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金河专利>正文

装于便携式旅行车的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243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装于便携式旅行车的座椅,其包括有外套管,座椅椅脚、活动脚及固定座,该固定座枢设于外套管上,且固定座的一端设有凸部,可与座椅的末凹槽部枢设在一起,该座椅下方设有凸部及限制部,并于凸部设有插孔及容置孔,而容置孔内可容置有弹簧及滚珠,且椅脚能由插销将其枢设于凸部上,并可使滚珠卡合于椅脚的容置孔内;另外,椅脚设有一个多边形有容置室,而可将阻力块及活动脚容置于其内。(*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特别是装于便携式旅行车上的座椅。人们在旅行时,随身携带的物品相当多,因而需要利用旅行箱或旅行车来携带并装置这些物品,但一般便携式旅行车可放置物品,不带供人休息的座椅,人们在旅游时,常会因换机或换车可在不同地点游玩,此时,该旅行箱则必需寸步不离的携带;然而,一般在换机或换车时排队等候所需的时间相当长,且会因候车室人多而很难求人,及长时间的携带贵重旅行箱而走步观光至两脚酸疼时,又必需要站立候车,感到相当不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置于便携式旅行车上的座椅。其不但可使消费者能相当便利快速地将座椅拉出使用,且使其具有稳固的支持力外,不用时,亦能使座椅收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措施本技术的座椅的椅座下方的适当位置上设有凸部及限制部,而该凸部设有插孔及容置孔,而该容置孔内设有弹簧及滚珠,以使脚椅枢设于两凸部间,并可由滚珠的卡掣作用而使椅脚固定,同时,在该椅脚内设有多边形的容置室以供将阻力块及活动脚容置其内,并利用活动脚的偏心部转动及固定部的作用,而可迫使阻力块紧贴固定于椅脚的容置室的壁面上,进而使活动脚与椅脚紧固一起,而可使该座椅获得稳固的支持力;其不但可使座椅于收合时不占空间且具有定位功效,同时,亦能使使用者随时随地均有休息位置,而可增加其使用的便利性。本技术采取如下具体结构本技术的装于便携式旅行车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套管、固定座、椅座、椅脚及活动脚;外套管枢设于固定座上,固定座的一端设有凸部,以便与椅座枢设在一起;所述座椅下方设有限制部及凸部,凸部内设有供滚珠及弹簧容置于其内容置孔,所述椅脚枢设于凸部上,椅脚内设有容置室,于容置室内容置有活动脚及阻力块。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为一具有开口且有弹性作用的圆弧片。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脚的容置室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脚容置室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脚一端具有偏心部及固定部,以供所述阻力块套置于偏心部上,并卡掣于偏心部及活动脚之间。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块设有容置孔及剖槽,剖槽一端与容置孔相互连通。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孔的尺寸与偏心部的直径相同。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剖槽的尺寸较偏心部的直径小。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剖槽呈直线状。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剖槽呈弧线状。结合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座椅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座椅收合时的平面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座椅拉出时的平面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座椅的椅脚拉出定位时的平面组合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座椅的椅脚伸缩动作示意图6为本技术座椅的椅脚组合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座椅的椅脚旋转定位后