手推车的车架大都不具能够简易拆分后存放或方便折叠后存放的结构和功能,存在闲置时或运输及携带过程中占用空间较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其车架可折叠的手推车。其技术解决方案是本技术折叠式手推车,其主要由车架、位于车架上的载物斗、设置于车架前部的行走轮组成,车架包括两条纵向杆体、固定联接在两纵向杆体中后段之间的后横向支撑体、及位于每条纵向杆体中后段部位的立式支撑脚,上述各纵向杆体的后端有手持部,上述后横向支撑体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纵向杆体或立式支撑脚可拆分联接,或上述后横向支撑杆体的一端与其对应侧的纵向杆体或立式支撑脚活动轴联接、另一端与其对应侧的纵向杆体或立式支撑脚可拆分连接;上述两条纵向杆体中的一条纵向杆体与车架前端活动轴联接或两条纵向杆体均与车架前端活动轴联接。本技术手推车的车架部分,在取下载物斗后,通过全部拆下后横向支撑体两端,或拆解一端设置活动轴后横支撑体的另一端,再将其中一条纵向杆体向另一纵向杆体贴靠,或将两个纵向杆体同时相对贴靠,从而实现车架的横向折叠靠紧,能有效减少车架横向占用空间,便于存放或携带或运输。上述车架前端可为П型结构,左右两侧各为一向内侧开口的槽型臂,纵向杆体的最前段置入各自对应的槽型臂内槽中,纵向杆体的最前段的前端部通过活动轴联接在槽型臂上。本方式,既便于各纵向杆体与车架前端之间活动轴联接,又便于两个纵向杆体向内转动相向(对)贴靠;还便于行走轮与车架间的固定联接,结构紧凑。上述后横向支撑体的一端可通过活动轴联接于对应侧的立式支撑脚上,另一端设置插舌部,在该端对应侧的立式支撑脚上设置对应的插舌置入口;在后横向支撑体的上方车架上设置拉紧释放机构,该机构牵拉绳索的一端固定联接在对应侧的纵向杆体上,另一端联接在位于另一侧纵向杆体上的旋钮上。本方式一则在折叠车架时,通过拉紧释放机构的旋钮释放绳索,在松弛状态下取下载物斗,然后将后横向支撑体插舌端从插设置入口分出,转动后横向支撑体贴向另一立式支撑脚侧旁,后将其中一条纵向杆体向另一纵向杆体贴靠,或将两条纵向杆体同时相对贴靠,完成车架的相应折叠,操作便捷,协动性好;二则在组装形成完整车体时,在松弛状态下,转动后横向支撑体,使后横向支撑体插舌部插进置入口内,将载物斗与车架对应联接部分接合,后通过拉紧释放机构的旋钮收紧绳索,完成装配。上述各纵向杆体可由至少两段以上的分杆体构成,其中在后一段分杆体可置入前一段分杆体的内槽道中,最后段分杆体的未端有所述手持部。在上述每前一段分杆体的后部设置弹性锁定柱,其后续一段分杆体的适宜部位设置对应的定位孔。上述方式,一则折叠(收缩)车架时,可将后段分杆体依次插入其前一段分杆体内,实现车架的纵向折叠,缩小车架的纵向空间,二则,组装整车时,可将分杆体依次抽出。设置弹性锁定柱及相应的定位孔,一则利用锁定柱的弹性作用,在折叠时使锁定柱的柱头瞬间脱离定位孔,从而使该分杆体可进行抽伸或推进其前一段分杆体的动作得以完成,二则在各后一段分杆体抽伸或推进到位时,锁定柱依靠其弹性储能自行顶入对应的定位孔内,实现分杆体设定工作长度的锁定。结构简单紧凑,便于操作。上述手持部可有向下弯曲的钩状结构。一则便于手部对车体回倒时的操作,二则便于对车架的倒置悬挂存放。上述载物斗与车架可拆分联接。便于对车架部分的折叠。在上述载物斗的底侧外壁顺沿各条纵向杆体的若干适宜部位各设置突出卡舌,在各纵向杆体上对应各卡舌的部位开设联接卡槽;上述突出卡舌的断面可为型,其自由端朝向左外侧或右外侧,上述联接卡槽的断面可为绕垂直轴翻转180°的型;在上述联接卡槽的顶部外边缘可设置条状突檐或在上述联接卡槽的外侧壁上开设供对应突出卡舌自由端置入的开放口。该两种方式能较好适合与上述拉紧释放机构、后横向支撑体的相互配合使用,在组装形成完整车体时,在松弛状态下,将载物斗底部的各突出卡舌同时置于其对应的联接卡槽内,通过拉紧释放机构的旋钮收紧绳索,此时各突出卡舌的自由端沿卡槽内底面向左外侧或右外侧相对移动,最后各自由端进抵上述条状突檐部位对应的槽内空间或从上述开放口探出,可使载物斗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均能得到相应的位置限定,使载物斗的联接比较稳固,能够较好地克服松动现象,即使,在物斗处于90°或大于90°方位使,也不会从联接处脱离;在取下载物斗过程中,通过拉紧释放机构的旋钮释放绳索,使车架处于松弛状态,向左右外侧略外分两纵向杆体,使突出卡舌的自由端向内移出进抵部位或脱离开放口,上提载物斗即可完成。