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梅照付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铲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57353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0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铲制造方法,涉及厨房炊事用具,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有以下步骤,a:按照重量配比,选择以下重量百分比:其中,碳为1.0-1.1%、锰为0.9-1.2%、钛为0.11-0.45%、钒为0.20-0.23%、镍为0.5-0.8%,其余为铁依次加入熔炉内;b:将上述得到的铁水注入锅铲模具中进行浇铸;c:浇铸后进行退火,并将退火后的锅铲在加热炉中加热到780-980℃,保温时间为5-8min,以形成奥氏体;d:最后进行空泠或者水冷或者其他激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4107183018,申请日为2014年12月I日,名称为一种多功能铲及其制造方法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坎事用具,更具体的说,是涉及。
技术介绍
申请号为201310634572.0的中国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勺子,由勺把、勺体组成,其中在勺把上,设置有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感应头位于勺体的后端。申请号为201210215686.7的中国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溅的漏勺,包括勺体、勺盖及手柄,勺盖盖在勺体上,手柄固定在勺体的边沿上,勺盖的缺口卡在手柄的底部,勺体的边沿上的磁铁a和勺盖的翻边上磁铁b吸和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油炸食物的时候,可防止食物油炸时油溅起来,溅到人的衣服或者皮肤上,为人们油炸食物提供了安全干净的环境。但是上述两种专利,参照图1所述的铲子,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显得功能单一,只起到了单一的功能,这就要使得人们必需要买锅铲、勺子、夹子和漏勺等坎具,这样会造成在厨房内有各种各样的坎具,首先给每日的厨房整理造成了不少的麻烦;另外,在炒菜时,需要用到另一个坎具时,这就要炒菜者先离开去取坎具,也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设计一个能够将锅铲、勺子、夹子和漏勺的功能集中于一个坎具上,显得十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锅铲、勺子、夹子和漏勺的功能集中于一个坎具上,给使用者省去了不必要的麻烦,并且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铲,包括一体设置的铲子和铲把,所述铲子呈长条形设置,所述铲子上在背离铲把的方向形成有半圆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漏孔,所述铲子上还设置有用于开启或者封闭漏孔的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铲首先就具有锅铲的功能,而在铲把上向下方向上开设有半圆形的凹槽,使得在其上设置的漏孔呈开启状态时,半圆形的凹槽漏空就具有了漏勺的功能;而在其上设置的漏孔呈封闭状态时,半圆形的凹槽就具有勺子的功能,通过这种设置,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铲同时具有了锅铲、勺子、夹子和漏勺的功能,从而可以避免给使用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用于开启或者封闭漏孔的装置为:还包括有连杆以及与凹槽的形状大小相适配的金属罩;所述凹槽和金属罩的中心处均开设有相同形状和大小的通孔,所述金属罩的内壁与凹槽的内壁相接触,并且其两个通孔对齐设置; 所述通孔上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均安装有用于固定凹槽和金属罩的固定件,所述背离凹槽方向的固定件与金属罩通过压簧相连接,且所述压簧环形套设于转轴上,所述金属罩的内壁在压簧的作用下与凹槽的外壁相密封连接; 所述连杆包括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沿铲把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设置在所述铲把上的护套套设在第二连杆上,所述第二连杆与护套滑移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背离第二连杆的一端设置在金属罩外壁的偏心处上; 所述金属罩上相对于凹槽的漏孔位置上一一对应设置有形状大小与漏孔相适配的第一漏孔; 所述金属罩相对凹槽旋转时,所述漏孔的孔径大小随旋转的角度而变化。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用于开启或者封闭漏孔的装置为:还包括有金属罩和连杆; 所述连杆包括有一体设置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且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轴线成角度设置,所述第三连杆背离第四连杆的一端固设有金属罩; 所述铲把上开设有铰接通孔,且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连接处穿设于铰接通孔处,并通过插销与铲把转动连接; 所述金属罩在第四连杆作用下能与凹槽接触或者分离设置,以开启或者封闭漏孔。