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的座椅包括固定座10,固定座10的两侧设有贯穿孔11,以供外套管1能容置固定于其内;而固定座10的一侧端设有凸部12,并于凸部12上设有插销孔121,而利用插销13将座椅2的凹槽部21枢设于凸部12上;座椅2的尾端设有一凹槽部21,而其下方适当位置上设有限制部22,凸部23及加强肋24,而凸部23设有容置孔231及插孔232,容置孔231内可容置有弹簧25及滚珠26,并利用插销13将椅脚3枢设于两凸部23的插孔232上;而限制部22是一个具有开口且有弹性的圆弧片体,因此,当椅脚3收合时,可将椅脚3卡掣于限制部22内,再将座椅2往下旋转收合后,使座椅2下方两侧的限制部22能卡掣套合于外套管1上,而使座椅2定位;椅脚3内为非圆形的贯穿容置室31,容置室31以多边形的形状为最佳,以供可使活动脚4及阻力块5容置于其内;另外;椅脚3的另一端则设有一插孔32及圆孔33;而活动脚4的一端枢设有一脚垫45,且其另一端设有偏心部41,并于偏心部41的另一侧设有一固定部42,以供阻力块5的容置孔51能套置于偏心部41上,并受固定部42的作用而可使阻力块5能随着活动脚4上下移动;阻力块5内设有一贯穿的容置孔51,容置孔51与偏心部41的直径大小相同,并于该阻力块5的适当处设有一剖槽52,剖槽52可为一直线或弧线状,且其尺寸亦较偏心部41的直径为小,而该剖槽52的另一端与容置孔51相互连通,以供该偏心部41能从剖槽52滑入至容置孔51内;如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当欲使拉杆的座椅2拉出乘座时,则必需用力将椅座2拉出乘座时,则必需用力将椅座21向外拉出且使座椅2下方的限制部22与外套管1分开,直至座椅2与外套管1呈垂直状态后(如图3所示),再将枢设固定于座椅2下方的椅脚3用力拉出,而使该椅脚3与限制部22分开,并以座椅2下方的凸部23的插孔232为旋转中心向下旋转,直至使该椅脚3与凸部23呈垂直状,此时,由于座椅2下方设有两凸部23,并于两凸部23间枢设有椅脚3,而座椅2的凸部23的插孔232及容置孔231在同一垂直线中心位置上,且容置孔231内容置有弹簧25及滚珠26;因此会使椅脚3向下旋转至垂直时,能使座椅2的两侧凸部23的容置孔231内的滚珠26能同时卡制于椅脚3的两侧圆孔33内,而确实使椅脚3的位置固定(如图4所示);此时,椅脚3则尚未与地面接触,而必需拉伸调整椅脚3内的活动脚4的所需距离,并将活动脚4旋转后固定;当活动脚4于椅脚3的容置室31内伸缩移动时,由于活动脚4一侧设有偏心部41及固定部42,而该固定部42的尺寸较阻力块5的容置孔51的直径大,且该阻力块5的容置孔51的尺寸是与偏心部41的直径相同,因而可使该阻力块5完全套置于偏心部41上,且使该阻力块5可确实介于活动脚4及固定部42间,因而,可使该阻力块5随着活动脚4移动(如图6所示);同时,由于该偏心部41的直径较阻力块5的剖槽52的尺寸大,且该阻力块5位于椅脚3的容置室31内;因而当旋转活动脚4时,会使活动脚4的偏心部41随之转动,而使偏心部41从阻力块5的容置孔51内移动至剖槽52中,而使剖槽52受偏心部41的挤压后,该阻力块5则会向两侧扩张,直至使该阻力块5确实与椅脚3的容置室31内壁相互挤压固定在一起,进而增加该阻力块5与容置室31内壁间的最大摩擦力,而不会使阻力块5的位置受其他作用力而改变,换言之,即可使活动脚4的位置固定(如图7所示);因此,方能增加该座椅2于乘座时的稳固性(如图5所示)。反之,当欲将座椅2收合时,则必需将活动脚4以反方向转动,直至该活动脚4的偏心部41移动至阻力块5的容置孔51内,方可将活动脚4往上伸缩移动后,再将活动脚4转动固定于椅脚3上,并再费较大的力量来转动椅脚3,而可使该椅脚3受瞬间的较大力量来使滚珠26脱离椅脚3的圆孔33,因而使该椅脚3可转动至座椅2下方,并卡掣于限制部22内,最后,再将座椅2向下转动至外套管1上,并利用该座椅2两侧的限制部22的作用而可使外套管1卡掣于其内,进而达到收合时的固定作用。由以上所述可知,本技术的座椅具有如下效果1、本技术在座椅下方设有限制部、凸部及加强肋,如此,其不但能使座椅具有相当的强度,而且由限制部的作用可使座椅及椅脚能于收合时具有定位的功效,且可少占空间及易于收藏置放。2、本技术由于座椅的凸部设有滚珠及及弹簧,且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于便携式旅行车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套管、固定座、椅座、椅脚及活动脚;外套管枢设于固定座上,固定座的一端设有凸部,以便与椅座枢设在一起;所述座椅下方设有限制部及凸部,凸部内设有供滚珠及弹簧容置于其内容置孔,所述椅脚枢设于凸部 上,椅脚内设有容置室,于容置室内容置有活动脚及阻力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金河
申请(专利权)人:蔡金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