上述方式将载物斗与车架联接固定和将载物斗取下较为方便;能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采取螺栓付拆分方式固定联接载物斗或取下载物斗时所带来的繁琐。上述载物斗可共设置两组卡舌,每一条纵向杆体对应其中一组,每组卡舌由一前、一后两个卡舌构成。数量合理适宜,利于在车架(如对应纵向杆体部分)上联接卡槽或卡口位置的均衡合理布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结构原理示意图,主要示出了车体分解时的情形。图2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整体架构原理示意图。图3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侧视结构原理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2、图3,本技术的车架部分,其前端1为一П形结构,其有前横向支撑杆13,左侧有左槽型臂11、右侧有右槽型臂12,槽型臂11、12沿长度方向设置内槽道,左槽型臂11内侧设置内槽道的侧开口(未示出),右槽型臂12内侧设置内槽道的侧开口121,行走轮2通过轮轴21、轴套22等联接在车架的前端;其还有左纵向杆体3、右纵向杆体4,左纵向杆体3有前段分杆体31和后段分杆体32,后段分杆体32有手持部321,手持部321有向下弯曲的钩状结构3211,右纵向杆体4有前段分杆体41和后段分杆体42,后段分杆体42有手持部421,手持部421有向下弯曲的钩状结构4211,其中在后的后段分杆体32可置入前段分杆体31的内槽道中,即后段分杆体32可推进前段分杆体31的内槽道中,使整个左纵向杆体3得以缩短,后分杆体32也可从前段分杆体31内槽道中抽伸,使整个左纵向杆体3得以伸长达到设定工作长度,同样,在后的后段分杆体42可置入前段分杆体41的内槽道中,即后段分杆体42可推进前段分杆体41的内槽道中,使整个右纵向杆体4得以同样缩短,后分杆体42也可从前段分杆体41内槽道中抽伸,使整个右纵向杆体4得以伸长达到设定同样工作长度,在上述前段分杆体31的后部设置弹性锁定柱311,后段分杆体32的适宜部位设置对应的定位孔,一般可只设置在后段分杆体32的前部,使分杆体32抽伸达到最大工作长度时锁定,也可在分杆体32的前部设置一个前定位孔(未示处)和后部设置一个后定位孔322,当分杆体32抽伸达到最大工作长度时进行锁定,还可在分杆体32回缩(进)极限位置时进行锁定,更加便于在折叠后通过手持部提拿车架,当然,还可根据需要在分杆体32上设置三个以上的定位孔,以便用于选择实现该分杆体多个不同的工作长度,同理,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手推车,其主要由车架、位于车架上的载物斗、设置于车架前部的行走轮组成,车架包括两条纵向杆体、固定联接在两纵向杆体中后段之间的后横向支撑体、及位于每条纵向杆体中后段部位的立式支撑脚,上述各纵向杆体的后端有手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向支撑体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纵向杆体或立式支撑脚可拆分联接,或所述后横向支撑杆体的一端与其对应侧的纵向杆体或立式支撑脚活动轴联接、另一端与其对应侧的纵向杆体或立式支撑脚可拆分连接;所述两条纵向杆体中的一条纵向杆体与车架前端活动轴联接或两条纵向杆体均与车架前端活动轴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学楼张培敬纪谦龙徐志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泰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