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的两端分别设置在铲把以及第四连杆间的相对端面上。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铲把的尾端上设置有吸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使用多功能铲子时,只需将吸盘吸附在光洁的瓷砖上,就可以将铲子挂在墙壁上,极大的方便了使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重量配比,选择以下重量百分比:其中,碳为1.0-1.1%、锰为0.9-1.2%、钛为0.11-0.45%、钒为0.20-0.23%、镍为0.5-0.8%,其余为铁依次加入熔炉内;b:将上述得到的铁水注入锅铲模具中进行浇铸; c:浇铸后进行退火,并将退火后的锅铲在加热炉中加热到780-980°C,保温时间为5-8min,以形成奥氏体; d:最后进行空泠或者水冷或者其他激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铸后的多功能铲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第一,有效的将锅铲、勺子、夹子和漏勺的功能集中于一个坎具上,给使用者省去了不必要的麻烦;第二,漏孔大小可调,能够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第三,方便清洗,当需要清洗时,只需要拆下固定件,就可以达到清洗的目的;第四,用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铲,在炒菜、烧菜时,本专利技术的锅铲会形成可被人体吸收的微粒,并且同时,也可以减少菜中维生素C的损失,增加了人体吸收维生素的摄入。【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锅铲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一种多功能铲的示意图a ; 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一种多功能铲的示意图b ; 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具体实施例一种多功能铲的示意图a ; 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具体实施例一种多功能铲的示意图b ; 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具体实施例一种多功能铲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具体实施例一种多功能铲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处视角结构示意图a ; 图10为图8中B处视角结构示意图b ; 图11为本专利技术退火后得到的奥氏体金相照片。图中:1、铲子;2、铲把;3、凹槽;4、漏孔;5、连杆;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金属罩;9、转轴;10、固定件;11、压簧;12、第一漏孔;13、第三连杆;14、第四连杆;15、插销;16、第一压簧;18、第一伊"子;19、护套。【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11对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10所示的一种多功能铲,包括一体设置的铲子I和铲把2,所述铲子I呈长条形设置,所述铲子I上在背离铲把2的方向形成有半圆形的凹槽3,所述凹槽3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漏孔4,所述铲子I上还设置有用于开启或者封闭漏孔4的装置。所述用于开启或者封闭漏孔4的装置为:还包括有连杆5以及与凹槽3的形状大小相适配的金属罩8。参照图8、图9和图10所示的,所述凹槽3和金属罩8的中心处均开设有相同形状和大小的通孔,所述金属罩8的内壁与凹槽3的内壁相接触,并且其两个通孔对齐设置。参照图8、图9和图10所示的,所述通孔上穿设有转轴9,所述转轴9的两端均安装有用于固定凹槽3和金属罩8的固定件10,所述背离凹槽3方向的固定件10与金属罩8通过压簧11相连接,且所述压簧11环形套设于转轴9上,所述金属罩8的内壁在压簧11的作用下与凹槽3的外壁相密封连接。参照图8所示的,所述连杆5包括有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所述第一连杆6与第二连杆7转动连接。参照图8所示的,所述第二连杆7沿铲把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设置在所述铲把2上的护套19套设在第二连杆7上,所述第二连杆7与护套19呈滑移连接(参照图8所示,在本专利技术中,护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铲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有以下步骤:a:按照重量配比,选择以下重量百分比:其中,碳为1.0‑1.1%、锰为0.9‑1.2%、钛为0.11‑0.45%、钒为0.20‑0.23%、镍为0.5‑0.8%,其余为铁依次加入熔炉内;b:将上述得到的铁水注入锅铲模具中进行浇铸;c:浇铸后进行退火,并将退火后的锅铲在加热炉中加热到780‑980℃,保温时间为5‑8min,以形成奥氏体;d:最后进行空泠或者水冷或者其他激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照丰康钰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梅照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